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6177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所述预制空心柱中间呈空心状;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有受力钢筋伸出;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伸出的受力钢筋长短不一;所述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注浆连接的方法对长短不一的受力钢筋进行错位连接;所述错位连接前分别对受力钢筋端头进行攻丝或端头整形;所述预制空心柱受力钢筋伸出长度>200mm;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有钢筋笼插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系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技术。
技术介绍
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并要求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中广泛应用,明确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应用领域;但是,大跨度水平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楼板刚起步,并且采用的是普通叠合楼板,技术存在缺陷,装配式建筑造价过高,不接地气,导致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速度受阻。现有技术采用的是普通梁板的如专利技术人的ZL200410082381.9“一种空腹小密肋楼盖”和ZL200820126232.1“一种现浇型钢混凝土空腔楼盖”,空心填充体埋在现浇楼盖中形成“T字型”受力截面空心层,解决了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的问题。为了使纵横肋梁钢筋通过工字钢梁腹板,形成连续板带的现浇空心楼板,在工字钢梁腹板中预留的孔太多并孔径太小,加工麻烦;同时,水泥空心填充体凝固硬化时间长,模具利用率低,空心填充体密度大质重,生产运输不便和填充体整体性差易破损等缺陷。为实现工业化生产,专利技术人又申请ZL201310332173.9“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用网状箱形构件”和ZL201510331724.X“一种新型钢—混组合现浇空心楼盖”,对现有浇空心楼盖技术进行全面提升,实现了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和大大减轻了空腔楼盖的自重,增添了自保温隔热性能,结构安全性强,解决了实现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的空心楼盖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不断提升自己现浇空心楼盖
技术介绍
,为装配式建筑大跨度、无明梁的水平结构奠定了坚石的基础;虽然解决了成孔构件生产的问题,但是,都是现场浇注,与国家强推装配式精神不符。又为了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专利技术人申请的ZL201620410363.7“一种用于空腔楼盖的装配式预制构件”和ZL201620553181.5“一种受力岛空腔楼盖用预制空腔构件”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通过创造转型扩展到装配式建筑领域,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大跨度无明梁、构件超大、构件工业化、建筑质量可控性、工效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专利技术,虽然为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夯实了基础,但是还存在长条型预制装配式空腔板构件受力的单向性、两块预制装配式空腔板拼合时缝隙的裂纹、双向受力空腔楼板横方向钢筋的连接空间限制等问题。目前,由于装配式构件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推广受阻;为了促进建筑科学技术进步,采用多功能、经济性、科技含量、节能环保和市场需求大、安全系数高、成本低,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专利技术人又在自已现有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将现浇空心楼盖技术创造性的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形成新型的装配式空心楼板结构体系;将现浇空腔楼盖难点技术问题在工厂化解决,定型生产预制柱、预制梁、装配式空腔楼板构件、钢结构构件,结构整体受力通过现场后浇上翼缘板和组合肋梁或预应力的方式解决,把工厂化生产预制装配式空腔构件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有机结合起来;又为了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健康发展,最近,专利技术人在自己生产基地参与由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国家天津消防科研主持的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大跨度无次梁的钢结构空腔楼板足尺试验”、“装配式大跨度无明梁钢筋混凝土结构足尺试验”、“利用装配式空腔楼板的消防排烟试验”来检验专利技术人现有技术创新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试验采用连续板带的多跨荷载加压足尺试验和装配式楼板极限荷载加载足尺试验,极限荷载加载试验具体数据是所做的无梁装配式实验模型跨度8.4m、四周悬挑1.6m、边长11.6m、受压面积134.56m2、使用动荷载2KN,实际加载荷载22KN;极限裂缝国标是1.5mm,实际裂缝只有0.5mm;按国标计算极限挠度为168mm,实际挠度39mm;通过试验验证了装配式建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明梁或钢结构无次梁的结构的安全性;试验验证了将单向受力楼板构件变为双向受力楼板、将单块简支楼板构件变为连续板带的楼板结构;彻底解决了大跨度楼板构件结合缝开裂、防火、隔音、常年维护、装配工艺等问题,特别是把装配式建筑造价下降了20%;通结构足尺试验,为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创新夯实了实践基础;但是,试验揭示装配式建筑结构内力分配的变成规律,还有在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要求的前题下,装配式建筑技术还有很多优化的空间。研发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
创新的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把工厂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构件,特别是预制空心柱,在现场组装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后浇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空心柱减轻预制柱自重并在预制空心柱装配后,再对增设在空心柱中间的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来强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所述预制空心柱中间呈空心状;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有受力钢筋伸出;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伸出的受力钢筋长短不一;所述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注浆连接的方法对长短不一的受力钢筋进行错位连接;所述错位连接前分别对受力钢筋端头进行攻丝或端头整形;所述预制空心柱受力钢筋伸出长度>200mm;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有钢筋笼插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空心柱四角倒棱。所述预制空心柱四角倒棱。预制空心柱至少一面内置外墙结构件的组合件。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插入的钢筋笼与钢筋笼连接点在预制空心柱的中间。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插入的钢筋笼并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柱。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是在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针对水平结构楼盖和垂直结构墙板的几何尺寸,分解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对装配形式进行量化二次设计,图纸分解成N个装配式构件和墙体构件等,工厂按分解的图纸组织生产成所述规格型号的装配式构件,将装配式构件运送到工程施工现场装配和后浇而成。具体实施,把工厂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构件,特别是预制空心柱,在现场组装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把各构件的结合部位通过后浇砼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绑扎好预制柱钢筋,在绑扎好预制柱钢筋龙骨中,安放园形模具,浇注混凝土初凝结后取出园模,形成空心柱;空心柱运输到施工现场,先将钢筋笼竖向连接,每段竖向连接长度为空心柱高度加1米左右的基数;垂直吊装空心柱,让竖向连接的钢筋笼插入在空心柱的空心中;把两节空心柱的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注浆连的方法进行错位连接,增强节点的安全性;在两节空心柱的受力钢筋连接处将梁钢筋连接,空腔板构件安放在预制凸形梁两侧面,实现装配式无明梁或把明梁减低;为了增强梁柱交叉点的剪力和抗冲切能力,在梁柱交叉点增设柱帽或加腋梁辅助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实现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结点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与主梁和加腋梁结合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节点图图实施例,本技术实施时,先竖向连接好钢筋笼13,连接好的钢筋笼13比预制空心柱1高1000mm左右,确保钢筋笼13的连接头在空心柱1的中间;吊装空心柱1,其空心孔12对准钢筋笼13,让钢筋笼13插入到预制空心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所述预制空心柱中间呈空心状;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有受力钢筋伸出;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伸出的受力钢筋长短不一;所述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注浆连接的方法对长短不一的受力钢筋进行错位连接;所述错位连接前分别对受力钢筋端头进行攻丝或端头整形;所述预制空心柱受力钢筋伸出长度>200mm;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有钢筋笼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所述预制空心柱中间呈空心状;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有受力钢筋伸出;所述预制空心柱两端伸出的受力钢筋长短不一;所述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注浆连接的方法对长短不一的受力钢筋进行错位连接;所述错位连接前分别对受力钢筋端头进行攻丝或端头整形;所述预制空心柱受力钢筋伸出长度>200mm;所述预制空心柱中有钢筋笼插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王本淼王海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标迪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王本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