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454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包括回转壳体和与回转壳体连通的蜗杆壳体,回转壳体内设有锥蜗轮,蜗杆壳体内设有锥蜗杆机构,锥蜗杆机构包括从蜗杆壳体延伸至回转壳体内的锥蜗杆和设置于锥蜗杆底部的多级行星机构。在工作过程汇总,输入轴进行旋转时,带动最底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太阳轮进行旋转时,同时也会带动行星轮进行围绕太阳轮轴线的周向转动,从而通过行星轮轴也带动了行星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相邻的上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运动,最后通过最顶部的行星架将转动传递给锥蜗杆,由锥蜗杆带动锥蜗轮实现回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可靠度高,维护成本较低的优点。

A new type of worm revolv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worm revolving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rotating shell and a worm shell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ell. A spir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e worm, and a worm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cone worm body. The cone worm mechanism includes a cone worm that extends from the worm shell to the body of a revolving shell and a multistage planet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e worm. Institutions. When the working process is summed up, the input axis rotates, driving the bottom sun wheel to rotate, and when the sun wheel rotates, it also drives the planet wheel to rotate around the axis of the sun wheel, so as to drive the planetary frame to rotate through the planetary axis to drive the adjacent upper solar wheel. The rotary motion is finally transmitted to the cone worm through the top planet carrier, and the cone worm is driven to drive the cone worm wheel.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worm rota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
技术介绍
蜗杆回转装置广泛应用于冶金、港口机械、石油钻井平台、军工、医疗、太阳能发电等行业,其利用开发潜力巨大,但无论是哪种行业、何种工况,其产品的高可靠性、高回转精度、低成本性等都是影响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主流回转装置采用的蜗杆副主要是圆柱蜗杆和环面蜗杆传动,因此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1)蜗轮材料常为青铜合金,在回转传动装置批量生产中势必消耗大量有色金属,提高成本;(2)运行过程中铜合金易磨损,蜗杆副齿隙增大,降低产品运行精度,增加运行维护、产品更换成本;(3)、铜合金强度不足,在同等强度下势必增大产品重量尺寸、增加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度高,维护成本较低的回转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可靠度高,维护成本较低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回转壳体和与所述回转壳体连通的蜗杆壳体,所述回转壳体内设有锥蜗轮,所述锥蜗轮内套设有回转轴承,所述锥蜗轮底部还设有回转安装底座,所述蜗杆壳体内设有锥蜗杆机构,所述锥蜗杆机构包括从所述蜗杆壳体延伸至所述回转壳体内的锥蜗杆和设置于所述锥蜗杆底部的多级行星机构,所述锥蜗杆与所述锥蜗轮啮合连接,所述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多个行星架,多个所述太阳轮沿所述蜗杆壳体中心轴线方向依次竖向排列,所述太阳轮外壁上设置对应的所述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所述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所述太阳轮底部外壁,最底部的所述太阳轮与输入轴连接,最顶部的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锥蜗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多级行星机构为三级行星机构,所述三级行星机构包括底部与输入轴连接的一级太阳轮,所述一级太阳轮外壁咬合设有一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通过一级行星轮轴与所述一级行星架连接,所述一级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二级太阳轮底部外壁,所述二级太阳轮外壁上还设有二级行星轮,所述二级行星轮通过二级行星轮轴与二级行星架连接,所述二级行星架套接设置于所述三级太阳轮底部,所述三级太阳轮外壁上设有三级行星轮,所述三级行星轮通过三级行星轮轴与三级行星架连接,所述三级行星架与所述锥蜗杆底部连接。优选地,所述蜗杆壳体底部还固接设有内齿环,所述多级行星机构设置于所述内齿环内,所述内齿环内壁与所述行星轮外壁啮合。优选地,所述锥蜗杆底部外壁还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锥蜗杆外壁上多个轴承,所述相邻的轴承之间设有调整架,多个所述轴承通过圆螺母将其固定。优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固接设置于所述内齿环底部,所述端盖中部设有用于所述输入轴进入的通孔,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一级太阳轮过盈连接。优选地,所述三级行星架顶部通过花键副与锥蜗杆底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锥蜗轮为渗碳淬火钢锥蜗轮或氮化钢锥蜗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在回转壳体内设有了锥蜗轮,在蜗杆壳体内设置了锥蜗杆机构,锥蜗杆机构中的锥蜗杆延伸至回转壳体内,并与锥蜗轮啮合连接,因此在工作过程汇总,锥蜗杆发生转动的时候,从而也能带动锥蜗轮进行回转运动,锥蜗杆底部设有多级行星机构,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竖向依次排列的太阳轮,并且每个太阳轮对应设置有行星轮,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而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太阳轮底部外壁上,且底部的太阳轮与输入轴连接,最顶部的行星架与锥蜗杆连接。