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1035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42
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树脂40‑7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1‑4份、滑石粉10‑20份及溶剂15‑25份;其中,水性树脂为pH为6‑6.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上述红外线固化油墨可以在红外线下形成疏密合适的固化膜,该固化膜不仅能达到相应的物理性能参数,又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迅速溶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线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
,特别是涉及红外线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玻璃等基材加工的工程中,容易造成基材表面损伤。虽然可以采用粗磨和精抛等工艺来除去轻度的刮痕,但这些工艺成本非常大,且产生的粉尘对工人健康和安全生产都有很大影响。且重度的刮痕即使采用粗磨和精抛等工艺也无法消除,只能将产品报废。因此,可以在基材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然后对基材进行加工,待加工完成后,再除去该保护膜,即可达到防止基材在加工过程中对其表面造成损伤的目的。传统的保护膜是通过紫外固化油墨形成的固化膜,紫外固化油墨形成的固化膜较密,导致后续退膜,清洗困难。通常紫外固化后形成的固化膜需要在70℃以上的5wt%NaOH溶液中才可以退去,在该高温碱性条件下对基材具有较大的腐蚀作用。特别在玻璃加工
中,玻璃中含有硅酸盐等物质,该类物质能溶于碱,而长时间置于热碱中会对玻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退膜时损伤基材的红外线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树脂40-7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1-4份、滑石粉10-20份及溶剂15-25份;所述水性树脂为pH为6-6.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上述红外线固化油墨的丙烯酸树脂溶液,其pH为6-6.5,在该pH下丙烯酸树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且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对该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加入有机硅改性润湿剂及有机硅改性消泡剂来调整油墨的反应性,使得该红外线固化油墨无需加入固化剂,即可在红外线下迅速形成疏密合适的固化膜,该固化膜相对于传统的紫外光固化油墨可以在较低浓度的碱性溶液、室温等较温和的条件下迅速退去,具体如在常温下2wt%~3wt%的NaOH溶液中1-2min即可退膜,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紫外光固化油墨,其退膜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清洗液对基材的损害。此外该固化膜具有合适的物理参数(硬度、柔韧性、附着力等),可以起到保护基材的作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树脂为50-60份、所述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为0.8-1.1份、所述有机硅改性润湿剂为0.8-1.1份、所述有机硅改性消泡剂为2-4份、所述滑石粉为12-18份、所述溶剂为15-25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树脂的固含量为50wt%-55wt%。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水性树脂、所述改性硅氧烷偶联剂、所述有机硅改性润湿剂、所述有机硅改性消泡剂、所述滑石粉加入所述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红外线固化油墨。上述方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无需复杂仪器,对技术人员无特殊要求,可随时配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树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苯乙烯单体45-58份、丙烯酸类单体40-100份、引发剂2-8份溶于溶剂40-60份中,在100℃-150℃下反应1h-5h后,降温到30℃-60℃后加入中和剂调pH至6-6.5即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组合,且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以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为7-20份,所述丙烯酸羟乙酯为20-50份,所述丙烯酸甲酯为7-12份,所述丙烯酸丁酯为16-24份。上述红外线固化油墨在玻璃加工中的应用。由于上述红外固化油墨可以形成疏密合适的固化膜,该固化膜具有合适的物理参数(硬度、柔韧性、附着力),可以在玻璃加工中起到保护玻璃的作用,在玻璃加工完成后,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迅速退去,该条件不会对玻璃造成损伤。因此,上述红外固化油墨适用于玻璃加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玻璃表面印刷所述红外线固化油墨;于红外线下烘烤1-2min;再进行玻璃加工;然后将加工后的玻璃浸渍在2wt%-3wt%的NaOH溶液中,洗去所述固化膜即完成所述玻璃加工。上述红外线固化油墨用于玻璃加工的操作较为简便,在红外线下烘烤1-2min即可形成固化膜,玻璃加工完成后,固化膜在2wt%-3wt%的NaOH溶液浸渍1-2min即可退去。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为触屏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树脂40-7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1-4份、滑石粉10-20份及溶剂15-25份;其中,水性树脂为pH为6-6.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在一实施例中,水性树脂为50-6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为0.8-1.1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为0.8-1.1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为2-4份,滑石粉为12-18份,溶剂为15-25份。在一实施例中,水性树脂的固含量为50wt%-55wt%。上述红外线固化油墨的丙烯酸树脂溶液,其pH为6-6.5,在该pH下丙烯酸树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且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对该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加入有机硅改性润湿剂及有机硅改性消泡剂来调整油墨的反应性,使得该红外线固化油墨无需加入固化剂,即可在红外线下迅速形成疏密合适的固化膜,该固化膜相对于传统的紫外光固化油墨可以在较低浓度的碱性溶液、常温等较温和的条件下迅速退去,具体如在常温下2wt%~3wt%的NaOH溶液中1-2min即可退膜,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紫外光固化油墨,其退膜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清洗液对基材的损害。此外该固化膜具有合适的物理参数(硬度、柔韧性、附着力等),起到保护基材的作用。上述红外固化油墨相比于紫外(UV)固化油墨具有以下优点:(1)配方简单,易制备,成本较低,且单体含量低,绿色健康;(2)固化操作简便、迅速;红外线固化油墨仅需在红外线下1-2min即可完成固化,形成固化膜,而紫外油墨需要加入引发剂,在红外线下预热,除去大部分溶剂,然后在紫外线下固化形成固化膜;(3)固化更全面;红外线固化主要是通过热量传递,无区域限制,而UV固化在没有光照射的地方无法固化;(4)红外线固化油墨所形成的固化膜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迅速退膜;传统的UV固化油墨所形成的固化膜极其致密,退膜条件苛刻,容易对基材造成损失,且退膜时成片或碎成小片脱落,退膜不完全,且其力学性能较低,难以满足加工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固化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性树脂、改性硅氧烷偶联剂、有机硅改性润湿剂、有机硅改性消泡剂、滑石粉加入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红外线固化油墨。其中,水性树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树脂40‑7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1‑4份、滑石粉10‑20份及溶剂15‑25份;所述水性树脂为pH为6‑6.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固化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树脂40-70份、改性硅氧烷偶联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润湿剂0.5-1.2份、有机硅改性消泡剂1-4份、滑石粉10-20份及溶剂15-25份;所述水性树脂为pH为6-6.5的丙烯酸树脂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固化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为50-60份,所述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为0.8-1.1份,所述有机硅改性润湿剂为0.8-1.1份,所述有机硅改性消泡剂为2-4份,所述滑石粉为12-18份,所述溶剂为15-2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线固化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的固含量为50wt%-55wt%。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固化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水性树脂、所述改性硅氧烷偶联剂、所述有机硅改性润湿剂、所述有机硅改性消泡剂、所述滑石粉加入所述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红外线固化油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苯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洋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昊毅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