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0883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包括泵体、叶轮、隔热屏、轴承座、推力轴承、屏蔽电机及屏蔽电机转轴,所述屏蔽电机转轴依次设置有推力轴承、轴承座、隔热屏和叶轮,所述叶轮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平衡盘,所述平衡盘顶部与隔热屏之间形成流动间隙,且平衡盘底部边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调节盘,所述隔热屏底部设置有与调节盘相配合的U型槽块,所述调节盘伸入U型槽块内并与U型槽块之间形成平衡盘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屏蔽泵可有效调节轴向力,使泵使用更加可靠,降低轴承磨损速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泵设计制造
,具体为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由于叶轮前后盖板的不对称,以及叶轮内部细节结构不同,在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轴向力不同,会使叶轮产生较大的轴向力。对于叶轮水力性能为大流量低扬程时,调节很困难。因此对于流量较大,低扬程的屏蔽泵,泵体内需设置平衡盘结构,自动平衡前后盖板产生的轴向力,使叶轮产生的轴向力正好相互抵消。以往通过设置叶轮后封环,通过平衡孔平衡轴向力,因大流量低扬程叶轮尺寸限制,无法起到作用,通过提高轴承规格尺寸和强度等级,来对抗轴推力,会因轴承材料限制和工艺限制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并且还会造成体积及成本急剧上升,影响泵的可靠性,难以保证泵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设置平衡盘结构,利用在平横盘结构中设置阻尼间隙增大流体水力损失,从而在平衡盘两面产生压力差,因压力不同,产生在平衡盘上的力也不同,近叶轮侧的力大于远叶轮侧,从而使轴向推力向上,正好平衡叶轮盖板产生的轴向力。达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采用该专利技术专利平衡盘,使泵使用可靠,降低轴承磨损速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可有效调节屏蔽泵的轴向力,使泵使用更加可靠,降低轴承磨损速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包括泵体、叶轮、隔热屏、轴承座、推力轴承、屏蔽电机及屏蔽电机转轴,所述屏蔽电机转轴依次设置有推力轴承、轴承座、隔热屏和叶轮,所述叶轮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平衡盘,所述平衡盘顶部与隔热屏之间形成流动间隙,且平衡盘底部边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调节盘,所述隔热屏底部设置有与调节盘相配合的U型槽块,所述调节盘伸入U型槽块内并与U型槽块之间形成平衡盘腔;进入叶轮腔内的介质从叶轮平衡孔进入到流动间隙,再通过流动间隙进入到平衡盘腔内,当叶轮腔内的压力大于平衡盘腔内压力时,叶轮、叶轮盖板、屏蔽电机转轴三者一起向平衡盘方向移动的轴推力,平衡盘与隔热屏及调节盘与平衡盘腔之间的间隙减少,使得平衡盘腔的介质泄漏量减少,压力增大,平衡盘就产生与叶轮轴推力相反的轴推力,从而达到平衡轴推力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盘与U型槽块水平方向的间距为0.5mm-2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叶轮的后盖板上设置平衡盘结构,利用在平横盘结构中设置阻尼间隙增大流体水力损失,从而在平衡盘两面产生压力差,因压力不同,产生在平衡盘上的力也不同,这样就使得平衡盘产生一个与叶轮盖板轴向力相反的力,正好平衡叶轮盖板产生的轴向力,不会产生轴向推力,使泵使用更加可靠,降低轴承磨损速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2、提高管道屏蔽电泵平均无故障时间;3、改善管道屏蔽电泵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4、由于轴向力的减小,屏蔽电机的机械损耗降低,提高了屏蔽电机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管道屏蔽电泵的效率,从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中:1、泵体;2、叶轮;3、隔热屏;4、轴承座;5、推力轴承;6、屏蔽电机;7、屏蔽电机转轴;8、平衡盘;9、流动间隙;10、调节盘;11、U性槽块;12、平衡盘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包括泵体1、叶轮2、隔热屏3、轴承座4、推力轴承5、屏蔽电机6及屏蔽电机转轴7,其中,屏蔽电机转轴7依次设置有推力轴承5、轴承座4、隔热屏3和叶轮2,叶轮2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平衡盘8,平衡盘8顶部与隔热屏3之间形成流动间隙9,且平衡盘8底部边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调节盘10,隔热屏3底部设置有与调节盘10相配合的U型槽块11,调节盘10伸入U型槽块11内并与U型槽块11之间形成平衡盘腔12;进入叶轮腔内的介质从叶轮平衡孔进入到流动间隙9,再通过流动间隙9进入到平衡盘腔12内,当叶轮腔内的压力大于平衡盘腔12内压力时,叶轮2、叶轮盖板、屏蔽电机转轴7三者一起向平衡盘8方向移动的轴推力,平衡盘8与隔热屏3及调节盘10与平衡盘腔12之间的间隙减少,使得平衡盘腔12的介质泄漏量减少,压力增大,平衡盘8就产生与叶轮轴推力相反的轴推力,从而达到平衡轴推力的作用。其中,调节盘10与U型槽块11水平方向的间距为0.5mm-2mm,具体优选距离为1mm。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叶轮的后盖板上设置平衡盘结构,利用在平横盘结构中设置阻尼间隙增大流体水力损失,从而在平衡盘两面产生压力差,因压力不同,产生在平衡盘上的力也不同,这样就使得平衡盘产生一个与叶轮盖板轴向力相反的力,正好平衡叶轮盖板产生的轴向力,不会产生轴向推力,使泵使用更加可靠,降低轴承磨损速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包括泵体(1)、叶轮(2)、隔热屏(3)、轴承座(4)、推力轴承(5)、屏蔽电机(6)及屏蔽电机转轴(7),所述屏蔽电机转轴(7)依次设置有推力轴承(5)、轴承座(4)、隔热屏(3)和叶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平衡盘(8),所述平衡盘(8)顶部与隔热屏(3)之间形成流动间隙(9),且平衡盘(8)底部边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调节盘(10),所述隔热屏(3)底部设置有与调节盘(10)相配合的U型槽块(11),所述调节盘(10)伸入U型槽块(11)内并与U型槽块(11)之间形成平衡盘腔(12);进入叶轮腔内的介质从叶轮平衡孔进入到流动间隙(9),再通过流动间隙(9)进入到平衡盘腔(12)内,当叶轮腔内的压力大于平衡盘腔(12)内压力时,叶轮(2)、叶轮盖板、屏蔽电机转轴(7)三者一起向平衡盘(8)方向移动的轴推力,平衡盘(8)与隔热屏(3)及调节盘(10)与平衡盘腔(12)之间的间隙减少,使得平衡盘腔(12)的介质泄漏量减少,压力增大,平衡盘(8)就产生与叶轮轴推力相反的轴推力,从而达到平衡轴推力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低扬程屏蔽泵轴向力调整装置,包括泵体(1)、叶轮(2)、隔热屏(3)、轴承座(4)、推力轴承(5)、屏蔽电机(6)及屏蔽电机转轴(7),所述屏蔽电机转轴(7)依次设置有推力轴承(5)、轴承座(4)、隔热屏(3)和叶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平衡盘(8),所述平衡盘(8)顶部与隔热屏(3)之间形成流动间隙(9),且平衡盘(8)底部边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调节盘(10),所述隔热屏(3)底部设置有与调节盘(10)相配合的U型槽块(11),所述调节盘(10)伸入U型槽块(11)内并与U型槽块(11)之间形成平衡盘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元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沪屏蔽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