在工作过程中,输入轴进行旋转时,带动最底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太阳轮进行旋转时,同时也会带动行星轮进行围绕太阳轮轴线的周向转动,从而通过行星轮轴也带动了行星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相邻的上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运动,最后通过最顶部的行星架将转动传递给锥蜗杆,由锥蜗杆带动锥蜗轮实现回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可靠度高,维护成本较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K-K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中二级太阳轮和三级太阳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1为回转壳体,12为蜗杆壳体,21为锥蜗杆,31为一级太阳轮,32为一级行星轮,33为一级行星轮轴,34为一级行星架,41为二级太阳轮,42为二级行星轮,43为二级行星轮轴,44为二级行星架,51为三级太阳轮,52为三级行星轮,53为三级行星轮轴,54为三级行星架,61为轴承,62为调整架,63为圆螺母,64为内齿环,65为端盖,66为输入轴,71为锥蜗轮,72为回转轴承,73为回转安装底座,81为球形凸起,82为台阶形凹槽,91为固定轴承,92为偏心套,93为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K-K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中二级太阳轮和三级太阳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蜗杆回转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回转壳体11和与所述回转壳体11连通的蜗杆壳体12,所述回转壳体11内设有锥蜗轮,所述锥蜗轮71内套设有回转轴承72,所述锥蜗轮71底部还设有回转安装底座73,所述蜗杆壳体12内设有锥蜗杆21机构,所述锥蜗杆21机构包括从所述蜗杆壳体12延伸至所述回转壳体11内的锥蜗杆21和设置于所述锥蜗杆21底部的多级行星机构,所述锥蜗杆21与所述锥蜗轮71啮合连接,所述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多个行星架,多个所述太阳轮沿所述蜗杆壳体12中心轴线方向依次竖向排列,所述太阳轮外壁上设置对应的所述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所述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所述太阳轮底部外壁,最底部的所述太阳轮与输入轴66连接,最顶部的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锥蜗杆21连接。其中,在回转壳体11内设有了锥蜗轮71,在蜗杆壳体12内设置了锥蜗杆21机构,锥蜗杆21机构中的锥蜗杆21延伸至回转壳体11内,并与锥蜗轮71啮合连接,因此在工作过程汇总,锥蜗杆21发生转动的时候,从而也能带动锥蜗轮71进行回转运动。其中,行星轮轴与行星轮之间通过行星轮轴承连接。其中,锥蜗杆21底部设有多级行星机构,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竖向依次排列的太阳轮,并且每个太阳轮对应设置有行星轮,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而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太阳轮底部外壁上,且底部的太阳轮与输入轴66连接,最顶部的行星架与锥蜗杆21连接。在工作过程中,输入轴66进行旋转时,带动最底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太阳轮进行旋转时,同时也会带动行星轮进行围绕太阳轮轴线的周向转动,从而通过行星轮轴也带动了行星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相邻的上部的太阳轮进行旋转运动,最后通过最顶部的行星架将转动传递给锥蜗杆21,由锥蜗杆21带动锥蜗轮71实现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回转壳体(11)和与所述回转壳体(11)连通的蜗杆壳体(12),所述回转壳体(11)内设有锥蜗轮(71),所述锥蜗轮(71)内套设有回转轴承(72),所述锥蜗轮(71)底部还设有回转安装底座(73),所述蜗杆壳体(12)内设有锥蜗杆(21)机构,所述锥蜗杆(21)机构包括从所述蜗杆壳体(12)延伸至所述回转壳体(11)内的锥蜗杆(21)和设置于所述锥蜗杆(21)底部的多级行星机构,所述锥蜗杆(21)与所述锥蜗轮(71)啮合连接,所述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多个行星架,多个所述太阳轮沿所述蜗杆壳体(12)中心轴线方向依次竖向排列,所述太阳轮外壁上设置对应的所述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所述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所述太阳轮底部外壁,最底部的所述太阳轮与输入轴(66)连接,最顶部的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锥蜗杆(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回转壳体(11)和与所述回转壳体(11)连通的蜗杆壳体(12),所述回转壳体(11)内设有锥蜗轮(71),所述锥蜗轮(71)内套设有回转轴承(72),所述锥蜗轮(71)底部还设有回转安装底座(73),所述蜗杆壳体(12)内设有锥蜗杆(21)机构,所述锥蜗杆(21)机构包括从所述蜗杆壳体(12)延伸至所述回转壳体(11)内的锥蜗杆(21)和设置于所述锥蜗杆(21)底部的多级行星机构,所述锥蜗杆(21)与所述锥蜗轮(71)啮合连接,所述多级行星机构包括多个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多个行星架,多个所述太阳轮沿所述蜗杆壳体(12)中心轴线方向依次竖向排列,所述太阳轮外壁上设置对应的所述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行星轮轴,所述行星架套接设置于上部相邻的所述太阳轮底部外壁,最底部的所述太阳轮与输入轴(66)连接,最顶部的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锥蜗杆(2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蜗杆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行星机构为三级行星机构,所述三级行星机构包括底部与输入轴(66)连接的一级太阳轮(31),所述一级太阳轮(31)外壁咬合设有一级行星轮(32),所述一级行星轮(32)通过一级行星轮轴(33)与所述一级行星架(34)连接,所述一级行星架(34)套接设置于二级太阳轮(41)底部外壁,所述二级太阳轮(41)外壁上还设有二级行星轮(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琴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羽林街道信长轴承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