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剂制作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1494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治微甘菊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林业、草原以及园艺植物中的有害植物薇甘菊。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普鲁兰多糖用来增强氨氯吡啶酸药液的黏着力,提高抗淋溶效果,且采用微囊制剂能够缓慢释放,延长药效的同时,能够降低对环境的伤害。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组合使用防治薇甘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异效果。

Medicine combination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rysanthemum,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amomile, which comprises amlochlorpyridine acid and pullula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application of a medicinal composi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ysanthemum, and th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armful plant chrysanthemum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grassland and horticultural plants. The prulan polysaccharide is used to enhance the adhesive force of the amlollic acid solution and improve the anti leaching effect, and the microcapsules can be released slowly, prolong the effect and reduc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The invention uses the combined use of amlochlorpyridine acid and pullulan to control the sweet weed chamomile, and has achieved unexpected excellent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剂制作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剂制作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薇甘菊(学名:Mikaniamicrantha),又称为小花假泽兰,原产于南美洲,为菊科之中唯一的一年生攀爬植物(杜诗雅,香港攀援状植物,市政局刊物,1986年:95页);由于薇甘菊生长速度奇快,夺取其它植物的养分,导致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故有“绿色杀手”之称,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危害力之外来入侵物种(梁海菊著,香港自然图鉴系列4常见灌木丛植物,野外动向,35页,ISBN988-98539-4-9),是一种检疫性杂草。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老茎淡褐色,具多条肋纹。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4.0~13.0cm,宽2.0~9.0cm,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面无毛,基出3~7脉;叶柄长2.0~8.0cm;上部的叶渐小,叶柄亦短,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渐纤细,顶部的头状花序花先开放,依次向下逐渐开放,头状花序长4.5~6.0mm,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顶端渐尖,部分急尖,绿色,长2~4.5mm,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外苞片),长1~2mm,花有香气;花冠白色,脊状,长3~3.5(-4)mm,檐部钟状,5齿裂,瘦果长1.5~2.0mm,黑色,被毛,具5棱,被腺体,冠毛有32~38(-40)条刺毛组成,白色,长2~3.5(-4)mm。薇甘菊及具有无性繁殖及产生种子的有性繁殖能力皆强的特色,其蔓茎的每个节除了可长出新芽之外,而节及节之间都能长出不定根,而它一天可生增长达廿四厘米长度,单是一株薇甘菊就可在数个月之内覆盖约25平方米面积植物,故此有“一分钟一英里(Mile-a-minuteweed)”之称,这也是难以彻底铲除的主要原因。种子钿黑色,1,000粒仅约重1公克,顶端有冠毛,可随风和水面传播,每平方米可产约17万粒种子。薇甘菊有向光性,攀上树木就会缠绕全株植物,使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致死,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侵害。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对当地6~8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血桐、紫薇、山牡荆、小叶榕、龙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朴树、荔枝、九里香、铁冬青、黄樟、樟树、乌桕等;灌木树种有马缨丹、酸藤果、白花酸藤果、梅叶冬青、盐肤木、叶下珠、红背桂、桃金娘、四季柑、华山矾、地桃花、狗芽花等。防除薇甘菊最开始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防除薇甘菊,因对环境其它植物都有杀伤,且持效期不长,防治后复发率相当高而被其它药剂取代。目前报道防除薇甘菊专用药有2,4-滴单剂或与和二氯吡啶酸复配,对禾本和不含萜烯类和精油类成分杂草安全,有灭薇保草,修复生态效果;另有“草坝王”(Bentazon即灭草松)和“毒莠定”(Tordon,即氨氯吡啶酸)处理薇甘菊种子,使用药剂浓度为0.4%的“草坝王”、0.2%的“毒莠定”;使用70%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用水稀释2500倍喷施即可的报道。目前使用的化学除草剂均有灭薇保草,修复生态效果,但对灌乔木特别是芭蕉、桉树、芋类、蔬菜等有严重药害至死,用量少效果不好,薇甘菊不能彻底消灭,用量大对环境危害大。