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807725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四个混凝土柱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四个地坑,四个混凝土柱和四个地坑的位置分别相互对应,所述混凝土柱的底部位于地坑的内部底面,所述混凝土柱的顶部延伸至地坑的外侧,四个地坑的内部底面均放置有第一钢筋框架,四个第一钢筋框架分别沿着四个混凝土柱的四周侧面排列,四个所述混凝土柱的侧面均贯穿设有多个金属杆,四个所述第一钢筋框架顶部均焊接有与多个金属杆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而使得人们居住的安全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房屋
,尤其涉及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砖石砌体的房屋,抗剪、抗拉和抗震性能不够理想,建筑成本很高,往往一所房子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建成了后不能位移或搬迁,遇到城市规划国家土地征用时,只能拆除为建筑废料,既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砖石砌体的房屋,抗剪、抗拉和抗震性能不够理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四个混凝土柱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四个地坑,四个混凝土柱和四个地坑的位置分别相互对应,所述混凝土柱的底部位于地坑的内部底面,所述混凝土柱的顶部延伸至地坑的外侧,四个地坑的内部底面均放置有第一钢筋框架,四个第一钢筋框架分别沿着四个混凝土柱的四周侧面排列,四个所述混凝土柱的侧面均贯穿设有多个金属杆,四个所述第一钢筋框架顶部均焊接有与多个金属杆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多个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多个金属杆的两端底部并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地坑的内部填充有预制混凝土,四个混凝土柱上预留有多个拉筋,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柱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金属块,两个金属块的左右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金属板,两个第一金属板分别均套接在多个拉筋上并相互焊接固定。优选的,两个所述金属块之间焊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并呈菱形设置的加强筋。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柱的内部设有第二钢筋框架,且第二钢筋框架与拉筋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呈圆弧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在地基上挖好四个地坑,接着在地坑的内部倒入一层混凝土砂浆,并在砂浆上制作第二钢筋框架,并在第二钢筋框架的底端和顶端中分别固定多个金属杆和焊接多个拉筋,接着在第二钢筋框架的四周根据混凝土柱的大小以及形状将混凝土模板固定完成,在混凝土模板固定完成后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并通过将混凝土振动棒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分均匀的填充在混凝土模板内;S2、在混凝土柱拆模、保养完成后,沿着混凝土柱底端的侧面围绕第一钢筋框架,接着在第一钢筋框架上焊接与金属杆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接着将第二金属板和金属杆相互焊接,在焊接完成后在地坑内倒入预制混凝土并通过混凝土振动棒使得预制混凝土能够充分均匀的填充在地坑中;S3、将多个第一金属板分别焊接在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拉筋上,接着在两个相邻的混凝土柱上的两个第一金属板之间焊接有两个上下平行设置金属块,在两个金属块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从而提高对两个相邻的混凝土柱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第一钢筋框架、金属杆、预制混凝土和第二金属板,用于提高混凝土柱抗震性,使得单个混凝土柱的稳定性提高;通过加入拉筋、金属块和第一金属板,用于提高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而使得人们居住的安全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金属块和混凝土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混凝土柱1、金属杆2、拉筋3、加强筋4、金属块5、第一金属板6、第二金属板7、预制混凝土8、地坑9、第一钢筋框架10、第二钢筋框架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四个混凝土柱1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四个地坑9,四个混凝土柱1和四个地坑9的位置分别相互对应,混凝土柱1的底部位于地坑9的内部底面,混凝土柱1的顶部延伸至地坑9的外侧,四个地坑9的内部底面均放置有第一钢筋框架10,四个第一钢筋框架10分别沿着四个混凝土柱1的四周侧面排列,四个混凝土柱1的侧面均贯穿设有多个金属杆2,四个第一钢筋框架10顶部均焊接有与多个金属杆2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7,多个第二金属板7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多个金属杆2的两端底部并相互焊接固定,地坑9的内部填充有预制混凝土8,四个混凝土柱1上预留有多个拉筋3,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柱1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金属块5,两个金属块5之间焊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并呈菱形设置的加强筋4,提高两个金属块5之间的抗压性能,从而提高两个金属块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抗震效果。两个金属块5的左右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金属板6,第一金属板6呈圆弧状,用于减少材料的浪费,而且在安装时圆弧状侧面不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两个第一金属板6分别均套接在多个拉筋3上并相互焊接固定,混凝土柱1的内部设有第二钢筋框架11,且第二钢筋框架11与拉筋3焊接固定,提高拉筋3处位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在地基上挖好四个地坑9,接着在地坑9的内部倒入一层混凝土砂浆,并在砂浆上制作第二钢筋框架11,并在第二钢筋框架11的底端和顶端中分别固定多个金属杆2和焊接多个拉筋3,接着在第二钢筋框架11的四周根据混凝土柱1的大小以及形状将混凝土模板固定完成,在混凝土模板固定完成后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并通过将混凝土振动棒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分均匀的填充在混凝土模板内;S2、在混凝土柱1拆模、保养完成后,沿着混凝土柱1底端的侧面围绕第一钢筋框架10,接着在第一钢筋框架10上焊接与金属杆2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7,接着将第二金属板7和金属杆2相互焊接,在焊接完成后在地坑9内倒入预制混凝土8并通过混凝土振动棒使得预制混凝土8能够充分均匀的填充在地坑9中;S3、将多个第一金属板6分别焊接在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拉筋3上,接着在两个相邻的混凝土柱1上的两个第一金属板6之间焊接有两个上下平行设置金属块5,在两个金属块5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4,从而提高对两个相邻的混凝土柱1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四个混凝土柱(1)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四个地坑(9),四个混凝土柱(1)和四个地坑(9)的位置分别相互对应,所述混凝土柱(1)的底部位于地坑(9)的内部底面,所述混凝土柱(1)的顶部延伸至地坑(9)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四个地坑(9)的内部底面均放置有第一钢筋框架(10),四个第一钢筋框架(10)分别沿着四个混凝土柱(1)的四周侧面排列,四个所述混凝土柱(1)的侧面均贯穿设有多个金属杆(2),四个所述第一钢筋框架(10)顶部均焊接有与多个金属杆(2)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7),多个所述第二金属板(7)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多个金属杆(2)的两端底部并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地坑(9)的内部填充有预制混凝土(8),四个混凝土柱(1)上预留有多个拉筋(3),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柱(1)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金属块(5),两个金属块(5)的左右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金属板(6),两个第一金属板(6)分别均套接在多个拉筋(3)上并相互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四个混凝土柱(1)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四个地坑(9),四个混凝土柱(1)和四个地坑(9)的位置分别相互对应,所述混凝土柱(1)的底部位于地坑(9)的内部底面,所述混凝土柱(1)的顶部延伸至地坑(9)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四个地坑(9)的内部底面均放置有第一钢筋框架(10),四个第一钢筋框架(10)分别沿着四个混凝土柱(1)的四周侧面排列,四个所述混凝土柱(1)的侧面均贯穿设有多个金属杆(2),四个所述第一钢筋框架(10)顶部均焊接有与多个金属杆(2)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金属板(7),多个所述第二金属板(7)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多个金属杆(2)的两端底部并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地坑(9)的内部填充有预制混凝土(8),四个混凝土柱(1)上预留有多个拉筋(3),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柱(1)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金属块(5),两个金属块(5)的左右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金属板(6),两个第一金属板(6)分别均套接在多个拉筋(3)上并相互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块(5)之间焊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并呈菱形设置的加强筋(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性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1)的内部设有第二钢筋框架(11),且第二钢筋框架(11)与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省李昭衡张瑞洲夏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中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