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10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包括滚轮、第一排水管、筒体、铰链、箱门、第一进水管、把手、进气管、阀门、温度表、led灯管、转轴、托盘、培养盘、储气瓶、栽培槽、通孔、排水孔、第二进水管、收集槽、滤网、凹槽和第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体的侧壁安装多个透明的箱门,能随时观察到箱体内部幼苗生长情况,且培养盘与转轴连接,旋转转轴,即可随意查看栽培槽上的大豆幼苗,方便清理病变的大豆幼苗;转轴的内部中空,培养盘上的第二进水管伸入转轴,且第二进水管与栽培槽连通,使液体直接流入到栽培槽中,多余的液体从排水孔流入收集槽中,再通过第二排水管流入转轴内部,节约了资源,且浇水过程简单快捷。

A soybean seedling incub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ybean seedling breeding box, including a roller, a first drainage tube, a cylinder, a hinge, a box door, a first inlet pipe, a handle, an inlet pipe, a valve, a thermometer, a LED lamp tube, a rotating shaft, a tray, a culture tray, a gas storage bottle, a cultivation groove, a through hole, a drainage hole, a second inlet pipe, a collecting trough, filter net. The grooves and the second drains. The side wall of the barre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transparent box doors, and can observe 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inside the box at any time, and the cultivation disc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can check the soybean seedlings on the cultivation groove at will, and facilitate the cleaning of the diseased soybean seedlings; the inner part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hollow and the second inlet pipe on the plate is cultivated. The second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ultivation groove, and the liquid is directly inflow into the cultivation groove. The excess liquid flows into the collection trough from the drainage hole and then flows into the rotating shaft through the second drain pipe, and the resources are saved, and the watering process is simple and qu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幼苗培育箱,具体为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属于种植应用

技术介绍
培育箱,具有温度可控的功能,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科研,教研教育部门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等。但是市场上的幼苗培育箱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进行大豆幼苗的培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大豆幼苗坏死的情况,而有些幼苗培育箱箱体封闭,观察不便,不能及时的清理坏死的幼苗,使生长正常的幼苗受到感染,导致大片的大豆幼苗病死,不利于大豆幼苗的培育,且有些幼苗培育箱的培养盘过大,不易拿出培养盘,使用不方便;在进行大豆培育过程中,需要经常给大豆幼苗进行浇水,而有些幼苗培育箱的培养盘之间的间隙小,浇水过程费时费力,且浇水的水量不易控制,浇水过多导致大豆幼苗根部腐烂,浇水过少则不利于大豆幼苗的生长,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本装置使用方便,便于观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安装滚轮,且所述筒体的底端边缘安装第一排水管;所述筒体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箱门,且所述箱门的外侧壁固定把手;所述筒体的内部转动连接中空的转轴,且所述转轴的侧壁对称安装托盘;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安装led灯管;所述托盘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底端居中处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部安装滤网,且所述收集槽与安装在所述托盘侧壁的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转轴内部连通;所述凹槽的顶端卡合培养盘,所述培养盘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管,且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转轴连通;所述培养盘的顶面设有多个栽培槽,且所述栽培槽的底端设有排水孔;所述栽培槽的侧壁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温度表,且所述筒体的顶端安装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转轴连通;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储气瓶,且所述储气瓶的顶端安装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侧壁安装阀门,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优选的,为了培养更多的大豆幼苗,所述转轴的侧壁安装多排所述托盘,且每排所述托盘数目是两个。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托盘的转动,所述托盘为正方体结构,且所述托盘的边长小于所述筒体的半径。优选的,为了方便大豆幼苗的生长,所述led灯管的数目与所述托盘的排数相同,所述led灯管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上方,且所述led灯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筒体的半径。优选的,为了方便栽培大豆幼苗和方便大豆幼苗排出多余的水分,所述栽培槽在所述培养盘的顶面上等距分布,且所述栽培槽底端的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凹槽连通。