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475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主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第二工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主节流装置和辅节流装置流至第二制冷剂流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流机构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存在的节流噪声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集装箱在冷冻工况下,箱内温度最低可达到-30℃,而箱外由于是海洋运输环境,温度最高可达到50℃以上。因此集装箱制冷系统需要在高压差的工况下可靠运行。目前的集装箱制冷系统大多采用压差供液的方式。在高压差工况下,由于制冷系统的吸气量少,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少,节流装置的开度将变得很小,此时,节流装置将会产生啸叫声,严重影响制冷系统的用户体验。另外,集装箱制冷系统在开始降温时,箱内外的温度可能均是40℃左右,甚至更高,此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很大。在节流装置的开度开到最大时,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吸气过热度依然很大,造成蒸发器供液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存在的节流噪声较大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主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所述主节流装置和所述辅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进一步地,所述主节流装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与所述主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辅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上,所述主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路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断开;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路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一流路的通断的第一通断阀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二流路的通断的第二通断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于所述主节流装置与所述辅节流装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之间的第三通断阀。进一步地,所述主节流装置包括膨胀阀或毛细管;和/或,所述辅节流装置包括膨胀阀或毛细管。进一步地,所述节流机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分别通过所述主节流装置和所述辅节流装置流向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进一步地,所述节流机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分别通过所述主节流装置和所述辅节流装置流向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所述辅节流装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辅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之间的第三流路,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三流路断开;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路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三流路连通。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节流机构和蒸发器,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集装箱制冷系统。基于本技术提供的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主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第二工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主节流装置和辅节流装置流至第二制冷剂流通口。本技术的节流机构用于制冷系统时,在制冷系统处于高压差工况时可以控制节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从而使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先通过辅节流装置进行一次节流降低其压力,然后再通过主节流装置进行节流,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只经过膨胀阀进行一次节流存在的噪声较大的问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机构;31-主膨胀阀;32-毛细管;33-第一通断控制阀;34-第二通断控制阀;35-第三通断控制阀;4-蒸发器;5-储液器;6-干燥过滤器;7-板式换热器;8-膨胀阀;9-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流机构3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FI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FO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主节流装置流至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第二工作状态,控制装置从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节流机构和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主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所述主节流装置和所述辅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制冷剂流通口和第二制冷剂流通口且包括主节流装置、辅节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节流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主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进入所述节流机构的制冷剂通过串联的所述主节流装置和所述辅节流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流装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通口与所述主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辅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上,所述主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路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断开;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流路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一流路的通断的第一通断阀(33)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二流路的通断的第二通断阀(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阀(34)设置于所述主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辅节流装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奎代咪咪刘幸杨虹谢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