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467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属于起重机械领域。起重机保温系统设置为包括门架、保温装置和柔性保温门,并且保温装置设置在门架上,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开口,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导轨,导轨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导轨的第一部分位于保温装置的底部对应开口的位置,导轨的第二部分位于保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柔性保温门活动设置在导轨上,柔性保温门能够沿导轨移动,柔性保温门沿第一导轨移动时,开口开启,当柔性保温门沿第二导轨移动时,开口关闭。不需要在保温装置底部为柔性保温门预留多余的空间,达到了减小柔性保温门所占有的空间,减小保温装置整体占有的空间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起重机的的应用日趋广泛,对起重机设备的附加要求也越来越多。对于一些需要起重低温被吊物的起重机来说,为了减少被吊物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起重机上会设置保温系统,而这种保温系统一般都会设置被吊物进出保温系统的保温门设置。当前的保温门一般采用平推门的结构形式,平推门设置在保温系统底部,平推门至少包括两扇门,推动其中一扇门至与另外一扇门重合时,平推门开启,推动其中一扇门回到初始位置时,平推门关闭。但这种保温门在使用时存在一个问题,平推门要求保温系统底部至少要留有两扇门的安装空间,这样会导致保温系统占用空间过大,存在空间冗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起重机保温系统中,保温门所占用空间过多造成的保温系统空间冗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保温系统包括门架、保温装置和柔性保温门,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导轨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导轨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所述柔性保温门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柔性保温门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将所述开口封闭或敞开。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保温门包括骨架和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柔性保温层,所述骨架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和多块连接板,每个所述骨架单元均包括支撑杆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滚轮,各个所述骨架单元的支撑杆通过所述滚轮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导轨上,每块所述连接板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块所述连接板。可选地,所述导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各个所述骨架单元的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滚轮,每根所述支撑杆上的两个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沿所述导轨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导轨延伸的止挡条,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和所述止挡条之间,所述第二导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结构相同。可选地,所述起重机保温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柔性保温门沿所述导轨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绞车和第二驱动绞车,所述第一驱动绞车的牵引绳和所述第二驱动绞车的牵引绳均与所述柔性保温门连接,在沿所述导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驱动绞车的牵引绳的牵引方向和所述第二驱动绞车的牵引绳的牵引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牵引绳为凯夫拉绳导轨导轨。可选地,所述柔性保温层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可选地,所述导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为0.4m~0.6m。可选地,所述保温装置呈长方体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起重机保温系统设置为包括门架、保温装置和柔性保温门的形式,将保温装置设置在门架上,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开口,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导轨,导轨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导轨的第一部分位于保温装置的底部对应开口的位置,导轨的第二部分位于保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柔性保温门活动设置在导轨上,柔性保温门能够沿导轨移动,柔性保温门沿导轨的第一部分移动时,开口开启,当柔性保温门沿导轨的第二部分移动时,开口关闭。不需要在保温装置底部为柔性保温门预留多余的空间,达到了减小柔性保温门所占有的空间,减小保温装置整体占有的空间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保温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保温门骨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如下:1-门架,11-框架结构,12-门腿,2-保温装置,3-柔性保温门,31-骨架,312-连接板,313-支撑杆,314-滚轮,315-连接孔,32-柔性保温层,4-导轨,41-导轨的第一部分,42-导轨的第二部分,411-导向槽,412-止挡条,43-第一导轨,431-导轨单元,432-法兰,433-导向槽,434-止挡条,44-第二导轨,5-驱动机构,51-第一驱动绞车,52-第二驱动绞车,511-第一驱动绞车的牵引绳,521-第二驱动绞车的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保温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起重机保温系统包括门架1、保温装置2和柔性保温门3,保温装置2设置在门架1上,保温装置2的底部设有开口,保温装置上2设置有导轨4,导轨4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导轨4的第一部分41位于保温装置2的底部对应开口的位置,导轨4的第二部分位42于保温装置2的外侧壁上,柔性保温门3活动设置在导轨4上,柔性保温门3能够沿导轨4移动以将开口封闭或敞开。采用以上结构,当柔性保温门沿导轨的第一部分移动时,开口开启,当柔性保温门沿导轨的第二部分移动时,开口关闭。不需要在保温装置底部为柔性保温门预留多余的空间,达到了减小柔性保温门所占有的空间的目的,减小了保温装置整体占有的空间体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门架1的结构可包括框架结构11与门腿12,门腿12设置在框架结构11的四角处。采用这种对称的门架结构,有利于减少重物提升过程中的重心偏移情况,使得重物更加平稳。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温装置2呈长方体型,这种结构的保温装置较易制作并且容易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保温装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制作为其他形状,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导轨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可以为0.4m~0.6m,在导轨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处设置一定曲率有利于滚轮能够顺利在导轨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为0.5m。如图1所示,起重机保温系统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设置在门架1上,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柔性保温门3沿导轨4移动,驱动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柔性保温门3的开启和关闭。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绞车51和第二驱动绞车52,第一驱动绞车51的牵引绳511和第二驱动绞车52的牵引绳511均与柔性保温门3连接,在沿导轨的方向上,第一驱动绞车51的牵引绳511的牵引方向和第二驱动绞车52的牵引绳521的牵引方向相反。第一驱动绞车与第二驱动绞车的设置有利于平稳拉动柔性保温门3,避免柔性保温门3在拉动过程中产生摆动。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绳511为凯夫拉绳,采用这种材料的牵引绳具有较高的耐低温性能,能够延长牵引绳的寿命。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保温门骨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柔性保温门3包括骨架31和设置在骨架上的柔性保温层32,骨架31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和多块连接板312。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保温系统包括门架、保温装置和柔性保温门,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导轨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导轨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所述柔性保温门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柔性保温门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将所述开口封闭或敞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保温系统包括门架、保温装置和柔性保温门,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导轨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导轨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保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所述柔性保温门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柔性保温门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将所述开口封闭或敞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保温门包括骨架和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柔性保温层,所述骨架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和多块连接板,每个所述骨架单元均包括支撑杆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滚轮,各个所述骨架单元的支撑杆通过所述滚轮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导轨上,每块所述连接板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块所述连接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各个所述骨架单元的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滚轮,每根所述支撑杆上的两个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小剑王爽胡茂张晓闯蔡智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