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18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包括全棉防护层,所述全棉防护层的底部粘接有阻热层,所述阻热层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填充有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所述阻热层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腔填充有水性树脂,所述阻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网布层,所述第一网布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散热层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槽,所述连接体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热感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阻热层、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水性树脂、第一散热槽、第二散热槽和热感线体的使用,使得本汽车座椅面料具有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面料
,具体为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们在使用汽车时都会在汽车的座椅上垫上一层护垫,常用的汽车座椅面料的品种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般为皮质和纤维织品材料制成。传统的汽车座椅护垫有很多时采用天然的纤维织品制成,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长时间坐在这样的面料上面一方面由于外界环境温度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体会散发出一定的热量,而传统的天然纤维织品制成的汽车座椅面料无法有效的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经常出现人们与汽车座椅护垫接触的身体部位出现汗湿的现象,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舒适感,这就导致传统汽车座椅面料不具有散热功能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具备具有散热功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汽车座椅面料不具有散热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包括全棉防护层,所述全棉防护层的底部粘接有阻热层,所述阻热层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填充有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所述阻热层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腔填充有水性树脂,所述阻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网布层,所述第一网布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散热层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热感线体,所述热感线体远离连接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织体,所述散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布层,所述第二网布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织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为五个,且第一凹槽的正面为正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个数为六个,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呈交叉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网布层与第二网布层的厚度大于散热层的厚度,且第一网布层与第二网布层的厚度为5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槽的正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二散热槽的正面为矩形,且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针织块的个数为十二个,且十二个针织块位于第二网布层的底部呈环形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阻热层、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和水性树脂的使用,使得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和水性树脂经过固化处理之后分别填充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因为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和水性树脂具有非常强的热辐射性能,这样当人们坐在该面料制成的汽车座椅上时,人们的体热传递到阻热层时,很大一部分的热量能够被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和水性树脂的热辐射性能及时散发出去,这样能够对汽车座椅的热量进行一定的散热。2、本技术通过第一散热槽、第二散热槽和热感线体的使用,使得当散热层受到外界温度的传递温度上升时,热感线体受热膨胀并对第一散热槽进行支撑,第一散热槽会进行扩张并带动第二散热槽扩张,空气在第一散热槽、第二散热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流通的同时能够将散热层内的热量带走,这样进一步对汽车座椅的温度进行散热,从而实现了本汽车座椅面秒具有散热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全棉防护层、2阻热层、3第一凹槽、4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5第二凹槽、6水性树脂、7第一网布层、8散热层、9第一散热槽、10第二散热槽、11连接体、12热感线体、13针织体、14第二网布层、15针织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包括全棉防护层1,通过全面防护层的使用,使得全棉防护层1的材质为全棉,这样全棉防护层1本身具有一定的散热功能,而且全棉防护层1直接与人体进行接触,它的柔软性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更加舒适,从而提高了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的舒适性,全棉防护层1的底部粘接有阻热层2,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个数为五个,且第一凹槽3的正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凹槽3的内腔填充有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凹槽5,第二凹槽5的个数为六个,且第二凹槽5与第一凹槽3呈交叉分布,第二凹槽5的内腔填充有水性树脂6,通过阻热层2、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和水性树脂6的使用,使得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和水性树脂6经过固化处理之后分别填充在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中,因为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和水性树脂6具有非常强的热辐射性能,这样当人们坐在该面料制成的汽车座椅上时,人们的体热传递到阻热层2时,很大一部分的热量能够被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和水性树脂6的热辐射性能及时散发出去,这样能够对汽车座椅的热量进行一定的散热,阻热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网布层7,第一网布层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层8,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散热槽9,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槽10,第一散热槽9的正面为正方形,第二散热槽10的正面为矩形,且第一散热槽9与第二散热槽10相互连通,第一散热槽9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体11,连接体1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热感线体12,通过第一散热槽9、第二散热槽10和热感线体12的使用使得,当散热层8受到外界温度的传递温度上升时,热感线体12受热膨胀并对第一散热槽9进行支撑,第一散热槽9会进行扩张并带动第二散热槽10扩张,空气在第一散热槽9、第二散热槽10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流通的同时能够将散热层8内的热量带走,这样进一步对汽车座椅的温度进行散热,从而实现了本汽车座椅面秒具有散热的功能,热感线体12远离连接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织体13,通过针织体13的使用,使得针织体13为折叠分布与第一散热槽9的内腔,这样当热感线体12受热膨胀时,针织体13不但能够被撑起并跟随热感线体12的膨胀运动,而且可以对热感线体12的一侧进行支撑,散热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布层14,第一网布层7与第二网布层14的厚度大于散热层8的厚度,且第一网布层7与第二网布层14的厚度为5毫米,通过第一网布层7和第二网布层14的使用,使得一方面第一网布层7与第二网布层14的材质为网布,而网布是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材质,这样能够更好的便于本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第一网布层7和第二网布层14有一定的厚度,这样能够对散热层8提供一定的支撑,当人们坐上座椅时,受压的散热层8在第一网布层7与第二网布层14的支撑下,第一散热槽9与第二散热槽10不会被完全挤压在一起并始终保持第一散热槽9与第二散热槽10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这样让第一散热槽9与第二散热槽10始终保持散热功能,从而提高了本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的功能性,第二网布层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织块15,针织块15的个数为十二个,且十二个针织块15位于第二网布层14的底部呈环形分布。使用时,当人们坐在汽车座椅上,人体的体热传递到阻热层2时,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和水性树脂6的热辐射性能能够将很大一部分的热量及时散热出去,这样一定程度上减少传递到汽车座椅内部的热量,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包括全棉防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棉防护层(1)的底部粘接有阻热层(2),所述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腔填充有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所述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的内腔填充有水性树脂(6),所述阻热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网布层(7),所述第一网布层(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层(8),所述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散热槽(9),所述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槽(10),所述第一散热槽(9)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体(11),所述连接体(1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热感线体(12),所述热感线体(12)远离连接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织体(13),所述散热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布层(14),所述第二网布层(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织块(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汽车座椅面料,包括全棉防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棉防护层(1)的底部粘接有阻热层(2),所述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腔填充有粉末状多壁纳米碳管(4),所述阻热层(2)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的内腔填充有水性树脂(6),所述阻热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网布层(7),所述第一网布层(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层(8),所述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散热槽(9),所述散热层(8)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槽(10),所述第一散热槽(9)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体(11),所述连接体(1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热感线体(12),所述热感线体(12)远离连接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织体(13),所述散热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布层(14),所述第二网布层(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路纺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