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305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均匀布设的4根电力线芯,4根电力线芯呈中心对称分布由设置于电缆正中心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相互隔离;电力线芯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内导体绝缘层和线芯阻水层构成;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内部形成中空腔,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内部的中空腔内部均匀布设4根控制线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了电力传输与控制信号传输的同步性,有助于确保电力传输性能可靠与控制信号指令传递准确,同时确保整合后的复合电缆具备良好的抗拉拽性,提高复合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及城市电网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和各地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为电力工业相配套的电工行业,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电线电缆的品种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用电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所用配套电缆也提出了更高、更专一的要求。机电自动化时代涉及的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既需要电力支持又需要与外界有大量的信息传输。传统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能实现电力传输和信息传递双重功能。为了监控机械设备工作状况,当前,普遍采用与电力系统相互独立的的监控系统。然而,独立铺设监控线缆不仅占用昂贵的设备空间,而且重复铺设容易对先前的电缆造成损伤,难度系数大,铺设成本高,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需求。基于以上分析,对现有电力电缆和信息控制线缆进行结构整合,设计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满足电力传输与控制信号传输的同步性,确保电力传输性能可靠与控制信号指令传递准确,同时确保整合后的复合电缆具备良好的抗拉拽性,提高复合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架空电缆存在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满足电力传输与控制信号传输的同步性,确保电力传输性能可靠与控制信号指令传递准确,同时确保整合后的复合电缆具备良好的抗拉拽性,提高复合电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均匀布设的4根电力线芯(2),4根电力线芯(2)呈中心对称分布由设置于电缆正中心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相互隔离;所述电力线芯(2)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21)、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所述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形成中空腔,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的中空腔内部均匀布设4根控制线芯(1),控制线芯(1)由自内向外依次布设的控制线芯内导体(11)、控制线芯绝缘层(12)和控制线芯屏蔽层(13);所述控制线芯(1)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之间的间隙布设防水填充层;所述均匀布设的4根控制线芯(1)正中心为采用芳纶丝绞合成缆的芳纶丝加强柱(100);所述电力线芯(2)外侧由内向外设置有依次相接的聚乙烯绝缘层(3)、云母防火层(4)、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和铠装管护套层(7)。进一步,所述电力线芯内导体(21)为稀土铝合金导体。进一步,所述内导体绝缘层(22)采用聚乙烯挤出层。进一步,所述线芯阻水层(23)为阻水带在内导体绝缘层(22)外绕包形成阻水带绕包层。进一步,所述硅橡胶防护层(5)集成有均匀布设的高强度纤维丝(51)。进一步,所述电力线芯(2)外围位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与聚乙烯绝缘层(3)之间的间隙中填充聚丙烯树脂层(300)。进一步,所述控制线芯(1)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之间布设的防水填充层为防水带。进一步,所述控制线芯内导体(11)为铜导体。进一步,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12)为硅橡胶绝缘层。进一步,所述控制线芯屏蔽层(13)为采用铜丝编织的屏蔽层,控制线芯屏蔽层(13)外侧绕包有聚酯带加强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外侧设置电力线芯(2),内侧设置控制线芯(1),从而实现电力输送和控制信号传递的同步性,确保电力传输性能可靠与控制信号指令传递准确。2、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采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对4根电力线芯(2)进行隔离,避免4根电力线芯(2)相互干扰和挤压,与此同时,增加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还有利于提升整个电缆的整体强度,提升了电缆的拉伸性,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电力线芯(2)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21)、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电力线芯内导体(21)设置由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双层防护层,有利于提升电力线芯的绝缘性和防水性,通过提高绝缘性,有利于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电力损耗,设计的线芯阻水层(23)有利于提升架空电缆的防水性。4、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电力线芯(2)外侧由内向外设置有依次相接的聚乙烯绝缘层(3)、云母防火层(4)、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和铠装管护套层(7);上述设计,采用聚乙烯绝缘层(3)与硅橡胶防护层(5)的配合,便于提升架空电缆的绝缘性和耐候性,采用聚乙烯绝缘层(3)、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及铠装管护套层(7)的配合,便于提升架空电缆的整体强度,降低外接环境造成的破坏,有利于提升电缆的使用寿命,增加的云母防火层(4)有利于提升电缆的防火性。5、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硅橡胶防护层(5)集成有均匀布设的高强度纤维丝(51);电力线芯(2)外围位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与聚乙烯绝缘层(3)之间的间隙中填充聚丙烯树脂层(300);上述设计,通过增加的高强度纤维丝和填充聚丙烯树脂层,增强了架空电缆的电力线芯与外侧保护层的紧密度,有利于提升架空电缆的强度和使用寿命。6、本技术设计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与现有的复合电缆相比,集成有有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芳纶丝加强柱(100)及同心麻绳加强层(6),上述设计结构,大大提升了涉及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的抗拉伸性,整体强度,有利于提升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均匀布设的4根电力线芯(2),4根电力线芯(2)呈中心对称分布由设置于电缆正中心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相互隔离;所述电力线芯(2)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21)、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所述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形成中空腔,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的中空腔内部均匀布设4根控制线芯(1),控制线芯(1)由自内向外依次布设的控制线芯内导体(11)、控制线芯绝缘层(12)和控制线芯屏蔽层(13);所述控制线芯(1)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之间的间隙布设防水填充层;所述均匀布设的4根控制线芯(1)正中心为采用芳纶丝绞合成缆的芳纶丝加强柱(100);所述电力线芯(2)外侧由内向外设置有依次相接的聚乙烯绝缘层(3)、云母防火层(4)、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和铠装管护套层(7)。作为改进,所述电力线芯内导体(21)为稀土铝合金导体。作为改进,所述内导体绝缘层(22)采用聚乙烯挤出层。作为改进,所述线芯阻水层(23)为阻水带在内导体绝缘层(22)外绕包形成阻水带绕包层。作为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均匀布设的4根电力线芯(2),4根电力线芯(2)呈中心对称分布由设置于电缆正中心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相互隔离;所述电力线芯(2)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21)、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所述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形成中空腔,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的中空腔内部均匀布设4根控制线芯(1),控制线芯(1)由自内向外依次布设的控制线芯内导体(11)、控制线芯绝缘层(12)和控制线芯屏蔽层(13);所述控制线芯(1)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之间的间隙布设防水填充层;所述均匀布设的4根控制线芯(1)正中心为采用芳纶丝绞合成缆的芳纶丝加强柱(100);所述电力线芯(2)外侧由内向外设置有依次相接的聚乙烯绝缘层(3)、云母防火层(4)、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和铠装管护套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均匀布设的4根电力线芯(2),4根电力线芯(2)呈中心对称分布由设置于电缆正中心的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相互隔离;所述电力线芯(2)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电力线芯内导体(21)、内导体绝缘层(22)和线芯阻水层(23)构成;所述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形成中空腔,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内部的中空腔内部均匀布设4根控制线芯(1),控制线芯(1)由自内向外依次布设的控制线芯内导体(11)、控制线芯绝缘层(12)和控制线芯屏蔽层(13);所述控制线芯(1)与类菱形聚四氟乙烯隔离柱(10)之间的间隙布设防水填充层;所述均匀布设的4根控制线芯(1)正中心为采用芳纶丝绞合成缆的芳纶丝加强柱(100);所述电力线芯(2)外侧由内向外设置有依次相接的聚乙烯绝缘层(3)、云母防火层(4)、硅橡胶防护层(5)、同心麻绳加强层(6)和铠装管护套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芯内导体(21)为稀土铝合金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斌翟旭亚苗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川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