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91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换热芯体、阀组件、转接座、以及与换热芯体相固定的安装板,阀组件设置于换热芯体的第二通道或者部分位于第二通道,所述阀组件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一缺口,当第一阀口打开时,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一阀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当第一阀口关闭时,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一缺口与第五接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组件集成有阀组件,从而使得热交换组件同时具备热交换功能和流体流量调节和切换功能,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提高变速箱油冷却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以润滑油润滑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果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而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会受到影响。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现有的变速箱油主要通过调温阀和外部冷却装置组成的冷却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但现有的调温阀需要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这样使零部件的布置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同时也带来外漏风险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变速箱油冷却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端板,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受到所述端板的阻挡,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换热芯体并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一阀组件和一转接座,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第五接口,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或者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阀组件包括主阀体和安装在所述主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或者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主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之间,通过所述热动元件动作,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不连通或者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一阀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一缺口与第五接口连通。所述主阀体包括外径逐渐减小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转接座包括座体以及贯穿所述座体的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形成的台阶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对应的所述座体的内壁形成的台阶相靠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对应的所述座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座体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转接座相固定,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端面不超过所述端板的下端面。所述主阀体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导流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主阀体还包括第三配合部和导流部,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所述第三配合部和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导流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导流部的外径与第二通道的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与第二通道的内径之间的差值。所述主阀体还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导流部的外径,第四配合部位于所述第四接口中,并且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转接座包括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一转接座包括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二转接座包括所述座体和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述第五接口通过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座中还设置有一卡环,通过所述卡环固定所述阀组件并限制所述阀组件的轴线位移。所述第二转接座与所述端板焊接密封固定,所述贯穿座体的腔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应,所述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四接口的内径小于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导流部和第四配合部之间形成的肩部与安装板相抵接或者靠接。所述主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五接口之间,通过所述热动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五接口不连通或者连通;当所述第二阀口关闭时,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一阀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不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第二阀口打开,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二阀口与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不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速箱油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变速箱、热交换组件和油冷器,所述热交换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直接或者通过管路与变速箱的进出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其中一条流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变速箱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器的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五接口相连通;当从变速箱出口出来的冷却油进入换热芯体后的温度处于正常状态时,冷却油通过第一缺口进入阀组件,由于热动元件在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状态,冷却油穿过所述第一阀口后通过第四接口和变速箱的进口流回变速箱;当从变速箱出口出来的冷却油进入换热芯体进行热交换后的温度较高时,冷却油通过第一缺口流入阀组件,此时热动元件受热膨胀关闭第一阀口,第一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油通过第五接口流向油冷器,流出油冷器的冷却油通过变速箱进口流回变速箱。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端板,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受到所述端板的阻挡,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换热芯体并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一阀组件和一转接座,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第五接口,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或者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阀组件包括主阀体和安装在所述主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主阀体包括容纳腔,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或者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容纳腔所对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组件集成有阀组件,从而使得热交换组件同时具备热交换功能和流体流量调节和切换功能,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提高变速箱油冷却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阀组件在第一阀口关闭、第二阀口打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阀组件在第二阀口关闭、第一阀口打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阀组件的主阀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阀组件的上阀套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端板,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受到所述端板的阻挡,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换热芯体并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一阀组件和一转接座,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第五接口,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或者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阀组件包括主阀体和安装在所述主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或者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主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之间,通过所述热动元件动作,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不连通或者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一阀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一缺口与第五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端板,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受到所述端板的阻挡,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换热芯体并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一阀组件和一转接座,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第五接口,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或者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阀组件包括主阀体和安装在所述主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或者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密封配合安装,所述主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主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之间,通过所述热动元件动作,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不连通或者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缺口和第一阀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第三接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一缺口与第五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包括外径逐渐减小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转接座包括座体以及贯穿所述座体的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形成的台阶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对应的所述座体的内壁形成的台阶相靠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对应的所述座体的内壁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座体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换热芯体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转接座相固定,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端面不超过所述端板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导流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还包括第三配合部和导流部,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所述第三配合部和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导流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导流部的外径与第二通道的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径与第二通道的内径之间的差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还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导流部的外径,第四配合部位于所述第四接口中,并且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包括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一转接座包括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二转接座包括所述座体和所述贯穿座体的腔,所述第五接口通过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贯穿座体的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座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浩明廖志勇罗勇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