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17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及动涡盘;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上支架,与所述静涡盘的低压侧连接固定;下支架,通过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固定;以及耐磨垫片,位于所述动涡盘和所述上支架之间,所述耐磨垫片包括多个通孔,其中,所述耐磨垫片的中心到通孔边缘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动涡盘朝向所述电机机构一侧端面的半径为R1,所述动涡盘相对于所述静涡盘进行偏心回转的偏心距为r1,则R1>L1+r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能够实现耐磨垫片的通孔润滑耐磨垫片和动涡盘下端面之间的摩擦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涡旋压缩机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基本都是卧式结构,即轴系传动机构与泵体为横向安装。相对于立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的缺点是压缩机内部不易形成平稳的润滑油池,油内循环利用和润滑的难度大,压缩机的排油量大,并且如有固体杂质进入压缩机内,杂质很容易随着制冷剂流入泵体内造成泵体零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的电动压缩机,其可以实现耐磨垫片的通孔润滑耐磨垫片和动涡盘下端面之间的摩擦副。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及动涡盘;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上支架,与所述静涡盘的低压侧连接固定;下支架,通过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固定;以及耐磨垫片,位于所述动涡盘和所述上支架之间,所述耐磨垫片包括多个通孔,其中,所述耐磨垫片的中心到通孔边缘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动涡盘朝向所述电机机构一侧端面的半径为R1,所述动涡盘相对于所述静涡盘进行偏心回转的偏心距为r1,则R1>L1+r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动涡盘、耐磨垫片的通孔位置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耐磨垫片的通孔对动涡盘和耐磨垫片之间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减少动涡盘和耐磨垫片之间的机械损坏,提高压缩机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视图F。图4为图2中的局部视图G。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图7为图5的B-B剖面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电机机构-下支架装配立体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电机机构-下支架装配仰视图。图10为图9的D-D剖面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壳体内部的仰视图。图12为图11的E-E剖面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偏心曲轴的主视图。图16为图15的Q-Q剖面图。图17为图14的局部视图M。图18为图14的局部视图L。图1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立体图。图2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内部部件的仰视图。图2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未安装油泵端板的壳体内部部件的仰视图。图22和图23分别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泵的两个视角的立体图。图2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防自转机构装配示意图。图2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涡盘的立体图。图2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涡盘的仰视图。图28示出了根据跟技术实施例的防自转机构的立体图。图2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自转机构-耐磨垫片装配示意图。图3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耐磨垫片-动涡盘装配示意图。图3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油管装配示意图。图3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剂流通路径和回油管安装位置的关系。图3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挡油罩装配示意图。图34示出图33中的上挡油罩和下挡油罩。图3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挡油罩装配示意图。图36示出图35中的上挡油罩和下挡油罩。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优选地为车用涡旋压缩机。下面以立式压缩机,即轴系传动机构与涡旋泵体轴线采用立式布置,为例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也可适用于卧式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优选地供电动汽车使用,但本技术并非以此为限。首先结合图1至图13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3、包括静涡盘2和动涡盘15的压缩机构及电机机构。优选地,立式压缩机还包括上盖1。壳体3具有第一开口。可选地,壳体3为铸造件。壳体3包括一挡墙,挡墙将容置空间划分为低压腔309和控制器腔302。