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538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路面,包括:铺路元件、过滤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和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铺设在固结地基的上表面,所述碎石层内设置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碎石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内设置有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铺设有所述铺路元件,所述铺路元件上设置有缝隙,其中,所述透水路面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不可渗透性膜。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得的透水路面具有承载能力较强、耐久性好和透水性好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路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的铺设,具体涉及一种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随着透水路面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整个路面铺筑技术水平的更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透水路面作为城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地面作为首选的铺筑材料。但是透水路面也存在着不足和缺点,透水路面第一个问题是强度较低,得益于透水混凝土大的孔隙率,所以透水路面具有很好的排水效应,但同时也产生了透水路面强度降低的情况。大的空隙率造成集料与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引起了材料强度的降低,大的空隙率还使得结合料和空气、阳光的接触面积增加,因而,结合料随时间的老化速度比一般的密级配材料要快,耐久性相对较低,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较强、耐久性好和透水性好的透水路面及其铺设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透水路面,包括:铺路元件、过滤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和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铺设在固结地基的上表面,所述碎石层内设置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碎石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内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铺设所述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铺设有所述铺路元件,所述铺路元件上设置有缝隙,其中,所述透水路面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不可渗透性膜。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栅由玻璃纤维制成,其包括土工格栅节点、土工格栅纵向肋以及土工格栅横向肋,每个所述土工格栅节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土工格栅纵向肋与所述土工格栅横向肋相交的位置上,使土工格栅形成网络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栅上的网格尺寸是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内的最大颗粒的粒径的40%。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的材料由碎砾石、岩石和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碎石层的材料的颗粒的粒径小于1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的材料包括质量比为2:1-5:2的混合骨料和水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的材料包括破碎的玻璃、碎石、细瓦砾和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骨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并且混合骨料通过50mm筛的通过率为100%,通过40mm筛的通过率为95-100%,通过25mm筛的通过率为75-95%,通过10mm筛的通过率为15-55%,通过4.76mm筛的通过率为5-10%,通过1.5mm筛的通过率为0-5%;所述水泥的密度为。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为尺寸为2mm-10mm的细颗粒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和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之间设置有土工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土工纤维作为渗滤层,允许水通过,可阻止细粒土随水流失,可防止翻浆冒泥,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土工格栅具备在长期荷载的情况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玻璃纤维不会发生蠕变,其形状为网状结构,各种集料可以贯穿其中,形成机械嵌锁,这种限制阻碍了集料的运动,使集料在受荷载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更好的压实状态,更高的承重能力,更好的荷载传递性能及较小的变形。本技术可以提高路面的渗透能力,并且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还可以将雨水收集储存或再利用或受控地排放到下水道或溪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透水路面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替代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该实施方案适于储存或再利用或受控地排放到下水道或溪流中实施案例构造示意图;图3为土工格栅构造示意图。图中:1为铺路元件,2为过滤层,3为土工纤维,4为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5为土工格栅;5-1为土工格栅节点,5-2为土工格栅纵向肋,5-3为土工格栅横向肋,6为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7为碎石层,8为缝隙,9为不可渗透性膜,10为集水器,11为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透水路面,包括:铺路元件1、过滤层2、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和碎石层7,碎石层7铺设在固结地基的上表面,碎石层7内设置有集水器10,集水器与排水管11相连接,碎石层7的上表面铺设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的上表面铺设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内设置有土工格栅5,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的上表面铺设过滤层2,过滤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铺路元件1,铺路元件1上设置有缝隙8,其中,透水路面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不可渗透性膜9。其中,土工格栅5由玻璃纤维制成,其包括土工格栅节点5-1、土工格栅纵向肋5-2以及土工格栅横向肋5-3,每个土工格栅节点5-1分别设置在土工格栅纵向肋5-2与土工格栅横向肋5-3相交的位置上,使土工格栅5形成网络结构,土工格栅5上的网格尺寸是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内的最大颗粒的粒径的40%。土工格栅5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5具备在长期荷载的情况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玻璃纤维不会发生蠕变,其形状为网状结构,各种集料可以贯穿其中,形成机械嵌锁,这种限制阻碍了集料的运动,使集料在受荷载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更好的压实状态,更高的承重能力,更好的荷载传递性能及较小的变形。碎石层7的材料由碎砾石、岩石和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碎石层的材料的颗粒的粒径小于100mm,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的材料包括质量比为2:1-5:2的混合骨料和水泥,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的材料包括破碎的玻璃、碎石、细瓦砾和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骨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并且混合骨料通过50mm筛的通过率为100%,通过40mm筛的通过率为95-100%,通过25mm筛的通过率为75-95%,通过10mm筛的通过率为15-55%,通过4.76mm筛的通过率为5-10%,通过1.5mm筛的通过率为0-5%;所述水泥的密度为。过滤层为尺寸为2mm-10mm的细颗粒或颗粒材料制成,其优选的尺寸为5mm的细颗粒或颗粒材料,其尺寸的选择可保证过滤层2的渗透系数大于;过滤层(2)和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之间设置有土工纤维3,土工纤维3为滤水型,允许水通过,可阻止细粒土随水流失,可防止翻浆冒泥。一种透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其铺设步骤包括:A:在固结地基上首先铺设不可渗透性膜9,然后在不可渗透性膜9上铺设碎石层7,并压实;B:在碎石层7上铺设一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将混合粗骨料,水泥和水混合形成的第一混合物作为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将第一混合物铺设在所述碎石层7上,并压实;C:在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上铺设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在铺设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的步骤之后的一小时内将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铺设在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上,并且压实;在铺设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时,将土工格栅5铺设在其中;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上层4由破碎的玻璃、碎石、细瓦砾、水泥和水等混合形成,所使用的水泥的密度为,并且水灰比控制在25~40%;D:待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铺设完毕后,进行土工纤维3的铺设;E:土工纤维3铺设完毕后,进行过滤层2的铺设,并进行找平;F:进行铺路元件1的铺设。本技术通过土工纤维作为渗滤层,允许水通过,可阻止细粒土随水流失,可防止翻浆冒泥,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水路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路元件(1)、过滤层(2)、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和碎石层(7),所述碎石层(7)铺设在固结地基的上表面,所述碎石层(7)内设置有集水器(10),所述集水器与排水管(11)相连接,所述碎石层(7)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内设置有土工格栅(5),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的上表面铺设所述过滤层(2),所述过滤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所述铺路元件(1),所述铺路元件(1)上设置有缝隙(8),其中,所述透水路面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不可渗透性膜(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路元件(1)、过滤层(2)、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和碎石层(7),所述碎石层(7)铺设在固结地基的上表面,所述碎石层(7)内设置有集水器(10),所述集水器与排水管(11)相连接,所述碎石层(7)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基层(6)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内设置有土工格栅(5),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基层(4)的上表面铺设所述过滤层(2),所述过滤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所述铺路元件(1),所述铺路元件(1)上设置有缝隙(8),其中,所述透水路面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不可渗透性膜(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常磊海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