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减隔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基础隔震体系是一种理想的减轻地震灾害的抗震防灾新技术,它在地震中表现出优于传统隔震的抗震能力。基础隔震结构体系通过设置柔性的隔震层,将结构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地震能量经由下部结构传到隔震层,由隔震层的隔震装置吸收并消耗主要地震能量后,仅有少部分能量传到上部结构。其实质是通过降低结构刚度,延长结构自振周期来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上部结构在大地震时仍可以处于弹性状态,或保持在弹塑性变形状态的初期状态。电涡流的基本原理是当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涡流,以致产生电阻热效应来消耗振动能量。电涡流又会产生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新磁场,从而产生与导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尼力,起到减振耗能的作用。相比已有的一些阻尼装置,它不依靠机械摩擦耗能,不存在密封和漏液问题,阻尼容易调节,构造简单,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耐久性。目前广泛使用橡胶隔震支座,但根据现有技术条件,要生产出很低水平刚度的合格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大困难。大量实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分别连接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中心的圆柱形隔震支座(8)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之间的电磁阻尼模块和电磁力模块,所述的电磁阻尼模块包括固定于上连接板(1)的环状磁铁(6)和以及固定于下连接板(9)的导体板(5),所述的电磁力模块包括固定于上连接板(1)的内圈磁铁(4)和固定于下连接板(9)的外圈磁铁(2),所述的环状磁铁(6)、内圈磁铁(4)和外圈磁铁(2)由中心向外缘依次设置,所述的导体板(5)为环状,其设置在隔震支座(8)和外圈磁铁(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分别连接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中心的圆柱形隔震支座(8)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9)之间的电磁阻尼模块和电磁力模块,所述的电磁阻尼模块包括固定于上连接板(1)的环状磁铁(6)和以及固定于下连接板(9)的导体板(5),所述的电磁力模块包括固定于上连接板(1)的内圈磁铁(4)和固定于下连接板(9)的外圈磁铁(2),所述的环状磁铁(6)、内圈磁铁(4)和外圈磁铁(2)由中心向外缘依次设置,所述的导体板(5)为环状,其设置在隔震支座(8)和外圈磁铁(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磁铁(4)和环状磁铁(6)均通过内圈磁铁连接块(7)与上连接板(1)连接,所述的环状磁铁(6)设置在内圈磁铁连接块(7)的底面,所述的内圈磁铁(4)设置在内圈磁铁连接块(7)的外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负刚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磁铁(4)和内圈磁铁连接块(7)均设有多个且数量相同,并依次均匀布设在以隔震支座(8)为中心的圆周上。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志国,单伽锃,施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