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6279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交换机和管理主机,多个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交换机与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板、开关电源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开关电源为主控制板和触摸显示屏提供直流电源,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内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提高充电模块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直流充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扶持以及企业投入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我国发展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路径日益清晰,这意味着充电桩后续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建设高潮,直流充电桩是目前可快速充电的主流设备,其核心单元是充电模块。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直流充电桩与电源模块组大都是硬性的连接,既一个充电桩分配固定数量的充电模块,导致单个充电桩输出功率范围小且固定,当需求功率较小时,造成充电模块的浪费,当需求功率较大时,造成充电模块不够用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模块数量调节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对于充电模块的管理不够灵活,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同时对充电模块组的监控不到位,经常出现由于单个模块的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的故障,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此外系统缺少可靠的通信机制,对故障充电模块信息获取不及时,故障充电模块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充电桩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以实现提高充电模块工作效率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交换机和管理主机,多个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交换机与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板、开关电源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开关电源为主控制板和触摸显示屏提供直流电源,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内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板,还包括主控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板与触摸显示屏通过RS485通信电路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板还包括,32个继电器输出控制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Y16、发光二极管LED22、电容C105、电阻R83和二极管D18,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2与电阻R83串联在直流电源正极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2的阳极与电阻R83连接,所述电容C105串联在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之间,所述二极管D18与电容C105并联,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且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阳极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RY16的两个开关端分别与接线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05的电容值为10000pF。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与外部的直流接触器阵列相结合,从而根据充电的需求,实现各个充电模块在不同充电桩之间的投切。从而达到提高充电模块工作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单元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单元与直流接触器阵列连接的原理图;图4至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的电子电路图。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管理主机;2-交换机;3-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群充控制系统是一种直流充电桩群中各充电桩输出功率高效均衡分配的控制系统,并且实时监控各个充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将各模块状态进行本地显示或通过以太网汇报至管理主机,同时提供充电模块、充电桩功率参数输入功能,以适应不通类型充电桩群的需求。主要用于采用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的大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如图1所示,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交换机和管理主机,多个控制单元通过交换机与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板、开关电源和触摸显示屏,开关电源为主控制板和触摸显示屏提供直流电源,触摸显示屏与主控制板通信连接,主控制板内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中,如图2所示,主控制板,还包括主控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模块、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主控制板与触摸显示屏通过RS485通信电路通信连接。主控制板还包括,32个继电器输出控制接口。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继电器RY16、发光二极管LED22、电容C105、电阻R83和二极管D18,发光二极管LED22与电阻R83串联在直流电源正极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发光二极管LED22的阳极与电阻R83连接,电容C105串联在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之间,二极管D18与电容C105并联,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且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端阳极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继电器RY16的两个开关端分别与接线柱连接。电容C105的电容值为10000pF。系统以控制单元(CU)为核心,根据充电桩群中各充电桩的需求,在通过控制直流接触器阵列实现充电模块投切的同时,调节各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电流,来实现分体式直流桩群充控制。核心控制单元主要由主控制板、开关电源、触摸显示屏组成。主控制板,注意包括主控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模块,控制单元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与交换机连接,从而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主机,控制单元通过以太网通信将本地充模块组的状态信息传送至远端的管理主机机上,实现各个充电模块组的远程管理监控;同时也可通过管理主机设置各个控制单元的参数(充电模块组、充电桩群参数)。CAN接口通信,主控板提供两路CAN(CAN1、CAN2)接口,其中第一CAN通信模块的CAN1接口与各充电模块的CAN接口连接,实现充电模块的开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控制,读取充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参数功能;第二CAN通信模块的CAN2接口与充电桩群CAN接口连接,实时读取各充电桩对充电功率的需求。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输出接口(CN1…CN32)控制2×32个直流接触器阵列(KM1-KM64),实现各个电源模块组在不同充电桩之间的投切。(主控板预留另外32个继电器输出控制接口,可根据充电需求增加直流接触器)RS485通信电路与触摸显示屏的通信,实现带RS485接口8寸触摸屏的控制显示及数据交互。触摸显示屏,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模块状态信息显示,充电模块组、充电桩群参数及系统的配置输入。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还具以下效果:1、实现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组与各充电桩在设计范围内自由搭配输出,单桩输出功率按需求在0KW~240KW(一个子系统中8个30KW充电模块为例)可调,同时可按充电站类型需求增减单个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交换机和管理主机,多个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交换机与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板、开关电源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开关电源为主控制板和触摸显示屏提供直流电源,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内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交换机和管理主机,多个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交换机与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板、开关电源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开关电源为主控制板和触摸显示屏提供直流电源,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内设置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板,还包括主控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直流接触器控制电路、第一CAN通信模块、第二CAN通信模块和RS485通信电路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智能群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板与触摸显示屏通过RS485通信电路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文泉王磊何智晖和春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