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37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在其前、后轮处分别设有前、后轮避震装置;前轮避震装置包括前止付套筒,其下部与前轮传动轴连接,其上部内设有车把手连接杆,车把手连接杆的底部通过弹簧安装座设有前避震内弹簧;后轮避震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后避震弹簧的后止付套筒,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下连杆,上连杆的下部设在后避震弹簧内,上连杆的上部与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下连杆的上部设在后避震弹簧内,下连杆的下部分别与后轮左右两侧的排气管模型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可对车身起到避震作用,避免车身过于晃动,从而导致儿童跌落,另一方面可对儿童的手臂及尾椎起到极佳的缓冲作用,避免儿童的身体产生不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
本技术属于儿童电动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儿童电动摩托车玩具中,往往受到理念因素、技术因素或者成本因素的影响,很多产品都只在后轮侧设置避震装置,没有在前轮设置的先例,这就导致电动摩托车玩具的避震效果不佳,儿童骑行时体验感较差,遇到颠簸路况时,还会存在导致儿童受伤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增加避震效果,保护儿童安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处分别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和后轮避震装置;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前轮左右两侧的前止付套筒,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前轮的传动轴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的上部均为敞口中空结构,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左右两根车把手连接杆的下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敞口中空结构中,每根所述车把手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一个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与所述敞口中空结构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前避震内弹簧;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后轮左右两侧的后止付套筒,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中均设置有一根后避震弹簧;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上连杆,两根所述上连杆的下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内,两根所述上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后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下连杆,两根所述下连杆的上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内,两根所述下连杆的下部分别通过螺丝与所述后轮左右两侧的排气管模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连接杆下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前止付套筒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两个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螺栓孔,两个所述螺栓孔中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栓,两个所述螺栓分别向内插入到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中;所述车把手连接杆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实现与所述前止付套筒的活动连接;当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工作时,所述前轮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前止付套筒的下部传递给所述前避震内弹簧,所述前避震内弹簧受到挤压后可使所述车把手连接杆在所述前止付套筒中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以达到前轮避震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前止付套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前避震内弹簧脱落的凸台。进一步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在所述后避震弹簧中不接触,存在间隙;当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工作时,所述后轮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所述排气管模型和所述下连杆传递给所述后避震弹簧,所述后避震弹簧受到挤压后可使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分别在所述后止付套筒中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以达到后轮避震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连接杆的上部套设有前避震外弹簧,所述前避震外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前止付套筒连接,所述前避震外弹簧的顶部与车把手连接杆固定板连接,能够进一步起到前轮减震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传统儿童电动摩托车玩具的前后轮分别添加了避震结构,以实现增加避震效果的目的,当儿童骑行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时,前后避震结构一方面可以对车身起到避震作用,避免车身过于晃动,从而导致儿童跌落,另一方面可以对儿童的手臂及尾椎起到极佳的缓冲作用,避免儿童的身体产生不适的感觉。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前轮避震装置的外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前轮避震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后轮避震装置的外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后轮避震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增加前避震外弹簧后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中附图标号:1、前轮;2、后轮;3、前止付套筒;4、传动轴;5、车把手连接杆;6、弹簧安装座;7、前避震内弹簧;8、后止付套筒;9、后避震弹簧;10、上连杆;11、下连杆;12、螺丝;13、排气管模型;14、螺栓;15、凸台;16、限位孔;17、前避震外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所示,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前轮1和后轮2处分别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和后轮避震装置;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前轮1左右两侧的前止付套筒3,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前轮1的传动轴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上部均为敞口中空结构,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左右两根车把手连接杆5的下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敞口中空结构中,每根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有一个弹簧安装座6,所述弹簧安装座6与所述敞口中空结构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前避震内弹簧7;参见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后轮2左右两侧的后止付套筒8,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中均设置有一根后避震弹簧9;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上连杆10,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下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12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后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下连杆11,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上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下部分别通过螺丝12与所述后轮2左右两侧的排气管模型13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下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孔16,所述前止付套筒3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两个所述限位孔16相对应的螺栓孔,两个所述螺栓孔中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栓14,两个所述螺栓14分别向内插入到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6中;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通过所述螺栓14与所述限位孔16的配合实现与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活动连接;当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工作时,所述前轮1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所述传动轴4和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下部传递给所述前避震内弹簧7,所述前避震内弹簧7受到挤压后可使所述车把手连接杆10在所述前止付套筒3中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以达到前轮避震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前避震内弹簧7脱落的凸台15。进一步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连杆10和所述下连杆11在所述后避震弹簧9中不接触,存在间隙;当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工作时,所述后轮2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所述排气管模型13和所述下连杆11传递给所述后避震弹簧9,所述后避震弹簧9受到挤压后可使所述上连杆10和所述下连杆11分别在所述后止付套筒8中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以达到后轮避震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的上部套设有前避震外弹簧17,所述前避震外弹簧17的底部与所述前止付套筒3连接,所述前避震外弹簧17的顶部与车把手连接杆固定板连接,能够进一步起到前轮减震的作用。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前轮(1)和后轮(2)处分别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和后轮避震装置;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前轮(1)左右两侧的前止付套筒(3),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前轮(1)的传动轴(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上部均为敞口中空结构,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左右两根车把手连接杆(5)的下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敞口中空结构中,每根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有一个弹簧安装座(6),所述弹簧安装座(6)与所述敞口中空结构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前避震内弹簧(7);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后轮(2)左右两侧的后止付套筒(8),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中均设置有一根后避震弹簧(9);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上连杆(10),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下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12)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后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下连杆(11),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上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下部分别通过螺丝(12)与所述后轮(2)左右两侧的排气管模型(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儿童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前轮(1)和后轮(2)处分别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和后轮避震装置;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前轮(1)左右两侧的前止付套筒(3),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前轮(1)的传动轴(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前止付套筒(3)的上部均为敞口中空结构,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的左右两根车把手连接杆(5)的下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敞口中空结构中,每根所述车把手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有一个弹簧安装座(6),所述弹簧安装座(6)与所述敞口中空结构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前避震内弹簧(7);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后轮(2)左右两侧的后止付套筒(8),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中均设置有一根后避震弹簧(9);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上连杆(10),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下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上连杆(10)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12)与所述儿童电动摩托车后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后止付套筒(8)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根下连杆(11),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上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后避震弹簧(9)内,两根所述下连杆(11)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贝偶像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