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914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封闭壳体、空心轴、旋转机构、空气压缩机构和夹持机构,封闭壳体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料孔,封闭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气孔;空心轴位于封闭壳体内,且空心轴的中心孔与移料孔连通,空心轴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均与第一气孔密封连通;旋转机构用于带动空心轴绕中心轴线旋转;夹持机构位于通孔内,空气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第一气孔和通孔后作用于夹持机构上,来夹持位于中心孔内的棒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夹具,通过夹持机构对棒料进行夹紧或放松,且可通过调节压缩空气气压的大小来调整对棒料的夹持力;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空心轴旋转而带动棒料旋转,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在工业加工生产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对圆柱形棒料定中心后进行两端的加工。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回收加工时,需要将电池两端的金属外壳进行切割以推出电池壳内的电芯,随着锂离子电池产量的不断增加,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未来我们将要面对大批量报废的需要被妥善处理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目前已有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切割系统包含夹具和切割机构。现有切割方法使用平夹夹具固定废旧锂离子电池,通过切割机构平移进给完成切割,切割机构运动的位移较大,效率较低,且切割过程中容易对电池电芯造成破坏。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一种夹具,实现对棒料的平稳夹持,且能够带动棒料进行旋转,提高棒料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实现对棒料的平稳夹持,且能够带动棒料进行旋转,提高棒料的加工效率的技术效果。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具,包括:封闭壳体,所述封闭壳体两端对称开设有移料孔,所述封闭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气孔;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内,且所述空心轴的中心孔与所述移料孔连通,所述空心轴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第一气孔密封连通;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以带动所述空心轴绕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旋转;空气压缩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空气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通孔后作用于所述夹持机构上,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持位于所述中心孔内的棒料。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封闭壳体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齿轮组件用以带动所述空心轴绕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封闭壳体处套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封闭壳体的底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空心轴同轴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空心轴旋转。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平稳地带动空心轴旋转。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多个气动顶针,每一所述气动顶针设置于一个所述通孔内。通过设置气动顶针,能够实现对棒料的气动夹持,实现在对棒料的夹持和放松之间快速切换,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阶梯通孔,所述气动顶针包括尖端部、基部和弹性件,所述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尖端部的直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尖端部上,并抵靠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通孔的阶梯面之间。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使得气动顶针在不工作状态下解除对棒料的夹紧,保证加工过程的连续性。进一步地,所述基部上设置有腰线槽,所述腰线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外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接触。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能够防止在气动顶针夹紧棒料的过程中,压缩空气通过气动顶针与通孔之间的缝隙发生泄漏,造成气动顶针夹紧力的减小或者丧失。进一步地,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空心轴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上设置有第二气孔。通过设置挡圈,能够使得气动顶针在随空心轴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掉落,保证该夹具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壳体和定位前盖,所述定位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气孔,所述定位前盖与所述定位壳体上对称开设有所述移料孔,所述定位前盖与所述定位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定位壳体和定位前盖,两者装配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封闭壳体,能够降低该夹具的加工难度,有利于对该夹具进行组装和维修。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滚动轴承,每一所述滚动轴承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通过设置滚动轴承,能够使得空心轴在封闭壳体内稳定的旋转,保证加工过程顺利的进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夹具,通过在封闭壳体内设置空心轴和在空心轴上的通孔内设置夹持机构,能够使得在棒料加工过程中,将压缩空气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由第一气孔进入封闭壳体内部,并通过通孔将压缩气体作用在夹持机构上,从而使夹持机构能够夹紧棒料,通过夹持机构对棒料进行夹紧或放松,操作便捷快速、安全可靠,而且可通过调节压缩空气的气压大小来调整对棒料的夹持力,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空心轴旋转,进而带动棒料旋转,配合切割机构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对棒料的加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夹具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夹具的爆炸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旋转机构与空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空心轴与气动顶针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气动顶针与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封闭壳体;21、定位壳体;211、第一气孔;212、移料孔;22、定位前盖;23、滚动轴承;24、第三密封圈;3、空心轴;31、通孔;32、挡圈;321、第二气孔;4、旋转机构;41、电机;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44、第一密封圈;5、夹持机构;51、气动顶针;511、第二密封圈;512、弹性件;6、棒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包括底板1、封闭壳体2、空心轴3、旋转机构4、空气压缩机构(图中未示出)和夹持机构5,封闭壳体2固定于底板1上,封闭壳体2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料孔212,封闭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气孔211;空心轴3位于封闭壳体2内,且空心轴3的中心孔与移料孔212连通,空心轴3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孔31,多个通孔31均与第一气孔211密封连通,也就是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气孔211能够在气压不降低的情况下到达通孔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1的个数为16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31的个数和分布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旋转机构4固定于底板1上,用以带动空心轴3绕空心轴3中心轴线旋转。夹持机构5位于通孔31内,空气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第一气孔211和通孔31后作用于夹持机构5上,驱动夹持机构5夹持位于中心孔内的棒料6,棒料6可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5包括多个气动顶针51,每一气动顶针51设置于一个通孔31内。通过设置空心轴3和在空心轴3上的通孔31内设置夹持机构5,也就是气动顶针51,能够使得在棒料6加工过程中由压缩空气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由第一气211进入的封闭壳体2内部对夹持机构5施加作用力而夹紧棒料6,通过夹持机构5对棒料6进行夹紧或放松,操作便捷快速、安全可靠,而且可通过调节压缩气体的气压大小来调整对棒料6的夹持力,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旋转机构4带动空心轴3旋转,进而带动棒料6旋转,配合切割机构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对棒料6的加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如图2和图4所示,封闭壳体2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壳体21和定位前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壳体(2),所述封闭壳体(2)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料孔(212),所述封闭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气孔(211);空心轴(3),所述空心轴(3)位于所述封闭壳体(2)内,且所述空心轴(3)的中心孔与所述移料孔(212)连通,所述空心轴(3)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孔(31),多个所述通孔(31)均与所述第一气孔(211)密封连通;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带动所述空心轴(3)绕所述空心轴(3)的中心轴线旋转;空气压缩机构和夹持机构(5),所述夹持机构(5)位于所述通孔(31)内,所述空气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孔(211)和所述通孔(31)后作用于所述夹持机构(5)上,驱动所述夹持机构(5)夹持位于所述中心孔内的棒料(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壳体(2),所述封闭壳体(2)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料孔(212),所述封闭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气孔(211);空心轴(3),所述空心轴(3)位于所述封闭壳体(2)内,且所述空心轴(3)的中心孔与所述移料孔(212)连通,所述空心轴(3)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孔(31),多个所述通孔(31)均与所述第一气孔(211)密封连通;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带动所述空心轴(3)绕所述空心轴(3)的中心轴线旋转;空气压缩机构和夹持机构(5),所述夹持机构(5)位于所述通孔(31)内,所述空气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孔(211)和所述通孔(31)后作用于所述夹持机构(5)上,驱动所述夹持机构(5)夹持位于所述中心孔内的棒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电机(41)和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封闭壳体(2)内,所述电机(4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封闭壳体(2)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空心轴(3)绕所述空心轴(3)的中心轴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封闭壳体(2)处套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4),所述第一密封圈(44)的上表面与所述封闭壳体(2)的底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42)和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2)垂直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3),所述电机(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天一孙峙曹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