低压腔309容置电机机构。控制器腔302设有一第二开口。立式压缩机还包括控制器腔盖4和电控部件。控制器腔盖4密封第二开口。具体而言,制器腔盖4和壳体3通过密封圈9(或密封垫片,或密封胶)以及螺栓10实现密封和紧固。电控部件设置在控制器腔盖4和挡墙之间的控制器腔302内。可选地,壳体3上还设置有孔307。电机定子12通过电机引出线1201连接至接线柱21。静涡盘2包括设有涡旋齿201的低压侧202和背向涡旋齿201的高压侧206。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与壳体3的第一开口相对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优选地,壳体3和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形成的容置空间可选地为类长方体。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容置空间例如还可以是类圆柱体、类正方体等形状。可选地,壳体3和静涡盘2通过密封圈7(或密封垫片,或密封胶)以及螺栓8实现密封和紧固。优选地,静涡盘为耐磨高强度铝合金件,例如锻造铝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等等(其中,高强度铝合金件的材料强度和致密性均优于普通铸造件)。可选地,静涡盘2和壳体3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装支脚207、303,以将压缩机安装在汽车内。上盖1与静涡盘2的高压侧206之间形成高压腔2014。高压腔2014内安装有排气阀片30和排气挡板。可选地,通过密封圈5(或密封垫片,或密封胶)及螺栓6实现上盖1和静涡盘2的密封和紧固。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还形成有吸气腔203。静涡盘2上还设置有与高压腔2014相连通的排气口2012以及与吸气腔203相连通的吸气口2010。静涡盘2还设置有吸气螺纹孔2011和排气螺纹孔。吸气腔203与吸气口2010连通。换言之,高强度铝合金材质的静涡盘2作为压缩机外壳的一部分,压缩机的吸气口2010、排气口2012均设在静涡盘2上。由于高强度铝合金,例如锻造或挤压铸造等材料的材料强度和致密性都优于铸件,因此吸气口2010、排气口2012的气密性和螺纹强度更好。同时,铸造的壳体3的机加工部位和机加工面积较少,壳体3的气密性更好,进而可提高整机的气密性。动涡盘15位于容置空间内。动涡盘15设有涡旋齿1501的一侧与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相对,且静涡盘2的涡旋齿201与动涡盘15的涡旋齿1501形成压缩腔。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20和电机定子12。电机机构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低压腔309。电机机构用于驱动动涡盘15相对于静涡盘2转动,以压缩压缩腔内的制冷剂。具体而言,压缩机制冷剂通路为:制冷剂通过吸气口2010进入吸气腔203,吸气腔203和低压腔309连通,制冷剂经过低压腔309之后流入静涡盘低压侧202,之后流入静涡盘涡旋齿201和动涡盘涡旋齿1501形成的压缩腔内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2)及动涡盘(15);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20)和电机定子(12);上支架(11),与所述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连接固定;下支架(13),通过所述电机定子(12)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固定;以及耐磨垫片(14),位于所述动涡盘(15)和所述上支架(11)之间,所述耐磨垫片(14)包括多个通孔(1401),其中,所述耐磨垫片(14)的中心到通孔(1401)边缘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动涡盘(15)朝向所述电机机构一侧端面的半径为R1,所述动涡盘(15)相对于所述静涡盘(2)进行偏心回转的偏心距为r1,则R1>L1+r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2)及动涡盘(15);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20)和电机定子(12);上支架(11),与所述静涡盘(2)的低压侧(202)连接固定;下支架(13),通过所述电机定子(12)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固定;以及耐磨垫片(14),位于所述动涡盘(15)和所述上支架(11)之间,所述耐磨垫片(14)包括多个通孔(1401),其中,所述耐磨垫片(14)的中心到通孔(1401)边缘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动涡盘(15)朝向所述电机机构一侧端面的半径为R1,所述动涡盘(15)相对于所述静涡盘(2)进行偏心回转的偏心距为r1,则R1>L1+r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偏心曲轴(19),联接到所述电机机构的电机转子(20),所述偏心曲轴(19)包括一长轴部(1909),所述长轴部(1909)的第一端设有一偏心销孔(1901),第二端设有一偏心销(1908),所述长轴部(1909)与所述偏心销(1908)之间还设有一肩台部(1907),所述偏心曲轴(19)内部具有一通油孔(1902),所述通油孔(1902)沿所述偏心曲轴(19)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偏心曲轴(19);一泵油缸(25),设置在所述壳体(3)底部,所述泵油缸(25)形成有泵油腔(2502),所述泵油缸(25)还设置有吸油孔(2501),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一油池(31),所述吸油孔(2501)联通所述泵油缸(25)和油池(31);一油泵(26),设置于所述泵油腔(2502)内;一贯通的油泵轴(27),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油泵(26)和所述长轴部(1909)的偏心销孔(1901),联通所述油泵(26)与所述偏心曲轴(19)的通油孔(1902);一上轴承(17),套接所述偏心曲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峰王玉强丁志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