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550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9:52
蒸发器(1)具备: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5)与第1下集液部(6)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2)构成的第1下降流管组(18);以及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7)与第2下集液部(8)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在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的第2下降流管组(19)。在第1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24),在第2上集液部中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29)。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设有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33)的第1分流控制部。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面积。

evaporator

The evaporator (1) has: a first descending flow tube group (18)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first heat exchange tubes (2) configured between the first collecting liquid part (5) and the first lower liquid collecting part (6);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tubes arranged between the liquid collecting unit (7) and the second lower liquid unit (8) arranged on second and located in the upper wind side of the descending flow tube group. Group (19). There are first partitions (24) connect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descending pipe group in the first set liquid unit, and a third partition (29)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descending flow tube group in the second set liquid s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partition and the third partition, a first diverter control unit is formed which has first refrigerant passage parts (33) connected to two partitions. The area of the part of the first refrigerant in the upper side of the flow direc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flow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refrigerant flow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在例如作为搭载于汽车的制冷循环的车载空调中使用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1~图3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将图1及图2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设为通风方向。作为该种蒸发器,已知如下蒸发器:具备下风侧及上风侧的管列和下风侧及上风侧的上下两个集液部,其中下风侧及上风侧的管列由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并且在通风方向并列设置,下风侧及上风侧的两个集液部与下风侧及上风侧的管列的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连通,在两个管列中,以交替排列的方式设有由多个热交换管构成、且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的下降流管组和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的上升流管组,在下风侧管列中存在三个管组,且在上风侧管列中存在两个管组,在下风侧上集液部的一端设有制冷剂入口,在上风侧上集液部中的与制冷剂入口相同的一端设有制冷剂出口,下风侧管列中的位于距制冷剂入口最近的位置的最近管组、以及位于距制冷剂入口最远的位置的最远管组是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的下降流管组,并且两个下降流管组间的中间管组是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的上升流管组,上风侧管列中的位于距制冷剂出口最近的位置的最近管组是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的上升流管组,并且位于距制冷剂出口最远的位置的最远管组是下降流管组,在下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的上风侧配置上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并且由两个最远管组构成一条通道,下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及与最远管组的在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相邻的中间管组的上端部与设于下风侧上集液部且两端被封闭的一个下风分区连通,上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的上端部与设于上风侧上集液部且两端被封闭、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上述下风分区短的一个上风分区连通,下风分区及上风分区分别整体成为一个空间,并且下风分区的供最远管组连通的部分与上风分区通过制冷剂通过部而连通,从下风侧管列的中间管组流入到下风分区中的制冷剂向下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侧流动并在该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内向下方流动,与此同时,从下风侧管列的中间管组流入到下风分区中的制冷剂向下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侧流动并且从制冷剂通过部通过而流入到上风分区中之后,在上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内向下方流动,上述制冷剂通过部的存在于上述下风分区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半部的部分的面积与存在于上述下风分区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半部的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参照日本特开2009-156532号公报)。然而,在上述公报记载的蒸发器中,在下风侧上集液部的下风分区中,从下风侧管列的中间管组流入到下风分区中的制冷剂在向其最远管组侧流动时,容易因惯性而向里侧(下风分区中的流动方向下游侧)流动。其结果为,流入到构成上述一条通道的两个最远管组的下风分区及上风分区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管中的制冷剂量变多,在两个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内流动的制冷剂量变得不均匀。因此,以提高冷却性能为目的,谋求使在热交换管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的下风侧管列及上风侧管列的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内流动的制冷剂量均匀化。因此,本申请人在先前提出过如下蒸发器:在上述形式的蒸发器中,在下风侧上集液部设有促进制冷剂从下风分区内向上风分区内流入的促进部件(参照日本特开2012-197974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第二个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中,可能会因促进部件的存在而导致压力损失增大。另外,由于需要设置促进部件的作业,所以蒸发器的制造作业变得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在沿通风方向排列设置且构成一个通道的两个下降流管组的热交换管内流动的制冷剂量均匀化来提高冷却性能的蒸发器。