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445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电路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受空间密度限制信号过孔间串扰解决方式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在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过孔之间的串扰以及信号线与其他信号过孔之间的正交串扰,进而降低了系统的串扰,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单板密度及信号速率的提升,系统串扰已经成为制约系统设计的瓶颈。串扰,顾名思义是一组有效信号对另一组有效信号的影响;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主要的串扰源头来自于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下PCB上扇出过孔阵列处的串扰、PCB上传输线间的串扰以及连接器压接过孔阵列处的串扰。其中PCB上传输线间的串扰,最容易改善,因为传输线间的串扰形式是2维或者是2.5维结构,且布线空间是开放的,只要适当拉开间距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信号过孔处的串扰是3维的,且IC以及连接器信号过孔之间都有固定的pitch(间距),这不仅导致了Z轴上的串扰,同时也导致XY面上的串扰。其中,过孔阵列的平面示意图及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其中Lpitch表示信号过孔的横向间距,Hpitch表示信号过程的纵向间距,一个单独的孔表示地过孔,如图1所述的1,与扇出线连接的孔表示信号过孔,如图1中所示的2,图中所示的3为扇出线。当前采用主要降串扰措施就是缩短孔径及使用较细的扇出线;但受出线层数的数量的限制,虽然缩短孔径改善效果有效,而一味的使用较细的扇出线,因加工限制,改善空间有限,且细线会带来走线阻抗的更大波动,带来SI(SignalIntegrity,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故以上两种改善措施都因受空间密度的影响,改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受空间密度限制信号过孔间串扰解决方式效果较差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包括: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在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其中,在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包括:在被串扰信号过孔和与其相邻的走线之间设置屏蔽面,屏蔽面平行于被串扰信号过孔以及与被串扰信号过孔相邻的走线。其中,屏蔽面包括一个延伸部,延伸部与屏蔽面垂直,延伸部用于与与屏蔽面相邻的地过孔中的一个地过孔相连。其中,屏蔽面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延伸部分别位于屏蔽面的两端,两个延伸部均与屏蔽面垂直,两个延伸部用于与屏蔽面相邻的两个地过孔相连。其中,屏蔽面的长度至少为被串扰的信号过孔的横向间距Lpitch,屏蔽面的高度不小于信号阵列中最长的信号过孔的孔径长度。其中,屏蔽面的厚度不小于0.5盎司/平方英尺。其中,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包括:根据信号阵列中的信号过孔的出线方向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之前,根据连接管脚与待连接芯片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出线方向;如果第一出线方向的数目多于一个,则排除第一出线方向中的可出线间距不满足实际出线间距的出线方向,在剩余的出线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作为实际出线方向;如果第一出线方向的数目为一个,则确定第一出线方向为实际出线方向。其中,上述屏蔽面为金属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电路板的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有屏蔽面。其中,上述屏蔽面被设置于被串扰信号过孔和与其相邻的走线之间,屏蔽面平行于被串扰信号过孔以及与被串扰信号过孔相邻的走线。其中,上述屏蔽面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至少一个延伸部与屏蔽面垂直,至少一个延伸部用于与屏蔽面相邻的地过孔中的至少一个地过孔相连。其中,上述屏蔽面的长度至少为被串扰的信号过孔的横向间距Lpitch,屏蔽面的高度不小于信号阵列中最长的信号过孔的孔径长度。其中,上述屏蔽面是厚度不小于0.5盎司/平方英尺的金属片。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过孔之间的串扰以及信号线与其他信号过孔之间的正交串扰,进而降低了系统的串扰,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过孔阵列的平面示意图;图2相关技术中过孔阵列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屏蔽面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屏蔽面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屏蔽面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屏蔽面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提供的连接器出现方向分析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例1中提供的连接器串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思想进行阐述:针对具有固定过孔阵列的信号过孔区域,串扰的产生主要包括信号过孔孔径之间的XY面及Z轴上的串扰以及信号过孔与扇出走线(简称走线)之间的XY面上的正交串扰。分析以上该两种串扰的形成,一种是Z轴上孔径间的串扰,另一种是XY面上扇出线与过孔之间、过孔与过孔之间的串扰,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用于隔离Z轴以及XY平面上串扰的方法是在设计一个隔离平面(也称屏蔽面),其中图3是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改善后的信号过孔阵列平面图,图4是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改善后的信号过孔阵列立体图,其中,图3和图4中所示的标号4即为隔离平面。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图5是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501: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根据信号阵列中的信号过孔的出线方向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其中,出线方向的具体确定方法包括:在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之前,根据连接管脚与待连接芯片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出线方向;如果第一出线方向的数目多于一个,则排除第一出线方向中的可出线间距不满足实际出线间距的出线方向,在剩余的出线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作为实际出线方向;如果第一出线方向的数目为一个,则确定第一出线方向为实际出线方向。步骤502:在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其中,在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在被串扰信号过孔和与其相邻的走线之间设置屏蔽面,如图3或图4所示,该屏蔽面平行于被串扰信号过孔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在所述第一串扰路径以及所述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信号过孔间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在所述第一串扰路径以及所述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串扰路径以及所述第二串扰路径的交集区域内设置屏蔽面,包括:在被串扰信号过孔和与其相邻的走线之间设置屏蔽面,所述屏蔽面平行于所述被串扰信号过孔以及与所述被串扰信号过孔相邻的走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面包括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屏蔽面垂直,所述延伸部用于与与所述屏蔽面相邻的地过孔中的一个地过孔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面包括两个延伸部,所述两个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屏蔽面的两端,所述两个延伸部均与所述屏蔽面垂直,所述两个延伸部用于与所述屏蔽面相邻的两个地过孔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面的长度至少为被串扰的信号过孔的横向间距Lpitch,所述屏蔽面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信号阵列中最长的信号过孔的孔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面的厚度不小于0.5盎司/平方英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包括:根据信号阵列中的信号过孔的出线方向确定信号阵列中走线与信号过孔的第一串扰路径,以及确定信号过孔之间的第二串扰路径。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马峰超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