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331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属于线路板领域。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绝缘层、芯板、以及导热层,线路层分为上线路层与下线路层,两层所述绝缘层分别与所述上线路层的下表面、所述下线路板的上表面的连接,所述芯板位于两个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导热层包括两个导热夹层、导热竖层,所述导热夹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芯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绝缘层、所述芯板连接,所述导热竖层固定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增加了导热层,可以将线路板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地导出至线路板之外,增强产品的散热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
技术介绍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除了指示时间之外,还具有提醒,导航及交互等一种或多种功能。智能手表作为一种穿戴设备,必须要做到轻薄。然而在智能手表做成轻薄了之后,其内部的线路板也必须要做成轻薄型的。当线路板做轻薄了之后,随着其面积的缩小,其散热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线路板上的元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对其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烧坏元件,使得手表无法工作。同时,因为智能手表是一种穿戴设备,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也会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影响用户体验。中国专利文献CN205611053U公布了一种超薄智能手机用线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电路板主体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的顶层、芯板和底层,顶层和芯板之间、芯板和底层之间均设有PP绝缘层,顶层设有表面贴装元件;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有贯穿整个电路板主体的过孔、贯穿芯板、PP绝缘层和底层的盲孔以及贯穿芯板的埋孔;所述芯板包括上芯板和下芯板,上芯板和下芯板接触面为锯齿波状接触面。该设备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但对于智能手表这一类穿戴设备来说,该线路板的散热能力还不足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其能够满足线路板在表面积小、元件紧凑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散热的要求,并且具有轻薄,可靠性高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绝缘层、芯板、以及导热层,线路层分为上线路层与下线路层,上线路层位于最顶端,下线路层位于最低端,两个绝缘层分别与所述上线路层的下表面、所述下线路层的上表面的连接,所述芯板位于两个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线路板本体还包括用于所述线路层散热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括两个导热夹层、导热竖层,所述导热夹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芯板之间,两个所述导热夹层中的一个所述导热夹层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所述绝缘层的一侧面、所述芯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粘接连接,所述导热竖层固定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一侧壁上。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竖层两侧均设置有包边结构,两个所述包边结构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线路层的上外表面、下外表面相接触。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夹层与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处等间距地设置有矩形波锯齿。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夹层与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处等间距地设置有梯形波锯齿。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烯板或铜板。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过孔,所述过孔贯穿所述线路板本体。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20至25微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加装了导热层,具有更强的导热能力,其导热夹层与导热竖层立体配合,可以将元件工作时,各个位置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线路板外,使得智能手表即使在高强度使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在正常温度,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路层,11、上线路层,12、下线路层,2、绝缘层,3、芯板,4、导热层,41、导热夹层,411、矩形波锯齿,412、梯形波锯齿,42、导热竖层,421、包边结构,5、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绝缘层2、芯板3、以及导热层4,线路层分为上线路层11与下线路层12,上线路层11位于最顶端,下线路层12位于最低端,两个绝缘层2分别与上线路层11的下表面、下线路层12的上表面的连接,芯板3位于两个绝缘层2之间,线路板本体还包括用于线路层散热的导热层4,导热层4括两个导热夹层41、导热竖层42,导热夹层41位于绝缘层2与芯板3之间,两个导热夹层41中的一个导热夹层41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绝缘层2的一侧面、芯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粘接连接,导热竖层42固定于线路板本体的一侧壁上。为了使得线路板能够承载元件以及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进一步的,导热竖层42两侧均设置有包边结构421,两个所述包边结构421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线路层1的上外表面、下外表面相接触,设置了包边结构421可以使得线路板各个层次更为紧密,而且散热性能也更强。为了使得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之间能够紧密配合,进一步的,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的接触处等间距地设置有矩形波锯齿411,这样做了以后,即使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脱落。为了使得导热层4的导热性能好,进一步的,导热层4为石墨烯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能,而且质量较轻,适合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为了使得线路板的双面都能布置元件并且能够导通,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以导通上下两面过孔5,过孔5贯穿整个线路板板体,上下两线路层的元件可以通过过孔5连通,大大增强了线路板的实用性。为了使得导热层4加入不会影响导热层4的厚度,进一步的,导热层44的厚度设置为20至25微米,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散热要求使用20至25微米区间的板。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绝缘层2、芯板3、以及导热层4,线路层分为上线路层11与下线路层12,上线路层11位于最顶端,下线路层12位于最低端,两个绝缘层2分别与上线路层11的下表面、下线路层12的上表面的连接,芯板3位于两个绝缘层2之间,线路板本体还包括用于线路层散热的导热层4,导热层4括两个导热夹层41、导热竖层42,导热夹层41位于绝缘层2与芯板3之间,两个导热夹层41中的一个导热夹层41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绝缘层2的一侧面、芯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粘接连接,导热竖层42固定于线路板本体的一侧壁上。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得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之间能够紧密配合,进一步的,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的接触处等间距地设置有梯形波锯齿412,设置有梯形波锯齿412,使得导热夹层41与绝缘层2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更加不容易掉落。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1)、绝缘层(2)、以及芯板(3),线路层(1)分为上线路层(11)与下线路层(12),上线路层(11)位于最顶端,下线路层(12)位于最低端,两个绝缘层(2)分别与所述上线路层(11)的下表面、所述下线路层(12)的上表面的连接,所述芯板(3)位于两个所述绝缘层(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本体还包括用于所述线路层(1)散热的导热层(4);所述导热层(4)包括两个导热夹层(41)、导热竖层(42);所述导热夹层(41)位于所述绝缘层(2)与所述芯板(3)之间;两个所述导热夹层(41)中的一个所述导热夹层(41)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所述绝缘层(2)的一侧面、所述芯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粘接连接;所述导热竖层(42)固定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一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专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包括线路层(1)、绝缘层(2)、以及芯板(3),线路层(1)分为上线路层(11)与下线路层(12),上线路层(11)位于最顶端,下线路层(12)位于最低端,两个绝缘层(2)分别与所述上线路层(11)的下表面、所述下线路层(12)的上表面的连接,所述芯板(3)位于两个所述绝缘层(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本体还包括用于所述线路层(1)散热的导热层(4);所述导热层(4)包括两个导热夹层(41)、导热竖层(42);所述导热夹层(41)位于所述绝缘层(2)与所述芯板(3)之间;两个所述导热夹层(41)中的一个所述导热夹层(41)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所述绝缘层(2)的一侧面、所述芯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粘接连接;所述导热竖层(42)固定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一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卓李作诗
申请(专利权)人:信丰迅捷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