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99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2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该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架杆、第二架杆,所述第一架杆上设有互相啮合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还包括用于卡停第一齿轮的锁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架杆折叠处设置齿轮,使得抬式担架能变形为背式担架,一个人即能有效进行救援。

A folding mechanism and its stretch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lding mechanism and a stretcher. The fol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bar and second rods. The firs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and a second gear that can be freely rot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of the second ge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rod that can be synchronously rotated. The lock of the first gear is stopped by the card.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at the folding part of the frame rod, so that the lifting stretcher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back type stretcher, and a person can effectively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
本技术属于急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
技术介绍
担架是用于户外转运伤员的重要工具,当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突发意外时,需要急救和转运,往往需要急救担架移动患者。但现有的担架设计不合理,移动病人时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才能把患者移到指定位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担架主要由担架杆、抬柄和帆布构成,在转运过程中,病人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不够高,往往会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担架不易折叠、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架杆、第二架杆,所述第一架杆上设有互相啮合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还包括用于卡停第一齿轮的锁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杆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杆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锁扣摆动的卡槽,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供锁扣插入的插孔,锁扣插入第一转轴的插孔中,卡停第一转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杆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的中心线所成夹角为90°~180°。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数量为3个,卡槽中的锁扣将第一架杆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的中心线所成夹角卡停在90°、135°、18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架杆上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齿轮分别设置于连接臂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杆的端部设有U形槽,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位于该U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具有上述折叠机构的担架。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架杆折叠处设置齿轮,使得抬式担架能变形为背式担架,一个人即能有效进行救援。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齿轮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齿轮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第一架杆2—第二架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一转轴6—锁扣7—第二转轴8—连接臂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如图1-图3所示,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架杆1、第二架杆2,第一架杆1上设有互相啮合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的第二转轴7上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2,还包括用于卡停第一齿轮3的锁扣6。第一架杆1、第二架杆2之间的夹角通过齿轮实现调整,进而实现架杆的折叠或放开,即第一架杆1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所成夹角通过卡停第一齿轮3来实现。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杆1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一转轴5,第一齿轮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5上,即第一齿轮3与第一转轴5同步转动。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杆1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锁扣6摆动的卡槽9,第一转轴5上设有供锁扣6插入的插孔,锁扣6插入第一转轴5的插孔中,卡停第一转轴5。锁扣6为杆状,略短于卡槽9的长度,使得锁扣6可以顺利进入卡槽9或从卡槽9中顺利退出,以便于调整两个架杆之间的夹角。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杆1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所成夹角为90°~180°,使得担架在抬式和背式之间切换。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所成夹角调整至小于90°的锐角。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卡槽9的数量为3个,卡槽9中的锁扣6通过卡停第一齿轮3,将第一架杆1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的中心线所成2夹角卡停在90°、135°、180°。所成夹角为180°时,第一架杆1与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重合,使得担架呈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的状态使伤员可以平躺在担架上;所成夹角为135°时,单人即可将伤员背起,而不再需要多人抬起担架;所成夹角为90°时,形成可盛放适量物品的背式担架。背负伤员时,第一架杆1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所成夹角优选为100-120°。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各个卡槽9的中心线与卡停在该角度时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对应重合,并且,卡槽9朝向第二架杆2所在的一侧,以便于操作人员准确判断卡停角度,卡停时,锁扣6裸露在第一转轴5以外的部分位于第一转轴5上部,使得锁扣6不会因重力从卡槽9中掉落。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架杆2通常为柱体,为了便于第二架杆2的转动,第二架杆2上设有连接臂8,连接臂8与第二转轴7固定连接,连接臂8为扁平的板状,用于连接第二转轴7,起到避免位置干涉的作用。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齿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齿轮4分别设置于连接臂8的两侧,设置两个第二齿轮4,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杆1的端部设有U形槽,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位于该U形槽内,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齿轮3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4的直径,第二齿轮4上固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2,第二架杆2以第二齿轮4的中心线为轴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4的直径,因此,第二架杆2可以快速转动至所需角度,操作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固。具体地,第一齿轮3的直径与第二齿轮4的直径之比为(2~2.5):1,第一架杆1、第二架杆2的直径为30mm,中空直径为24~26mm,第一齿轮3的直径为22mm,第二齿轮4的直径为9~11mm;优选地,第一齿轮3的直径与第二齿轮4的直径之比为2:1,第一齿轮3旋转半周时,第二齿轮4旋转一周,该结构适用于人体担架,结构稳固,使用方便。本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折叠机构的担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架杆,每个架杆上设置两个上述折叠机构,使得每个架杆被分成三段,两架杆之间设置支架,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臀部、腿部和脚部,位于两侧的架杆之间设置向下的弧形面板,使伤员更加舒适。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架杆折叠处设置齿轮,使得抬式担架能变形为背式担架,一个人即能有效进行救援,使用方便。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折叠机构及其担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杆(1)、第二架杆(2),所述第一架杆(1)上设有互相啮合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的第二转轴(7)上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2),还包括用于卡停第一齿轮(3)的锁扣(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杆(1)、第二架杆(2),所述第一架杆(1)上设有互相啮合且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的第二转轴(7)上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架杆(2),还包括用于卡停第一齿轮(3)的锁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1)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齿轮(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1)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锁扣(6)摆动的卡槽(9),所述第一转轴(5)上设有供锁扣(6)插入的插孔,锁扣(6)插入第一转轴(5)的插孔中,卡停第一转轴(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1)的中心线与第二架杆(2)的中心线所成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瑜王媛媛李韫韬冉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