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39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外圆处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的顶部设置有清液排出管道,所述沉淀通道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池体内设置螺旋状的沉淀流道,如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扩展污水沉淀流过的路程,如此一方面无需占据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无需过长的静置时间,由此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其用于将清液和淤泥相分离,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沉淀效率,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较长的静置时间或者较大的沉淀空间,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52616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5月25日,名称为《大跨度污水处理沉淀池》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就通过大尺寸的池体来实现沉淀效率的提升。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较长的静置时间降低了污水净化的效率,而较大的沉淀空间则对设备占据的空间提出了要求,现有技术难以做到两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外圆处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的顶部设置有清液排出管道,所述沉淀通道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为圆形或者多边形。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沉淀通道内上部设置有盖板,在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进料通道的排料口与所述盖板的起始端与具有一预留间距,所述预留间距的尺寸大于五米;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浮渣抽取机构。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盖板上位于所述螺旋中心处的部分上设置有贯穿连通孔。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所述沉淀通道的中后段,所述沉淀通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清液排出通道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还设置有回水管道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道排水口位于所述进料管道的下方。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隔板的高度依次下降;在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沉淀通道的底壁高度依次下降。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沉淀通道内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推动机构。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沉淀通道上中心部位的池壁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池壁两侧的空间,所述通孔位于的孔壁不高于所述沉淀通道底壁20cm。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通孔的底壁与相连的所述沉淀通道的底壁处于同一高度上;所述沉淀通道中与所述通孔相连的底壁为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通孔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上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沉淀通道的宽度逐渐变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池体内设置螺旋状的沉淀流道,如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扩展污水沉淀流过的路程,如此一方面无需占据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无需过长的静置时间,由此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均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2、沉淀通道;3、清液排出管道;4、淤泥排出管道;5、盖板;6、浮渣抽取机构;7、隔板;8、回水管道;9、通孔;10、斜面;11、进料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螺旋状的沉淀通道2,所述沉淀通道2的螺旋外圆处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沉淀通道2的螺旋中心处的顶部设置有清液排出管道3,所述沉淀通道2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管道4;所述池体1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具体的,在池体1的内部设置螺旋状的沉淀通道2,污水通过进料管道从池体1的外缘部分流入,沿着螺旋状的沉淀通道2流动,流动到螺旋的中心处,上层的清液被清液排出管道3抽走以排出,底部沉积的淤泥则由淤泥排出管道4予以排出。池体1可以是圆形、正方形或者其它的外形,沉淀通道2的螺旋可以是常见的弧形的螺旋,也可以是折线状的,即多个直线段的通道依次垂直相连组成螺旋状结构,通过在池体1内设置螺旋状的沉淀通道2,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足够长的污水流道,污水在流道过程中实现污泥的沉降,从而实现沉淀功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池体1内设置螺旋状的沉淀流道,如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扩展污水沉淀流过的路程,如此一方面无需占据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无需过长的静置时间,由此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均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沉淀通道2内上部设置有盖板5,在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进料通道11的排料口与所述盖板5的起始端与具有一预留间距,所述预留间距的尺寸大于五米;所述盖板5的上方设置有浮渣抽取机构6,工作时,盖板5位于液面以下,如位于液面以下20cm,由进料通道11的排料口输送来的物料中有部分浮渣,这些浮渣在这预留间距的尺寸内浮上水面,流动到盖板5以上的部分,如此保证由盖板5以下流入的污水内几乎没有浮渣,浮渣在盖板5以上聚集并由浮渣抽取机构6予以抽取排出,便于浮渣的收集和抽排。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5上位于所述螺旋中心处的部分上设置有贯穿连通孔9,即贯穿连通孔9连通沉淀通道2内盖板5以上和以下的部分,其具有两个作用,其一为通过清液排出管道3的抽取,将盖板5上的清液抽取到盖板5以下,如此带动浮渣在贯穿连通孔9的上方聚集,便于抽排;其二为若部分浮渣在预留间距内未浮起到流动到了螺旋中心处,仍旧可由贯穿连通孔9处浮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所述沉淀通道2的中后段,所述沉淀通道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7,所述清液排出通道设置于所述隔板7的上方;所述沉淀通道2的螺旋中心处位于所述隔板7的下方还设置有回水管道8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道8排水口位于所述进料管道的下方,此时,位于隔板7上方的部分基本不含有污泥,为清液,而隔板7以下的部分含有浓度较高的污泥,通过清液排出通道可以高速的抽取清液而不会引起隔板7以下部分的扰动,同时,若清液的抽取速度过快,导致隔板7下侧的污水中污泥浓度过高,可通过回水管道8将部分污水回抽到沉淀管道的入口处,实现二次沉淀,也便于平衡清液的高速排出。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隔板7的高度依次下降;在所述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沉淀通道2的底壁高度依次下降。如此,沉淀通道2的底部依次下降,提供一重力作用加速污水的流动速度,也便于污泥的沉降。在排出污泥时,因此倾斜的底壁,使得污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便于污泥的排出。再进一步的,所述沉淀通道2内位于所述隔板7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推动机构,如刮板或者强力的污泥抽取机构污泥泵等等,由于隔板7的阻隔,污泥的推动也不会引起上层清液的水质的变化,可以较为方向的进行推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沉淀通道2上中心部位的池壁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连通所述池壁两侧的空间,所述通孔9位于的孔壁不高于所述沉淀通道2底壁20cm,一般的,污泥也需要沿着沉淀通道2的螺旋缓慢移动到螺旋中心处予以排出,通过设置通孔9,使得污泥本身可以跨越沉淀通道2的通道壁,快速的流动到螺旋中心处,不仅加快了污泥的流动速度,还降低了其流动过程中对清液的影响。更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外圆处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的顶部设置有清液排出管道,所述沉淀通道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外圆处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的顶部设置有清液排出管道,所述沉淀通道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淤泥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为圆形或者多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通道内上部设置有盖板,在污水的流动方向上,所述进料通道的排料口与所述盖板的起始端与具有一预留间距,所述预留间距的尺寸大于五米;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浮渣抽取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位于所述螺旋中心处的部分上设置有贯穿连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通道的中后段,所述沉淀通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清液排出通道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沉淀通道的螺旋中心处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还设置有回水管道的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佳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