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682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包括路面本体及设置在路面本体两侧的排水沟,路面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路面层、粗砂层、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路面层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4°,排水沟连接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蓄水池能够将流经该地面系统的雨水蓄存下来,蓄存在蓄水池内的雨水可用来灌溉等,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面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多数城市相继出现水资源缺乏、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都与城市建设中自然土壤不断被混凝土、沥青、石材等各种不透水材料覆盖有关。国内许多城市的不透水路面比例已超过70%,改变了原有的天然地面可渗透性的属性,不但给路面上的排水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且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现有公布号为CN10675866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路面,其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透水面层、找平层、透水无纺织物、碎石路盘、过滤层、路基,碎石路盘底部埋设有带孔排水管,带孔排水管连接城市排水系统,虽然该生态透水路面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但是流经该生态透水路面的雨水不能被蓄存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该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能够将流经该地面系统的雨水蓄存下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路面本体及设置在路面本体两侧的排水沟,所述路面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路面层、粗砂层、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路面层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4°,所述排水沟连接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路面层由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路面层具有水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等优点。混凝土路面层下方的粗砂层、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基层能够为混凝土路面层提供较为结实的支撑。在下雨的时候,由于混凝土路面层的透水性较差,并且其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雨水落在混凝土路面层后会顺着倾斜的混凝土路面层流入到排水沟内,然后雨水会顺着排水沟流入到蓄水池,蓄存在蓄水池内的雨水可以用来灌溉等。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滑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将蓄水池分隔成水流依次通过的池一、池二,所述池一、池二的底部呈依次升高的台阶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入到池一内的雨水会在池一中沉淀,混杂在雨水中的部分泥土颗粒和细小杂物会沉淀在池一的底部,当池一内水的水位没过池二的底部时,沉淀后的水经过过滤板的过滤作用后进入到池二中,进入到池二中的雨水也会在池二中沉淀。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滑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第二过滤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板长时间使用之后,雨水中的一些砂土颗粒可能会堵塞第一过滤板,所以需要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更换,如果直接将第一过滤板抽出,则池一中未经过过滤的雨水和池二中经过过滤的雨水会重新混合在一起,影响蓄水池的正常使用。当第二过滤板安装在安装架上时,一方面工人在更换第一过滤板或者第二过滤板时,工人可将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中的某一个抽出,此时蓄水池仍能够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蓄水在从池一进入到池二的过程中,雨水会连续经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过滤效果好。优选的,所述池一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行人落入池一内的第一盖板,所述池二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行人落入池二内的第二盖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行人落入池一内,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池一内,以防止外部杂物污染池一内水的水质。第二盖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行人落入池二内,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池二内,以防止外部杂物污染池二内水的水质。优选的,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池二内的水抽出的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穿设在第二盖板上的出水管、连接在出水管上用于抽水的水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机构可将池二内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抽出,并用于灌溉等。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进水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朝向出水管的进水口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架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槽连通的导孔,所述插槽中插设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过滤罩,所述过滤罩外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滑动设置有用于与导孔卡接的卡块,所述凹槽底壁与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卡块向远离凹槽底壁方向运动的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罩能够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能够将大块颗粒被阻挡在出水管外部,进而能够减少大块颗粒对水泵内的机械机构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并且过滤罩能够对雨水进行第三次过滤,进一步提升蓄水池的净化效果。该蓄水池长时间使用之后,水中的杂物会堵塞过滤罩,所以工人需要对过滤罩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工人先用手按压卡块,使得弹簧被压缩,卡块与导孔分离,然后将过滤罩从插槽中抽出即可将过滤罩从出水管上拆卸下来。工人将经过清洗或更换的过滤罩插入到插槽中,此时卡块与插槽侧壁抵接,弹簧被压缩,工人继续推动过滤罩向靠近插槽底壁方向移动,直至卡块移动至导孔处,此时弹簧复位,卡块进入到导孔中,进而过滤罩被安装在出水管上。优选的,所述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为圆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在嵌入到导孔的过程中,卡块上的圆弧面会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卡块与导孔的结合与分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滤罩的拆装速度。优选的,所述池二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池二内水的水位到达排水孔处时,池二内的水会顺着排水孔流出,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池二内的水漫出至池二外,进而影响行人在第二盖板上行走,并且池二内流出的水会滋润周围的土地。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蓄水池能够将流经该地面系统的雨水蓄存下来,蓄存在蓄水池内的雨水可用来灌溉等,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2、蓄水池能够对收集来的雨水进行三次过滤、两次沉淀的净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路面本体和排水沟的剖视结构图,主要突出路面本体的具体结构;图2为实施例中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蓄水池的具体结构;图3为实施例中蓄水池、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I-I线的剖视图,主要突出蓄水池的内部结构;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主要突出出水管与过滤罩之间的安装结构。附图标记:1、路面本体;11、混凝土路面层;12、粗砂层;13、碎石层;14、水泥混凝土基层;2、排水沟;3、蓄水池;31、池一;32、池二;4、安装架;5、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7、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第一盖板;10、第二盖板;15、抽水机构;151、出水管;152、水泵;16、固定架;17、插槽;18、导孔;19、过滤罩;20、滤孔;21、凹槽;22、卡块;23、弹簧;24、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包括路面本体1及设置在路面本体1两侧的排水沟2,路面本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路面层11、粗砂层12、碎石层13、水泥混凝土基层14,排水沟2连接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3。混凝土路面层11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4°,混凝土路面层11由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路面层11具有水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等优点,并且混凝土路面层11的透水性较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路面本体(1)及设置在路面本体(1)两侧的排水沟(2),所述路面本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路面层(11)、粗砂层(12)、碎石层(13)、水泥混凝土基层(14),所述混凝土路面层(11)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4°,所述排水沟(2)连接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路面本体(1)及设置在路面本体(1)两侧的排水沟(2),所述路面本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路面层(11)、粗砂层(12)、碎石层(13)、水泥混凝土基层(14),所述混凝土路面层(11)呈中间凸起、两侧往下倾斜的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4°,所述排水沟(2)连接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3)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上滑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第一过滤板(7),所述第一过滤板(7)将蓄水池(3)分隔成水流依次通过的池一(31)、池二(32),所述池一(31)、池二(32)的底部呈依次升高的台阶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4)上滑动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第二过滤板(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池一(31)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行人落入池一(31)内的第一盖板(9),所述池二(32)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行人落入池二(32)内的第二盖板(10)。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宾李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海怡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