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慧专利>正文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4229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废水增压泵、泥砂旋流器、快速聚接分离器、中间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箱设有2个出水口,分别为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中间水箱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中间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缝隙,上出水口和中间水箱的入水口位于挡板的同一侧,所述下出水口位于挡板的另一侧,第一支路依次与树脂吸附柱、微滤膜分离装置相连接;第二支路依次与精度聚接器和油水过滤器相连接,中间水箱设置挡板,有效分离乳化程度不同的油水,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水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主要包括油田废水,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废水,油轮的压舱水、洗舱水、机舱水,油罐车的清洗水等。为防止含油废水造成污染和危害,中国规定地面水中石油(包括煤油、汽油)最高容许浓度为0.3毫克/升。处理后的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是水中含油<15ppm。根据对油田污水处理程度和水质要求的不同,通常将污水处理技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般来说一级处理属于预处理,二级处理能除去90%左右可降解有机物和90%~95%的固体悬浮物。然而对于重金属毒物和生物难以降解有机物高碳化合物以及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出现氮、磷难以完全除去,尚需进行三级处理。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首先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不容易移动,安装使用比较困难;其次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产水含油率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油水分离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与外部油水池连接的废水增压泵,所述废水增压泵与泥砂旋流器的下端连接,泥砂旋流器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中间水箱设有2个出水口,分别为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油水分离系统还设有2个中间水泵,上出水口与其中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一支路,下出水口与另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二支路,所述中间水箱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中间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1-2cm的缝隙,上出水口和中间水箱的入水口位于挡板的同一侧,所述下出水口位于挡板的另一侧,所述上出水口与挡板的上端平齐,所述下出水口位于中间水箱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路依次与树脂吸附柱、微滤膜分离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依次与精度聚接器和油水过滤器相连接。优选地,挡板倾斜设置。优选地,挡板的倾斜角度为15-40°优选地,挡板的上端与中间水箱的顶面密封连接。优选地,中间水箱的入水口位于中间水箱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中间水箱设置挡板,有效分离乳化程度不同的油水,乳化程度低或者未乳化的油由于密度较小,漂浮在水箱上部,乳化程度高的油位于水箱底部,两种油由不同的出水口排出,进入不同的支路进行针对性的后续分离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水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水增压泵;2—泥砂旋流器;3—快速聚接分离器;4—中间水箱;41—入水口;42—上出水口;43—下出水口;44—挡板;6—树脂吸附柱;7—微滤膜分离装置;8—精度聚接器;9—油水过滤器;10—电控仪表机构;1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与外部油水池连接的废水增压泵1,废水增压泵1与泥砂旋流器2的下端连接,泥砂旋流器2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快速聚接分离器3的输入端相连接;快速聚接分离器3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中间水箱4的入水口41连接,中间水箱4设有2个出水口,分别为上出水口42和下出水口43,油水分离系统还设有2个中间水泵(图中未示出),上出水口42与其中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一支路,下出水口43与另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二支路,中间水箱4内设有挡板44,挡板44与中间水箱4的底面之间设有1-2cm的缝隙,优选为1.5cm,上出水口42和中间水箱4的入水口41位于挡板44的同一侧,下出水口43位于挡板44的另一侧,挡板44倾斜设置,挡板44的倾斜角度α为15-40°,挡板44的上端与中间水箱4的顶面密封连接。中间水箱4的入水口41位于中间水箱4的中间位置处,即中间水箱4的高度方向中点处,上出水口41与挡板44的上端平齐,下出水口43位于中间水箱4的底面上,第一支路依次与树脂吸附柱6、微滤膜分离装置7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依次与精度聚接器8和油水过滤器9相连接。废水增压泵1、泥砂旋流器2、快速聚接分离器3、中间水箱4、中间水泵、树脂吸附柱6、微滤膜分离装置7、精度聚接器8和油水过滤器9均位于支架11内,安装在支架11的下框体上。本技术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过程为:首先由废水增压泵1从外部油水池中抽吸废水进入泥砂旋流器2,水中的泥砂从底部排除,由于离心作用,水中的细小油滴密度小于水,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油滴迅速向中间汇集、聚接,然后和水一起从上部进入快速聚接分离器3。快速聚接分离器3的内壁采用粗粒化材料制成;粗粒化材料具体由亲油物质材料和斥油物质材料复合形成。当含油污水由泥砂旋流器2进入粗粒化材料后,典型情况下,10微米或更小的油滴直径,可增加到1000微米甚至更大,这使水当中的油滴可以稳定上浮,其上浮速度可达50mm/s甚至更快,油水液滴就在粗粒化介质层面上发生迅速的破乳和聚集作用,油滴迅速变大,并从粗粒化介质表面脱落,实现油水分离,这一部分着重去除油水中的悬浮油和较大颗粒的乳化油部分,该部分使得废水中95%以上的油上浮分离,本技术这一部分的产水的含油量在20-50ppm。这一部分的产水进入中间水箱4,这个时候水中的油滴粒径为1-20微米的分散油,在中间水箱4中,分散油中的非乳化油和大部分乳化油漂浮于中间水箱4的上方,并通过上出水口42排出,少量乳化油沉于中间水箱4的底部,并经过挡板下方的缝隙流向下出水口43。由上出水口42排出的产水进入第一支路,通过树脂吸附柱6和微滤膜分离装置7,彻底让通过第一支路的产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由下出水口43排出的掺水乳化油含量较少,产水进入第二支路,可通过精度聚接器8和油水过滤器9来完成精细除油,使得产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与外部油水池连接的废水增压泵,所述废水增压泵与泥砂旋流器的下端连接,泥砂旋流器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箱设有2个出水口,分别为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油水分离系统还设有2个中间水泵,上出水口与其中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一支路,下出水口与另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二支路,所述中间水箱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中间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1‑2cm的缝隙,上出水口和中间水箱的入水口位于挡板的同一侧,所述下出水口位于挡板的另一侧,所述上出水口与挡板的上端平齐,所述下出水口位于中间水箱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路依次与树脂吸附柱、微滤膜分离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依次与精度聚接器和油水过滤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与外部油水池连接的废水增压泵,所述废水增压泵与泥砂旋流器的下端连接,泥砂旋流器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快速聚接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箱设有2个出水口,分别为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油水分离系统还设有2个中间水泵,上出水口与其中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一支路,下出水口与另一个中间水泵连接,为第二支路,所述中间水箱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中间水箱的底面之间设有1-2cm的缝隙,上出水口和中间水箱的入水口位于挡板的同一侧,所述下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慧
申请(专利权)人:宫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