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75%~95%降低至18%~25%,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且不会对样地内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树,粮食作物,蔬菜及其他园林绿化植物造成伤害(《绿色香港─生态欣赏与认识》,花千树出版,252-254页,ISBN962-8884-44-1)。利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通过接种紫红短须蜡的虫卵,经过3个月后,可使薇甘菊的藤叶成片黄化卷曲,6个月后,薇甘菊的茎叶黄化,边缘不整齐,横向较窄,随着时间的推移,薇甘菊逐渐枯死。绣线菊蚜却对薇甘菊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生物防治薇甘菊对环境相对安全,但是生物防治不彻底,薇甘菊复发率相当高。薇甘菊适生区域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地,在防治季节多高温日晒及暴雨天气,施药后强烈的日光可造成药液蒸腾,降低防治效果;而药后遇大雨药剂可淋溶至土壤深层,污染地下水层,同时被深入土壤的灌木、乔木根部吸收,产生药害。为了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防除药剂,本专利技术利用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组合使用防治该杂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剂制作方法及应用,能够有效杀死微甘菊,同时提高抗淋溶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氨氯吡啶酸为吡啶羧酸类新型除草剂,广泛用于山地、草原、种植地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现正被研究开发应用于油菜和禾本类作物田防除杂草。该药剂具有低毒,无致畸、致突变、致癌,对内分泌和生殖无副作用,并对人类低毒等特点。代谢除产生CO2外未发现其它影响土壤和水质的产物。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均为低毒。氯氨吡啶酸属合成激素型除草剂,它能被植物茎叶和根迅速吸收,在敏感植物体内,诱导植物产生偏上性反应,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停滞并迅速坏死。在土壤中淋溶不显著,单独使用大部分分布在0-10厘米表土层中,有氧的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很快降解成2-吡啶醇等无毒物,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不会对林地的灌木、乔木及耕地的下茬作物产生影响。普鲁兰多糖是一种由出芽短梗霉发酵所产生的胞外水溶性粘质多糖,成膜性、阻气性、粘性均较强,无毒无害,是一种及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在本专利中,普鲁兰多糖用来增强氨氯吡啶酸药液的黏着力,提高抗淋溶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由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组成,其中氨氯吡啶酸和普鲁兰多糖的重量比为10:1~1:2。进一步的,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所述组合物还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物质的其他组分:溶剂、稳定剂、增稠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具体包括溶剂,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基烷基醚、木质素磺酸盐、黄明胶等助剂。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治微甘菊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将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林业、草原以及园艺植物中的有害植物薇甘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薇甘菊的微囊悬浮剂制作方法,所述微囊悬浮剂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氨氯吡啶酸微囊母液;S2:将普鲁多糖、悬浮剂助剂及水按比例混合,得混合液;S3:将所述步骤S1中的氨氯吡啶酸微囊母液与所述步骤S2中混合液按比例混合,得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剂型。微胶囊悬浮剂农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壁和囊芯两部分,囊芯是农药有效成分及溶剂,囊壁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这个剂型分为连续相和非连续相,连续相为水和助剂,非连续相是被包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氯吡啶酸和普鲁兰多糖的重量比为1:2~10:1。3.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氨氯吡啶酸及普鲁兰多糖,所述组合物还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物质的其他组分:溶剂、稳定剂、增稠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4.一种防治微甘菊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林业、草原以及园艺植物中的有害植物薇甘菊。5.一种防治薇甘菊的微囊悬浮剂制作方法,所述微囊悬浮剂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氨氯吡啶酸微囊母液;S2:将普鲁兰多糖、悬浮剂助剂及水按比例混合,得混合液,经高剪切混合后砂磨得悬浮液;S3:将所述步骤S1中的氨氯吡啶酸微囊母液与所述步骤S2中混合液按比例混合,得微囊悬浮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囊悬浮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氨氯吡啶酸微囊母液由氨氯吡啶酸、母液助剂和水混合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囊悬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燕黄茂俊邓辉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