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转向滑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工作的移动转向滑车。
技术介绍
目前输电线路通道走廊可选择的路径越来越少,跨越大山大岭,大江大河也不在少数,因此杆塔位置高差大、档距大,导线地线弧垂大,在运行中导地线断股和防震锤位移时有发生。这样的缺陷需要及时处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塔头挂点距导线、地线弧垂最低点的高差很大,导地线的倾角大,使用传统单线飞车,会造成飞车倾斜,单轮受力。作业人员出线后要返回到塔头全为爬坡,体力消耗大,为了使作业人员顺利返回到塔头,必须在塔头用绳子牵引。但是没有固定的支点,直接将牵引绳系在飞车上,飞车受牵引后由于单轮受力没有固定的方向就会摆动,摆动的幅度大,飞车滑轮以外的部分与导、地线发生摩擦,行动不畅,重侧将导地线刮伤。目前线路作业中使用的导向滑车主要是单点固定,一端是滑轮,一端是挂钩,挂钩只能固定在牢固的构件上,无法根据现场作业需要灵活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转向滑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移动转向滑车,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和转 ...
【技术保护点】
移动转向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和转向轴(3);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滑轮(101)和第一滑轮架,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滑轮(201)和第二滑轮架;所述第一导向滑轮(101)铰接在所述第一滑轮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滑轮(201)铰接在所述第二滑轮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滑轮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滑轮架锁紧或打开的第一插销(102),所述第一插销(102)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一端上并绕该端实现360度转动;所述第二滑轮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滑轮架锁紧或打开的第二插销(202),所述第二插销(202)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二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转向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和转向轴(3);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滑轮(101)和第一滑轮架,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滑轮(201)和第二滑轮架;所述第一导向滑轮(101)铰接在所述第一滑轮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滑轮(201)铰接在所述第二滑轮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滑轮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滑轮架锁紧或打开的第一插销(102),所述第一插销(102)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一端上并绕该端实现360度转动;所述第二滑轮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滑轮架锁紧或打开的第二插销(202),所述第二插销(202)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二端上并绕该端实现360度转动;导线或地线穿设在所述第一滑轮架内并顶着所述第一导向滑轮(101),牵引绳穿设在所述第二滑轮架内并顶着所述第二导向滑轮(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转向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架包括第一滚动轴(103)、以及两片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04);所述第一滚动轴(1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片所述第一支撑板(10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插销(1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片所述第一支撑板(104)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插销(102)中部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一端上并绕该端实现360度转动,所述第一导向滑轮(101)套设在所述第一滚动轴(103)上;所述第二滑轮架包括第二滚动轴(203)、以及两片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04);所述第二滚动轴(2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片所述第二支撑板(20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插销(2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片所述第二支撑板(20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插销(202)中部铰接在所述转向轴(3)的第二端上并绕该端实现360度转动,所述第二导向滑轮(201)套设在所述第二滚动轴(20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转向滑车,其特征在于:两片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04),其中一片所述第一支撑板(104)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6),另一片所述第一支撑板(104)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卡槽(105);所述第一插销(102)的一端设置有螺帽,其另一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06)后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05)内,所述第一卡槽(105)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插销(102)锁紧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军,李欢,梁耐心,王锦海,贺敏恒,陈盛,张敬林,谭晓明,蓝庆方,周道棒,陈爽,李伟性,张富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