优选的,为了方便观察,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等距设有多个所述箱门,所述箱门的数目与所述托盘的排数相同,所述箱门与所述托盘平行设置,且所述箱门为玻璃制成的箱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筒体的侧壁安装多个箱门,箱门是透明的,能随时观察到箱体内部幼苗生长情况,且培养盘与转轴连接,旋转转轴,即可随意查看栽培槽上的大豆幼苗,方便清理病变的大豆幼苗,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转轴的内部中空,且转轴连通第一进水管,培养盘的侧壁的第二进水管伸入转轴的内部,且第二进水管与栽培槽连通,使液体能直接流入到栽培槽中,多余的液体从栽培槽底端的排水孔流入收集槽中,再通过第二排水管流入转轴内部,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且浇水过程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培养盘、托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栽培槽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轴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滚轮,2、第一排水管,3、筒体,4、铰链,5、箱门,6、第一进水管,7、把手,8、进气管,9、阀门,10、温度表,11、led灯管,12、转轴,13、托盘,14、培养盘,15、储气瓶,16、栽培槽,161、通孔,162、排水孔,17、第二进水管,18、收集槽,19、滤网,20、凹槽,21、第二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包括筒体3,所述筒体3的底端安装滚轮1,且所述筒体3的底端边缘安装第一排水管2;所述筒体3侧壁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箱门5,且所述箱门5的外侧壁固定把手7;所述筒体3的内部转动连接中空的转轴12,且所述转轴12的侧壁对称安装托盘13;所述筒体3的内侧壁安装led灯管11;所述托盘13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凹槽20,且所述凹槽20的底端居中处设有收集槽18;所述收集槽18的内部安装滤网19,且所述收集槽18与安装在所述托盘13侧壁的第二排水管21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21的一端与转轴12内部连通;所述凹槽18的顶端卡合培养盘14,所述培养盘14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管17,且所述第二进水管17与所述转轴12连通;所述培养盘14的顶面设有多个栽培槽16,且所述栽培槽16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62;所述栽培槽16的侧壁设有通孔161,且所述通孔16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7连通;所述筒体3的侧壁安装温度表10,且所述筒体3的顶端安装第一进水管6,所述第一进水管6与所述转轴12连通;所述筒体3的侧壁安装储气瓶15,且所述储气瓶15的顶端安装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侧壁安装阀门9,且所述进气管8与所述筒体3的内部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转轴12的侧壁安装多排所述托盘13,且每排所述托盘13数目是两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托盘12为正方体结构,且所述托盘12的边长小于所述筒体3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led灯管11的数目与所述托盘13的排数相同,所述led灯管11位于所述培养盘14的上方,且所述led灯管11的长度小于所述筒体3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栽培槽16在所述培养盘14的顶面上等距分布,且所述栽培槽16底端的所述排水孔162与所述凹槽20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筒体3的侧壁上等距设有多个所述箱门5,所述箱门5的数目与所述托盘13的排数相同,所述箱门5与所述托盘13平行设置,且所述箱门5为玻璃制成的箱门。本技术在使用时,在栽培槽16中放入大豆种子,再将培养盘14放入托盘13中,将培养盘14侧壁的第二进水管17伸入转轴12的内部,关闭箱门5;将第一进水管6接入水管,水从第一进水管6进入转轴12内部,再从第二进水管17进入栽培槽16中,栽培槽16侧壁上的通孔161与第二进水管17连通,水进入栽培槽16中,给种子提供水分;多余的水分从栽培槽16底端的排水孔162流入凹槽20中,经过滤网19的过滤,再从第二排水管21流入转轴12中,继续为其他培养盘14提供水分,节约了水资源,多余的水分最后从第一排水管2中流出;在大豆幼苗生长过程中,将led灯管11接入电源,打开led灯给大豆幼苗补光,且打开阀门9,储气瓶15中储藏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包括筒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底端安装滚轮(1),且所述筒体(3)的底端边缘安装第一排水管(2);所述筒体(3)侧壁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箱门(5),且所述箱门(5)的外侧壁固定把手(7);所述筒体(3)的内部转动连接中空的转轴(12),且所述转轴(12)的侧壁对称安装托盘(13);所述筒体(3)的内侧壁安装led灯管(11);所述托盘(13)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凹槽(20),且所述凹槽(20)的底端居中处设有收集槽(18);所述收集槽(18)的内部安装滤网(19),且所述收集槽(18)与安装在所述托盘(13)侧壁的第二排水管(21)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21)的一端与转轴(12)内部连通;所述凹槽(20)的顶端卡合培养盘(14),所述培养盘(14)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管(17),且所述第二进水管(17)与所述转轴(12)连通;所述培养盘(14)的顶面设有多个栽培槽(16),且所述栽培槽(16)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62);所述栽培槽(16)的侧壁设有通孔(161),且所述通孔(16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7)连通;所述筒体(3)的侧壁安装温度表(10),且所述筒体(3)的顶端安装第一进水管(6),所述第一进水管(6)与所述转轴(12)连通;所述筒体(3)的侧壁安装储气瓶(15),且所述储气瓶(15)的顶端安装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侧壁安装阀门(9),且所述进气管(8)与所述筒体(3)的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幼苗培育箱,包括筒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底端安装滚轮(1),且所述筒体(3)的底端边缘安装第一排水管(2);所述筒体(3)侧壁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箱门(5),且所述箱门(5)的外侧壁固定把手(7);所述筒体(3)的内部转动连接中空的转轴(12),且所述转轴(12)的侧壁对称安装托盘(13);所述筒体(3)的内侧壁安装led灯管(11);所述托盘(13)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凹槽(20),且所述凹槽(20)的底端居中处设有收集槽(18);所述收集槽(18)的内部安装滤网(19),且所述收集槽(18)与安装在所述托盘(13)侧壁的第二排水管(21)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21)的一端与转轴(12)内部连通;所述凹槽(20)的顶端卡合培养盘(14),所述培养盘(14)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水管(17),且所述第二进水管(17)与所述转轴(12)连通;所述培养盘(14)的顶面设有多个栽培槽(16),且所述栽培槽(16)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62);所述栽培槽(16)的侧壁设有通孔(161),且所述通孔(16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7)连通;所述筒体(3)的侧壁安装温度表(10),且所述筒体(3)的顶端安装第一进水管(6),所述第一进水管(6)与所述转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宝予肖新力张潇文龙希洋张启辉杨才琼张静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