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672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由电机带动且伸到真空腔内,且水平放置的传动主轴,在真空腔内由传动主轴带动的圆鼓形的离散罐,其特点是离散罐的杯口连有盖,盖上开有盖孔,进料管穿过真空腔和盖孔伸到离散罐内,出料管穿过真空腔和盖孔伸到离散罐内,且靠近离散罐内壁的下方位置,与抽气泵相联的气相排出管伸到真空腔内。本专利通过设置伸到离散罐内的进料管和出料管,设置伸到真空腔的气相排出管,从而实现了连续进料、出料和排气,形成了在线式连续脱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泡处理效率高,适应材料种类更多,节约材料,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低,结构简单,降低了造价,脱泡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动性物料的连续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精细化工、原材料制成、电子行业、电池行业以及新型材料领域,经过搅拌或前处理后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内部气泡的分离工作,才能够最终装罐或应用到后续生产中。现阶段的脱泡处理均为单次小批量地间断性作业,其产能极底,原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极高,原材料的浪费又极其严重。中国专利ZL201110451094.0公开了一种“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中国专利ZL201320883507.7公开了一种“一种真空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特别是ZL201320883507.7中,公开的装置,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先进完备的一种脱气装置,但是根据该文章记载的内容,可以得知其离散罐在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低粘度材料的情况下,脱泡很不彻底,甚至在小流量状态无法实现消泡工艺等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脱泡处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心引力后能连续进料和出料,适应材料范围更宽,产能高,节约材料,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低的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设置在真空腔内的离散罐、设置在真空腔外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一根穿入真空腔的转动轴带动离散罐转动,所述离散罐的罐口处设置有盖,所述真空腔外壁上设置有穿过真空腔和盖伸入到离散罐内进料管、出料管和与抽气泵相连的气相排出管,所述气相排出管与真空腔连通;所述离散罐的罐口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离散罐罐盖以平行与水平面的中心轴线将离散罐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出料管的管口设置在离散罐的下面部分,且出料管口与出料管构成夹角,所述离散罐顺时针旋转,所述出料管的管口面向离散罐的旋转方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管从离散罐罐盖中心穿过并延伸至离散罐底部中心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管从离散罐罐盖中心穿过并延伸至离散罐内壁,且不与离散罐内壁接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离散罐为圆鼓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料管沿着圆鼓形离散罐的腰线延伸。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对技术而言,改变出料口的位置,并修改离散罐的旋转方向,再结合材料进入离散罐后的重力的作用,使得脱泡处理效果明显强于现有ZL201320883507.7中的装置,并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面视图;其中:1是电机;2是溢流口;3是观察视窗;4是真空腔;5是气相排出管口;6是出料管;7是离散罐;8是进料管;9是轴承;10是传动主轴;11是轴承;12是带轮;13是传动皮带;14是排料接管;15是单向阀;16是真空表;17是进料阀;18是进料接管;19是盖孔。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如图1、图2所示,进料管8和出料管6固定在真空腔4上,且穿过离散罐7前端伸到离散罐7内部;真空腔4通过密封垫圈和轴承9、11与传动主轴10相连,传动主轴10伸到真空腔4内,离散罐7锁紧在传动主轴10上;传动主轴10将电机传送的转动,通过皮带13和带轮12附加到离散罐7上,使原料经过进料接管18源源不断地通过进料管8流入到离散罐7的中心的底部位置,原料从离散罐7获得足够的动能后不断地向外侧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薄膜分离出原料内部的气泡相,从气相排出管5将气泡排出;出料管6通过离散罐7中间伸到离散罐7内到接近内壁外侧处,原料经充分搅拌分离出来其中的气泡后,在此处堆积由出料管6在下方收集后,经过单向阀15后排出到排料接管14;离散罐7为圆鼓形,利于存储较多的脱气后原料,便于出料管收集。如图2所示,材料通过进料管8进入到离散罐7中心位置,在离散罐进行顺时针旋转的同时,材料受到地心引力和离散罐旋转的双重作用,会在出料管6的管口位置积存,此时脱泡后的材料量和品质明显优于ZL201320883507.7装置,且避免了成品材料进入出料管瞬间的二次冲击气泡的产生。故而该专利在处理的品质和效率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设置在真空腔内的离散罐、设置在真空腔外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一根穿入真空腔的转动轴带动离散罐转动,所述离散罐的罐口处设置有盖,所述真空腔外壁上设置有穿过真空腔和盖伸入到离散罐内进料管、出料管和与抽气泵相连的气相排出管,所述气相排出管与真空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罐的罐口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离散罐罐盖以平行与水平面的中心轴线将离散罐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出料管的管口设置在离散罐的下面部分,且出料口与出料管构成夹角,所述离散罐顺时针旋转,所述出料管的管口面向离散罐的旋转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重力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设置在真空腔内的离散罐、设置在真空腔外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一根穿入真空腔的转动轴带动离散罐转动,所述离散罐的罐口处设置有盖,所述真空腔外壁上设置有穿过真空腔和盖伸入到离散罐内进料管、出料管和与抽气泵相连的气相排出管,所述气相排出管与真空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罐的罐口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离散罐罐盖以平行与水平面的中心轴线将离散罐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出料管的管口设置在离散罐的下面部分,且出料口与出料管构成夹角,所述离散罐顺时针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强曾青松陈凯范琪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世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