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29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合部的紧固力的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一种电线(13、16)的接合结构,其由单芯导体(11)和柔软导体(14)接合而成,单芯导体(11)由1个金属棒构成,柔软导体(14)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并具有比单芯导体(11)高的折弯性,形成在单芯导体(11)的端部上的夹持部(20)以从与电线(13、1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将柔软导体(14)夹住的状态被接合。通过这种构成,即使柔软导体(14)摆动,由于柔软导体(14)不会与单芯导体(11)发生剥离,所以能够提高接合部(17)的紧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在搭载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电线束中,已知有将绞合线电线与单芯电线接合的电线束,单芯电线用绝缘包覆部将由1个金属棒构成的单芯导体包围而成,绞合线电线例如用绝缘包覆部将由多个金属线材捻合而成的绞合线导体包围而成。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单芯电线与绞合线电线接合而成的电线束,以便在搭载于车辆中不需要柔软性的部位使用单芯电线,而在与机器等连接而需要柔软性的部位使用绞合线。单芯电线与绞合线电线通过以下方式接合而成:在单芯电线的末端部从绝缘包覆部露出的单芯导体与在绞合线电线的末端部从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绞合线导体沿与两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重叠在一起并通过超声波熔接而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1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具有上述构成的电线的接合部具有如下特性:尽管电线的接合部相对于电线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较强,但是电线的接合部相对于与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作用力(剥离方向的力)较弱。于是,存在如下情况:像上述绞合线电线那样具有高折弯性的电线容易摆动,通过电线摆动,有时沿剥离方向的力会作用于接合部。若沿剥离方向的力作用于接合部,则有可能会引起接合部的剥离,所以期望有应付的对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合部的紧固力的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线的接合结构,其由单芯导体和柔软导体接合而成,所述单芯导体由1个金属棒构成,所述柔软导体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并具有比所述单芯导体高的折弯性,形成在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部上的夹持部以从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将所述柔软导体夹住的状态被接合。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具备:单芯电线,其具有由1个金属棒构成的单芯导体;柔软电线,其具有柔软导体,该柔软导体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并具有比所述单芯导体高的折弯性;以及所述的电线的接合结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柔软导体摆动,由于柔软导体不会与单芯导体发生剥离,所以能够提高接合部的紧固力。附图说明图1是将实施例1的电线束中的电线的接合部的附近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2是将电线的接合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处于将单芯电线与绞合线电线接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处于已将单芯电线与绞合线电线接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处于已将绞合线导体插入到单心导体的夹持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处于已将绞合线导体插入到单心导体的夹持部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沿A-A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将绞合线导体插入到单心导体的夹持部的状态下设置于模具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在将绞合线导体插入到单心导体的夹持部的状态下设置于模具的状态的、相当于图7的沿B-B线的位置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处于闭合模具从而将单芯导体与绞合线导体压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处于闭合模具从而将单芯导体与绞合线导体压接的状态的、相当于图9的沿C-C线的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处于单芯导体与绞合线导体已被压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处于将绞合线导体插入到单心导体的夹持部的状态的电线的接合部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处于单芯导体与绞合线导体已被压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电线的接合结构中,所述夹持部也可以通过从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面沿轴向加入分割面从而将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部分割成多个而形成。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线的接合结构中,所述夹持部也可以通过在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面开孔而形成。<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11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的电线束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等车辆,将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机器和搭载于车辆的后部的机器之间连接。本实施例的电线束具有多根(本实施例为3根)导电线10。多根导电线10一并被插通到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下的屏蔽管30内。屏蔽管30的大部分在车辆的地板下沿前后方向延伸,屏蔽管30的前后两端部配置于车箱内。屏蔽管30由金属制(例如铝或铝合金制)的长条的管构成。屏蔽管30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状,屏蔽管30沿规定的配管路径被弯曲加工。屏蔽管30的前后两端部连接有编组部件31,且用屏蔽管30或者编组部件31包围导电线10的全长来遮蔽噪声。编组部件31通过将导电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而形成,并具有良好的折弯性。编组部件31被敛紧环32敛紧于屏蔽管30的端部。编组部件31被具有良好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33包围及保护。外装部件33例如由合成树脂制的波纹管等构成。在外装部件33与屏蔽管30之间安装有索环34。索环34通过橡胶材形成为筒状,一端侧与屏蔽管30密合,另一端侧与外装部件33密合。索环34被捆束带等固定部件35捆紧固定于屏蔽管30以及外装部件33。导电线10通过将单芯电线13和绞合线电线(柔软电线)16沿长度方向连接而成,单芯电线13通过用绝缘包覆部12将由一个金属棒构成的单芯导体11包围而成,绞合线导体(柔软导体)14通过将多个金属线材捻合而成。单芯导体11通过铜或铜合金、或者铝或铝合金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状。绞合线导体14由铜或铜合金、或者铝或铝合金形成,绞合线导体14具有比单芯导体11高的折弯性。绞合线电线16的外径尺寸大于单芯电线13的外径尺寸。导电线10具有接合部17,接合部17将单芯导体11和绞合线导体14接合,单芯导体11在单芯电线13的末端部从绝缘包覆部12露出,绞合线导体14在绞合线电线16的末端部从绝缘包覆部15露出。接合部17被热收缩管等保护管18包覆。如图2所示,单芯导体11与绞合线导体14以形成于单芯导体11的端部的夹持部20从与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将绞合线导体14夹住的状态被接合。夹持部20通过从单芯导体11的端面沿轴向加入分割面从而将单芯导体11的端部分割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而形成。分割面被加入到单芯导体11的径向的中心,单芯导体11的端部沿径向被分割成两半。夹持部20形成为以单芯导体11的中心线为基准对称的形状。夹持部20具有将绞合线导体14夹住的一对夹持片21(参照图3)。夹持片21在接合之前的状态下具有将单芯导体11分割成一半的、大致半圆形截面。一对夹持片21具备对置部22和倾斜部23,对置部22以形成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对置,倾斜部23从对置部22朝单芯导体11的中心侧倾斜。一对夹持片21中的对置部22的对置面被设为与绞合线导体14接合的接合面24。接合面24是平坦的面,在一对夹持片21中形成为大致平行。接合面2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在接合之前的状态下与单芯导体11的直径尺寸相同。在一对夹持片21之间形成有插入空间25,在插入空间25中插入绞合线导体14。插入空间25在单芯导体11的顶端侧以及左右两侧开口。插入空间25具有与绞合线导体14的直径尺寸(粗度)匹配的大小。接着,对将单芯电线13与绞合线电线16接合的作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单芯导体11的端部形成夹持部20。在单芯电线13的末端部将绝缘包覆部12去除,将所露出的单芯导体11的端部分割成两半从而形成夹持部20。另外,在绞合线电线16的末端部将绝缘包覆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电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的接合结构,其由单芯导体和柔软导体接合而成,所述单芯导体由1个金属棒构成,所述柔软导体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并具有比所述单芯导体高的折弯性,形成在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部上的夹持部以从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将所述柔软导体夹住的状态被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1 JP 2016-2202561.一种电线的接合结构,其由单芯导体和柔软导体接合而成,所述单芯导体由1个金属棒构成,所述柔软导体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并具有比所述单芯导体高的折弯性,形成在所述单芯导体的端部上的夹持部以从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将所述柔软导体夹住的状态被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的接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木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