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27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互通式立交桥,道路走向直观,没有环圈式匝道,绕行距离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通式立交桥
本技术属于道路桥梁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交桥。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的各个城市,城市用地紧张并且机动车按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都趋近于饱和状态,车辆拥挤、道路阻塞、事故频发。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机动车也会无止的增加,会给交通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是比较健全的,只是在网络的节点处,即道路交叉口由于设施不完备,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行人行车的流量和流速,导致经常性的拥挤阻塞。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在许多交叉路口等待红绿灯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造成堵车,交通出行者不易把握时间到达目的地,经常在路上耽误时间,从而影响到工作或其他重要事务。城市交通干线中的十字交叉口处,都设置红绿灯斑马线,人为交通管控,所有驶入交叉口的车辆都会到此经过减速、驻车、等待、起动、提速的行车过程,耗时耗能,污染环境,不符合现行提倡的“绿色交通原则”。车辆行车时会遇到合流冲突、分流冲突和交叉冲突现象,高峰时段拥挤阻塞,人车相互干扰、安全隐患大,通车效率低。目前现有的立交桥存在同样的技术问题:左转不直接,通过立交桥时,直行车辆按照原方向行驶,右转弯车辆通过右侧匝道行驶。左转弯车辆必须直行通过立交桥,然后转进匝道再右转270度。左转是“右进右出”的方法十分不便,而且左转绕行距离较长,环圈式匝道适应车速较低,车辆减速频繁,油耗过大。对于现行设计的立交桥都需要绕行,这种情况使得车辆油耗增加,司机体验感下降,左转的车辆绕行距离远,还会影响立交桥上的其他车辆,而且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大增加,有效通行效率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实现左进左出,左转行驶直接,左转绕行距离较短,占地面积小,车辆减速较少,通过速率高,油耗小,节能环保的互通式立交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研发出一种互通式立交桥,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左转匝道、所述贯穿车道和所述右转车道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进入车道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所述右转车道为直道或者90度圆弧弯道;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27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右转车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9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第一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设置的第二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180度设置的第三多支路车道和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270度设置的第四多支路车道;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包括南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南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南向西左转匝道、南向北贯穿车道和南向东右转车道;所述第二多支路车道包括西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西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西向北左转匝道、西向东贯穿车道和西向南右转车道;所述第三多支路车道包括北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北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北向东左转匝道、北向南贯穿车道和北向西右转车道;所述第四多支路车道包括东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东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东向南左转匝道、东向西贯穿车道和东向北右转车道。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匝道结合柱,所述匝道结合柱下部两侧分别与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和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固定连接,所述匝道结合柱上部两侧分别与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和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南向北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南向北地面直车道、南向北斜向道和南向北驶出直车道;所述西向东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西向东直行高架桥、西向东斜向道和西向东驶出直车道;所述北向南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北向南地面直车道、北向南斜向道和北向南驶出直车道;所述东向西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东向西直行高架桥、东向西斜向道和东向西驶出直车道;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南向西地面直匝道和南向西抬升高架桥;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西向北下降高架桥和西向北地面直匝道;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东向南下降高架桥和东向南地面直匝道;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北向东地面直匝道和北向东抬升高架桥。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的出口端与所述东向西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南向东右转车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西向东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南向北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西向南右转车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北向南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西向东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北向西右转车道的出口端与所述东向西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北向南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东向北右转车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南向北斜向道的入口端相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西向东直行高架桥、所述东向西直行高架桥、所述南向西抬升高架桥、所述西向北下降高架桥、所述东向南下降高架桥和所述北向东抬升高架桥皆为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高架桥路面、托举架和支撑柱;所述西向东直行高架桥中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其两端的所述支撑柱高度逐渐降低;所述东向西直行高架桥中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其两端的所述支撑柱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南向西抬升高架桥入口部的所述支撑柱由南向西高度逐渐升高,其中部和出口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所述北向东抬升高架桥入口部的所述支撑柱由北向东高度逐渐升高,其中部和出口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所述西向北下降高架桥入口部和中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其出口部的所述支撑柱由西向北高度逐渐降低;所述东向南下降高架桥入口部和中部的所述支撑柱高度相同,其出口部的所述支撑柱由东向南高度逐渐降低。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南向西地面直匝道由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下方通过后与所述南向西抬升高架桥的最低端相连接;所述西向北下降高架桥由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上方通过后向下下降,其最低端与地面上的所述西向北地面直匝道相连接;所述北向东地面直匝道由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下方通过后与所述北向东抬升高架桥的最低端相连接;所述东向南下降高架桥由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上方通过后向下下降,其最低端与地面上的所述东向南地面直匝道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一种互通式立交桥,道路走向直观,没有环圈式匝道,绕行距离短;(2)本技术的一种互通式立交桥,构造物较小,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多支路车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互通式立交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互通式立交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高架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互通式立交桥结构示意图。图中:1、多支路车道,2、第一多支路车道,3、第二多支路车道,4、第三多支路车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互通式立交桥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左转匝道、所述贯穿车道和所述右转车道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进入车道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所述右转车道为直道或者90度圆弧弯道;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27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右转车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9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左转匝道、所述贯穿车道和所述右转车道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进入车道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所述右转车道为直道或者90度圆弧弯道;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27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右转车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9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第一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设置的第二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180度设置的第三多支路车道和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270度设置的第四多支路车道;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包括南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南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南向西左转匝道、南向北贯穿车道和南向东右转车道;所述第二多支路车道包括西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西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西向北左转匝道、西向东贯穿车道和西向南右转车道;所述第三多支路车道包括北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北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北向东左转匝道、北向南贯穿车道和北向西右转车道;所述第四多支路车道包括东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东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东向南左转匝道、东向西贯穿车道和东向北右转车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匝道结合柱,所述匝道结合柱下部两侧分别与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和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固定连接,所述匝道结合柱上部两侧分别与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和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北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南向北地面直车道、南向北斜向道和南向北驶出直车道;所述西向东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西向东直行高架桥、西向东斜向道和西向东驶出直车道;所述北向南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北向南地面直车道、北向南斜向道和北向南驶出直车道;所述东向西贯穿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东向西直行高架桥、东向西斜向道和东向西驶出直车道;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包括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硕郭瑞军陈嘉玮吴昊冯琳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