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69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包括左模块和右模块,还包括有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在所述左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左凹腔,在所述左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左模块并且与所述左凹腔连通的左风道,所述左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左凹腔里面,所述左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左电加热器下方;在所述右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右凹腔,在所述右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右模块并且与所述右凹腔连通的右风道,所述右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右凹腔里面,所述右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右电加热器下方,可提高产品的成型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吹塑成型是世界第三大塑料加工技术,广泛用于生产材料为热塑性塑料的中空薄壁物体,在过去的20多年来,吹塑成型经历了快速发展,已经被汽车、体育休闲、电子产品、办公用品、自动化设备、包装业等领域所应用。吹塑成型的过程主要依靠热塑性塑料的自然风干成型,其成型速度慢、效率低,以此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可提高产品的成型速度。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包括左模块和右模块,所述左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左模槽,所述左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左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左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右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右模槽,所述右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右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右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右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相对复合,所述左模槽与所述右模槽一一相对形成独立模腔,所述左模槽的端口与所述右模槽的端口一一相对形成独立的吹塑口,还包括有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在所述左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左凹腔,在所述左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左模块并且与所述左凹腔连通的左风道,所述左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左凹腔里面,所述左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左电加热器下方;在所述右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右凹腔,在所述右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右模块并且与所述右凹腔连通的右风道,所述右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右凹腔里面,所述右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右电加热器下方。优选地,在所述左凹腔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左防护网,在所述右凹腔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右防护网。优选地,在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的后端面分别设置有减震垫片。优选地,在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的后端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减重孔。优选地,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的左右两侧面设有凹位,所述吹塑口位于所述凹位中。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增设的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可提高模腔内的温度,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成型速度目的,以此会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吹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提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包括左模块1和右模块2,所述左模块1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左模槽100,所述左模槽100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模块1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左模槽100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左模块1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右模块2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右模槽200,所述右模槽200分别设置在所述右模块2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右模槽200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右模块2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左模块1和所述右模块2相对复合,所述左模槽100与所述右模槽200一一相对形成独立模腔,所述左模槽100的端口与所述右模槽200的端口一一相对形成独立的吹塑口,还包括有左电加热器3、左散热风扇4、右电加热器5和右散热风扇6,在所述左模块1下端面开设有左凹腔101,在所述左模块1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左模块1并且与所述左凹腔101连通的左风道102,所述左电加热器3设于所述左凹腔101里面,所述左散热风扇4设于所述左电加热器3下方;在所述右模块2下端面开设有右凹腔201,在所述右模块2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右模块2并且与所述右凹腔201连通的右风道202,所述右电加热器5设于所述右凹腔201里面,所述右散热风扇6设于所述右电加热器5下方。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增设的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可提高模腔内的温度,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成型速度目的,以此会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凹腔101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左防护网7,在所述右凹腔201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右防护网8,以此避免杂物进入到左凹腔或右凹腔里面。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模块1和所述右模块2的后端面分别设置有减震垫片9,减震垫片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使用效果佳,性能稳定,可有效减小震动对于吹塑成型的影响。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模块1和所述右模块2的后端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减重孔10,以此可减轻模块的重量,进而可节省运输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的左右两侧面设有凹位,所述吹塑口位于所述凹位中,利于注塑设备定位注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包括左模块和右模块,所述左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左模槽,所述左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左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左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右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右模槽,所述右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右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右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右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相对复合,所述左模槽与所述右模槽一一相对形成独立模腔,所述左模槽的端口与所述右模槽的端口一一相对形成独立的吹塑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在所述左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左凹腔,在所述左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左模块并且与所述左凹腔连通的左风道,所述左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左凹腔里面,所述左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左电加热器下方;在所述右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右凹腔,在所述右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右模块并且与所述右凹腔连通的右风道,所述右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右凹腔里面,所述右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右电加热器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吹塑模具结构,包括左模块和右模块,所述左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左模槽,所述左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左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左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右模块前端面设有多个独立的右模槽,所述右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右模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右模槽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右模块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左模块和所述右模块相对复合,所述左模槽与所述右模槽一一相对形成独立模腔,所述左模槽的端口与所述右模槽的端口一一相对形成独立的吹塑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左电加热器、左散热风扇、右电加热器和右散热风扇,在所述左模块下端面开设有左凹腔,在所述左模块中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左模块并且与所述左凹腔连通的左风道,所述左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左凹腔里面,所述左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龙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鑫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