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17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51
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CPU内槽,CPU外框架上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第二组螺丝孔,四角凸台;CPU内槽上加工有侧面凸台,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其中CPU外框架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且通过增大CPU外框架的外倒角,减小CPU固定架的厚度及在CPU内槽两端设置U形的内槽凹台,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将生产效率提升至200%,稳定性提升至98%,节省材料,避免干涉CPU周边零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CPU安装领域,具体为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CPU固定架,用以将计算机微处理芯片精准的固定在计算机主板上不因晃动而脱落,并使计算机的微处理芯片拆装更为快速、方便。如图1,传统CPU固定架本身厚度为8mm,看起来比较厚重,材料加工上也相对浪费,在操作使用上更费时费力;传统CPU固定架的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在自动化设备组装上不能满足其测试特性,且简单的矩形CPU固定外框架占用面积大,有部分为无效占用面积,妨碍其他必要部件结构的安装使用;传统CPU固定架的内槽结构为简单的矩形凹槽,将CPU放入无附加限定结构的矩形凹槽中,被固定的CPU容易发生偏移,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该技术提出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CPU内槽,CPU外框架上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第二组螺丝孔,四角凸台;CPU内槽上加工有侧面凸台,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其中CPU外框架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且通过增大CPU外框架的外倒角,减小CPU固定架的厚度及在CPU内槽两端设置U形的内槽凹台,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将生产效率提升至200%,稳定性提升至98%,节省材料,避免干涉CPU周边零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1,CPU内槽2,CPU外框架1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11用于CPU固定架与CPU模组之间的固定,第二组螺丝孔12用于CPU固定架与CPU之间的固定,四角凸台13用于固定CPU盖板;CPU内槽2上加工有侧面凸台21,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22;其中CPU外框架1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传统CPU外框架1多为对称的矩形框架,虽然在设计加工时比较简单,但是随着CPU产品的发展,矩形的CPU外框架1的无效占用面积过大,影响了CPU模组中其他零部件的安装。经过将CPU外框架1设计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一方面:在固定CPU模组的目的上缩小了CPU固定架占用面积,为附近部件结构的安装腾出空间,另一方面,所述CPU外框架1中不规则的形状结构在自动化设备组装上可提高检测准确性。优选的,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CPU外框架1的四个角部的内倒角半径为1.5cm,外倒角半径为1.5~4.5cm。传统的CPU固定架中CPU外框架1的倒角较小,安装过程中由于角部过于尖锐易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将CPU外框架1的外倒角适当放大后,在稳性固定CPU模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占用面积的同时,又避免了安装过程中触及周边的零部件,以免造成损坏。优选的,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CPU固定架的厚度为5~6cm。传统的CPU固定架得厚度高达8cm,在材料加工时浪费原料;由于CPU固定架是通过螺杆与CPU模组、CPU相邻接固定的,所以在CPU固定架的组装及拆卸过程中耗费的工时更长,拖慢安装拆卸效率。将厚度减薄后既节省了材料,又可提高安装拆卸效率提高至200%。优选的,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内槽凹台22为分别设置在CPU内槽2两端的U型凹台。传统的CPU固定架的内槽凹台22为简单的矩形凹台,无其他附加结构,在固定CPU时,CPU容易在矩形的凹台内发生偏移,给后续的测试稳定性带来影响。将矩形的凹台更换为分别设置在CPU内槽2两端的U型凹台后,可将CPU更稳定的固定于内槽凹台22内,安装稳定性高达98%,便于后续的测试稳定性;更贴近CPU外形、尺寸的内槽凹台22设计使CPU固定架形成一种弹性结构不易产生疲劳,延长零件及CPU固定架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特殊设计的内槽凹台22、CPU外框架1联合作用将重量引导到背板和支架共同负担,减少了CPU模组内部及各零部件之间的受力,进一步提升CPU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是传统的CPU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示意图;主要结构序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案例1: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1,CPU内槽2,CPU外框架1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11用于CPU固定架与CPU模组之间的固定,第二组螺丝孔12用于CPU固定架与CPU之间的固定,四角凸台13用于固定CPU盖板;CPU内槽2上加工有侧面凸台21,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22;其中CPU外框架1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内槽凹台22为分别设置在CPU内槽2两端的U型凹台,CPU外框架1的四个角部的内倒角半径为1.5cm,外倒角半径为4cm,CPU固定架的厚度为5cm。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将生产效率提升至200%,稳定性提升至98%,节省材料,避免干涉CPU周边零件的安装。具体实施案例2: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1,CPU内槽2,CPU外框架1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11用于CPU固定架与CPU模组之间的固定,第二组螺丝孔12用于CPU固定架与CPU之间的固定,四角凸台13用于固定CPU盖板;CPU内槽2上加工有侧面凸台21,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22;其中CPU外框架1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内槽凹台22为分别设置在CPU内槽2两端的U型凹台,CPU外框架1的四个角部的内倒角半径为1.5cm,外倒角半径为3cm,CPU固定架的厚度为5.6cm。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将生产效率提升至200%,稳定性提升至98%,节省材料,避免干涉CPU周边零件的安装。具体实施案例3: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1,CPU内槽2,CPU外框架1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11用于CPU固定架与CPU模组之间的固定,第二组螺丝孔12用于CPU固定架与CPU之间的固定,四角凸台13用于固定CPU盖板;CPU内槽2上加工有侧面凸台21,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22;其中CPU外框架1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内槽凹台22为分别设置在CPU内槽2两端的U型凹台,CPU外框架1的四个角部的内倒角半径为1.5cm,外倒角半径为2cm,CPU固定架的厚度为6cm。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将生产效率提升至200%,稳定性提升至98%,节省材料,避免干涉CPU周边零件的安装。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CPU内槽,CPU外框架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第二组螺丝孔,四角凸台;CPU内槽上加工有侧面凸台,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其特征在于:CPU外框架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包括:CPU外框架,CPU内槽,CPU外框架上还加工有第一组螺丝孔,第二组螺丝孔,四角凸台;CPU内槽上加工有侧面凸台,两端部设有内槽凹台,其特征在于:CPU外框架为对角线方向的角部形状相同且相邻角部形状不同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CPU固定架的改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鹏梁强钟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秋叶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