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具备:第1上集液部;第1下集液部,其在第1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1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1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连接;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第1上升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且与第1下降流管组相邻地设置;第1分区,其设于第1上集液部并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以及第2分区,其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分区相邻地设置并供第1上升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且供制冷剂朝向第1分区流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具备:第2上集液部,其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第2下集液部,其在第2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2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2下集液部连接;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且相对于第1下降流管组在通风方向上排列设置;第3分区,其设于第2上集液部,且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以及第1分流控制部,其设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且形成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上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上述第2分区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与上述第2分区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且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C-C线剖视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3的D-D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形成于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变形例的、与图6相当的图。图10是表示形成于分流控制部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其他变形例的、与图6相当的图。图11是表示下部分流控制部的变形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下部分流控制部的、与图8相当的图。图13是图11的下部分流控制部的从上风侧观察到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适用于构成车载空调的制冷循环。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部分及相同物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铝”这一术语中,除了纯铝以外还包含铝合金。图1~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图5~图8示出其主要部分的结构。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热交换管和散热片等的具体图示。在图1~图4中,蒸发器1具备: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铝制下风侧上集液部5(第1上集液部);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在下风侧上集液部5的下方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平行地配置的铝制下风侧下集液部6(第1下集液部);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平行地配置在下风侧上集液部5的上风侧的铝制上风侧上集液部7(第2上集液部);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在上风侧上集液部7的下方且下风侧下集液部6的上风侧与上风侧上集液部7及下风侧下集液部6平行地配置的铝制上风侧下集液部8(第2下集液部);配置在下风侧上集液部5与下风侧下集液部6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及下风侧下集液部6连接的多个铝制的下风侧热交换管2(第1热交换管);以及配置在上风侧上集液部7与上风侧下集液部8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上风侧上集液部7及上风侧下集液部8连接的多个铝制的上风侧热交换管2(第2热交换管)。热交换管2为扁平状,在将宽度方向朝向图1及图2中箭头X所示的通风方向且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与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蒸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器,具备:第1上集液部;第1下集液部,其在第1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1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1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连接;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第1上升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且与第1下降流管组相邻地设置;第1分区,其设于第1上集液部,并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第2分区,其与第1分区相邻地设于第1上集液部,供第1上升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且供制冷剂朝向第1分区流出;第2上集液部,其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第2下集液部,其在第2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2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2下集液部连接;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且相对于第1下降流管组在通风方向上排列设置;第3分区,其设于第2上集液部,且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以及第1分流控制部,其设于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且形成有使第1分区与第3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所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所述第2分区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与所述第2分区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28 JP 2016-2298531.一种蒸发器,具备:第1上集液部;第1下集液部,其在第1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1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1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连接;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第1上升流管组,其由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下向上流动,且与第1下降流管组相邻地设置;第1分区,其设于第1上集液部,并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第2分区,其与第1分区相邻地设于第1上集液部,供第1上升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且供制冷剂朝向第1分区流出;第2上集液部,其与第1上集液部平行地配置;第2下集液部,其在第2上集液部的下方,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1下集液部平行地配置;多个第2热交换管,其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且上下两端部与第2上集液部及第2下集液部连接;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并供制冷剂从上向下流动,且相对于第1下降流管组在通风方向上排列设置;第3分区,其设于第2上集液部,且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以及第1分流控制部,其设于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且形成有使第1分区与第3分区连通的第1制冷剂通过部,所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中的存在于所述第2分区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存在于与所述第2分区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的下端位于比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第1热交换管及第2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第2热交换管的上端靠下方的高度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由在两个上集液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1分流控制部的多个第1制冷剂通路构成,由通路面积的大小相同的多个第1制冷剂通路构成的通路组在两个上集液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有多组,在沿两个上集液部的长度方向相邻的通路组中,所述第2分区侧的通路组的第1制冷剂通路的通路面积大于与其为相反侧的通路组的第1制冷剂通路的通路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1制冷剂通过部的全部第1制冷剂通路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位置,全部第1制冷剂通路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第1热交换管及所述第2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第2热交换管的上端靠下方的高度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制冷剂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基之东山直久鸭志田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