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34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气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内腿、外壳、气动升降装置和气动限位装置,内腿顶部与外壳顶端内部之间连接有气动升降装置,外壳底部横向开有第三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后侧水平套接有管筒部件,管筒部件另一端对接有气动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空气悬挂系统,采用气源为动力,符合科技发展趋势,采用气动升降装置、气动限位装置为传动装置,省去繁琐的齿轮、丝杠、螺母等全套传动机构,节约人力的消耗,操作简单,环保高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 pneumatic suppor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neumatic support device with time saving, labor saving and high efficiency, which includes a base, an inner leg, a shell, a pneumatic lifting device and a pneumatic limiting device. A pneumatic lif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op of the inner leg and the top of the outer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horizontally open with a third limit hole and the third limit hole is back side level.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tube barrel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ylinder part is butted with a pneumatic limi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with air suspension system, adopts air source as power,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dopts pneumatic lifting device and pneumatic limiting device as transmission device, saves tedious gear, screw, nut and other full se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aves manpower, simpl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has high economic price. Value and soci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半挂车的前端会设计有两个安装板,用于安装挂车支撑装置,主流的是机械式螺旋支撑装置,外壳套在内腿的外面,升降机构的主要结构是丝杆和连接丝杆的丝杆座,变速箱焊接在外壳上部,齿轮箱内部是调速机构,从齿轮箱内伸出从动轴,连接摇把,操作员在挂车甩挂或者脱离牵引车时摇动摇把,将支撑装置进行上升或者下降,该方式工作效率低,对操作员体能的消耗比较的大,操作员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摇动摇把完成支腿支撑装置的上升或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气动支撑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内腿、外壳、气动升降装置和气动限位装置,所述内腿的底部通过撑管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内腿由下到上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内腿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方设置有所述气动升降装置,所述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气缸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底部通过第一浮动接头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上部设置在所述主气缸内,所述主气缸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侧板与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底部横向开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后侧水平套接有管筒部件,所述管筒部件另一端对接有所述气动限位装置,所述气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气缸、第二伸缩杆和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设置于所述管筒部件内,右侧通过第二浮动接头与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右侧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内,所述限位气缸和所述主气缸分别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与气源气密连接,所述气源为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空气压缩机采用PLC独立控制。所述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的孔径及所述管筒部件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销的截面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管筒部件的内径。所述第三限位孔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外壳背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壳为一个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配合空气悬挂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符合科技发展趋势,采用气动升降装置、气动限位装置为传动装置,省去繁琐的齿轮、丝杠、螺母等全套传动机构,节约人力的消耗,操作简单,环保高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及气路连接示意图。附图中:1.底座;2.内腿;3.外壳;4.气动升降装置;5.气动限位装置;6.撑管;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固定板;10.主气缸;11.第一伸缩杆;12.第一浮动接头;13.盖板;14.侧板;15.第三限位孔;16管筒部件;17.限位气缸;18.第二伸缩杆;19.限位销;20第二浮动接头;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气源;24.加强板;25.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气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内腿2、外壳3、气动升降装置4和气动限位装置5,内腿2的底部通过撑管6与底座1铰接,内腿2由下到上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孔7和第二限位孔8,内腿2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方设置有气动升降装置4,气动升降装置4包括主气缸10和第一伸缩杆11,第一伸缩杆11底部通过第一浮动接头12连接固定板9,第一伸缩杆11上部设置在主气缸10内,主气缸10上端连接有盖板13,盖板13通过侧板14与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外壳3底部横向开有第三限位孔15,第三限位孔15后侧水平套接有管筒部件16,管筒部件16另一端对接有气动限位装置5,气动限位装置5包括限位气缸17、第二伸缩杆18和限位销19,限位销19设置于管筒部件16内,右侧通过第二浮动接头20与第二伸缩杆18连接,第二伸缩杆18右侧设置在限位气缸17内,限位气缸17和主气缸10分别通过第一阀门21和第二阀门22与气源23气密连接,气源23为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压缩机。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气源23采用PLC独立控制。第一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8、第三限位孔15的孔径及管筒部件16的内径相同。限位销19的截面最大直径小于管筒部件16的内径。第三限位孔15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加强板24。外壳3背部设置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与外壳3为一个整体。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动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内腿(2)、外壳(3)、气动升降装置(4)和气动限位装置(5),所述内腿(2)的底部通过撑管(6)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内腿(2)由下到上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孔(7)和第二限位孔(8),所述内腿(2)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方设置有所述气动升降装置(4),所述气动升降装置(4)包括主气缸(10)和第一伸缩杆(11),所述第一伸缩杆(11)底部通过第一浮动接头(12)连接所述固定板(9),所述第一伸缩杆(11)上部设置在所述主气缸(10)内,所述主气缸(10)上端连接有盖板(13),所述盖板(13)通过侧板(14)与所述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底部横向开有第三限位孔(15),所述第三限位孔(15)后侧水平套接有管筒部件(16),所述管筒部件(16)另一端对接有所述气动限位装置(5),所述气动限位装置(5)包括限位气缸(17)、第二伸缩杆(18)和限位销(19),所述限位销(19)设置于所述管筒部件(16)内,右侧通过第二浮动接头(20)与所述第二伸缩杆(18)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8)右侧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17)内,所述限位气缸(17)和所述主气缸(10)分别通过第一阀门(21)和第二阀门(22)与气源(23)气密连接,所述气源(23)为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压缩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内腿(2)、外壳(3)、气动升降装置(4)和气动限位装置(5),所述内腿(2)的底部通过撑管(6)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内腿(2)由下到上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孔(7)和第二限位孔(8),所述内腿(2)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方设置有所述气动升降装置(4),所述气动升降装置(4)包括主气缸(10)和第一伸缩杆(11),所述第一伸缩杆(11)底部通过第一浮动接头(12)连接所述固定板(9),所述第一伸缩杆(11)上部设置在所述主气缸(10)内,所述主气缸(10)上端连接有盖板(13),所述盖板(13)通过侧板(14)与所述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底部横向开有第三限位孔(15),所述第三限位孔(15)后侧水平套接有管筒部件(16),所述管筒部件(16)另一端对接有所述气动限位装置(5),所述气动限位装置(5)包括限位气缸(17)、第二伸缩杆(18)和限位销(19),所述限位销(19)设置于所述管筒部件(16)内,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雷吉磊何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统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