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保护膜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8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静电保护膜,所述防静电保护膜包括底层和使用层,所述底层包括由离型胶层(13)一侧依次连接的第一基材层(12)和第一防静电层(11),所述使用层包括由粘合胶层(23)依次连接的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防静电层(21),所述底层和使用层通过所述离型胶层(13)和粘合胶层(23)相连接;所述防静电保护膜的电阻率低,撕离电压小,同时耐高温高湿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保护膜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科学领域,涉及一种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保护膜。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电子产品的玻璃基材表面,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接触性污染或指甲等的磨痕划伤,通常需要在其表面贴附保护膜来使之免受损伤和污染。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膜一般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作为基材,再涂上涂层材料制备。由于PET材料的电阻率高达1010-1020Ω·cm,容易积蓄静电。当这类保护膜在电子产品上使用时,容易吸附灰尘和杂质,同时也容易产生静电对电子部件材料造成损害,并且不利于人体健康。CN203198346U公开了一种防静电膜,所述防静电膜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和内基层,其特征是所述内层为聚噻吩分散液层或碳纳米管分散液层。所述聚噻吩分散液层或碳纳米管分散液层的厚度为U,0μm<U<μm。所述外基层为PET,所述PET的厚度为W,12μm<W<30μm。所述内基层为PE、CPP或CPE,所述内基层的厚度为M,20μm<M。所述中间层为Al层,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N,N>40埃。该技术提供的防静电膜内层为聚噻吩分散液层或碳纳米管分散液,直接与被保护的电子元件或电器表面接触,首先无法使聚噻吩分散液层或碳纳米管分散液粘合在上述表面上,同时虽然聚噻吩分散液层或碳纳米管分散液具有导电性,可以分散静电,但是分散的静电实施上依旧停留在电子元件或电器表面,且由于该层处于防静电膜的最内侧,静电无法耗散,并未实质上将静电分散,在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或静电电荷过大时并不能起到永久防静电的作用。CN104419337A公开了一种PET双面防静电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ET防静电保护膜由PET基材、压敏胶层、离型膜和防静电层构成,PET基材的一面为防静电处理层,另一面与离型膜通过压敏胶层相贴合,该压敏胶层中含有防静电微粒。该专利技术在的双层防静电的原理为基材一侧防静电层,而另一层的压敏胶中添加防静电微粒来抵抗静电,实质上该保护膜的使用层包括防静电层、基材层和压敏胶层,而使用层与外界的隔绝仍为离型层,由于离型层的高电阻,会使压敏胶层表面继续静电,即使其中含有防静电微粒,由于其两侧为高电阻的离型层和基材层,静电无法耗散,静电积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保护膜电阻率高,易积蓄静电,同时防静电膜的防静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的防静电保护膜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护膜电阻率高,易积蓄静电,同时防静电膜的防静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保护膜,所述防静电保护膜防静电效果明显,防静电寿命长,撕离电压小,且防静电效果不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保护膜,所述防静电保护膜包括底层和使用层,所述底层包括由离型胶层一侧依次连接的基材层和防静电层,所述使用层包括由粘合胶层依次连接的基材层和防静电层,所述底层和使用层通过所述离型胶层和粘合胶层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为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中含有聚噻吩。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基材层中所述聚噻吩与PET基材的质量比为(0.1~5):100,如0.1:100、0.2:100、0.5:100、1:100、2:100、3:100、4:100或5:10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为(1~3):100。在PET基材中掺杂聚噻吩,由于聚噻吩为芳香性的噻吩聚合得到,而PET中也含有苯环,因此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加入导电聚合物聚噻吩后,一方面聚噻吩本身可以导电,同时通过共轭作用提高了PET分子中电子的活性,降低了PET基材的电阻率;另一方面,当PET基材层中有静电存在时,聚噻吩可以及时将静电分散,避免了因静电的积累,而使部分区域电压过高而损害电子元件的问题。同时,当聚噻吩的加入量与PET基材的质量比小于0.1:100时,聚噻吩含量过低,不能有效降低PET基材层的电阻率同时传递静电;而当聚噻吩的加入量与PET基材的质量比大于5:100时,由于聚噻吩本身具有水溶性,虽然增大聚噻吩的加入量可以进一步降低PET基材层的电阻率,但是PET层表面的亲水性质会增加,在潮湿环境下的使用寿命下降。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9~50μm,如9μm、10μm、12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或5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电阻率为106~1011Ω·cm,如106Ω·cm、107Ω·cm、108Ω·cm、109Ω·cm、1010Ω·cm或1011Ω·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层中所述聚噻吩与PET基材的质量比为(0.1~5):100,如0.1:100、0.2:100、0.5:100、1:100、2:100、3:100、4:100或5:10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为(1~3):100。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9~50μm,如9μm、10μm、12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或5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电阻率为106~1011Ω·cm,如106Ω·cm、107Ω·cm、108Ω·cm、109Ω·cm、1010Ω·cm或1011Ω·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静电层的材料包括石墨黑、乙炔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石墨黑和乙炔黑的组合、石墨黑和科琴黑的组合、聚苯胺和聚吡咯的组合、聚吡咯和聚噻吩的组合、聚噻吩或乙炔黑的组合或石墨黑、科琴黑和聚苯胺的组合等,优选为聚噻吩。优选地,所述第二防静电层的厚度为1~10μm,如1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为3~6μm。优选地,所述第二防静电层的电阻率为105~1011Ω·cm,如105Ω·cm、106Ω·cm、107Ω·cm、108Ω·cm、109Ω·cm、1010Ω·cm或1011Ω·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静电层的材料包括石墨黑、乙炔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石墨黑和乙炔黑的组合、石墨黑和科琴黑的组合、聚苯胺和聚吡咯的组合、聚吡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静电保护膜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保护膜包括底层和使用层,所述底层包括由离型胶层(13)一侧依次连接的第一基材层(12)和第一防静电层(11),所述使用层包括由粘合胶层(23)依次连接的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防静电层(21),所述底层和使用层通过所述离型胶层(13)和粘合胶层(2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保护膜包括底层和使用层,所述底层包括由离型胶层(13)一侧依次连接的第一基材层(12)和第一防静电层(11),所述使用层包括由粘合胶层(23)依次连接的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防静电层(21),所述底层和使用层通过所述离型胶层(13)和粘合胶层(2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22)和第一基材层(12)为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中含有聚噻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22)中所述聚噻吩与PET基材的质量比为(0.1~5):100,进一步优选为(1~3):100;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材层(22)的厚度为9~50μm;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材层(22)的电阻率为106~1011Ω·cm。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12)中所述聚噻吩与PET基材的质量比为(0.1~5):100,进一步优选为(1~3):100;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12)的厚度为9~5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12)的电阻率为106~1011Ω·c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静电层(21)的材料包括石墨黑、乙炔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聚噻吩;优选地,所述第二防静电层(21)的厚度为1~10μm,进一步优选为3~6μm;优选地,所述第二防静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欣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