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17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其中,轿厢本体的后壁板和侧壁板上设置的扶手,用于给进入到轿厢内的用户提供一个支撑点,便于用户手扶扶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后壁板上设置的可翻转的支撑机构,当有站立不方便或者抱小孩的用户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呈水平状态,以供站立不方便或抱小孩的用户坐,为用户提供方便和保证用户身体的平衡,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至呈竖直状态,以便节约轿厢本体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
技术介绍
曳引式垂直电梯作为常见的垂直升降工具,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办公楼、小区楼等区域,曳引式垂直电梯与液压式垂直电梯相比较具有传输高度高、加速度大、升降迅速等优点,但是,曳引式垂直电梯在升降过程中当出现故障后,容易造成轿厢升降不稳的情况,对轿厢内的正常人来说还可以保持平衡,但是对于坐着轮椅的、使用拐杖的、盲人等残疾人士或者抱小孩的人士来说,容易摔倒,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以便给残疾人士或抱小孩的人士在乘坐电梯时带来方便和安全保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包括:具有一侧开口的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相对侧的后壁板和位于所述开口延伸方向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后壁板和所述侧壁板上均设置有的扶手,在所述后壁板上设置有可翻转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的支撑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轿厢本体的后壁板和侧壁板上设置的扶手,用于给进入到轿厢内的用户提供一个支撑点,便于用户手扶扶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后壁板上设置的可翻转的支撑机构,当有站立不方便或者抱小孩的用户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呈水平状态,以供站立不方便或抱小孩的用户坐,为用户提供方便和保证用户身体的平衡,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至呈竖直状态,以便节约轿厢本体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后壁板上的安装槽,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可翻转呈水平状态的、可供用户坐的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可翻转呈竖直状态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后壁板上设置的安装槽,用于安装承载块,承载块一端铰接在安装槽内,承载块可翻转呈水平状态,便于用户坐,为客户带来方便,当不需要使用时,承载块可翻转至安装槽内,使承载块与后壁板的表面是平齐的,以便节约轿厢本体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的两竖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承载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点配合的凹孔、以致所述承载块稳定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承载块上背离供用户坐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内铰接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槽两竖直侧壁上设置的若干凸点用于与承载块两侧上设置的凹孔配合,以便将承载块稳定的容置的安装槽内,设置在承载块上的半圆槽,半圆槽内铰接的拉环,当承载块容置在安装槽内后,通过拉环,方便将承载块拉出安装槽,以便用户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扶手包括横向扶手和竖向扶手,所述横向扶手设置在所述侧壁板上,所述竖向扶手设于所述后壁板上,所述横向扶手的高度位置为所述竖向扶手的中间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扶手包括横向扶手和竖向扶手,横向扶手设置在侧壁板上,便于进入轿厢本体内后的普通用户手扶,竖向扶手设于后壁板上的,竖向扶手用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手扶,同时也方便坐在承载块上的用户手扶,以便保持用户的身体平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竖向扶手包括:多根横杆和一根竖杆,多根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竖杆上,所述相邻横杆之间的间距可供用户手穿过并将横杆置于用户的腋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竖向扶手包括多根横杆和一根竖杆,多根横杆方便不同用户的手扶,同时两相邻横杆之间的间距可供用户手穿过并将横杆置于用户的腋下,用于进一步保证用户的身体平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杆上套设有海绵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横杆上套设的海绵套管用于增加用户的舒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壁、后壁的底端均安装有踢脚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踢脚板用于对侧壁板与后壁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用于减缓轮椅用户或婴儿车用户与侧壁板和后壁板之间的碰撞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轿厢本体的底板中间设置有沿开口方向延伸的盲道,所述盲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提示盲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轿厢本体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沿开口方向延伸的盲道,盲道两端分别设置有提示盲道,便于盲人或者视力不佳的用户了解到自己在轿厢本体内的位置,为盲人或视力不佳的用户提供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其中,轿厢本体的后壁板和侧壁板上设置的扶手,用于给进入到轿厢内的用户提供一个支撑点,便于用户手扶扶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后壁板上设置的可翻转的支撑机构,当有站立不方便或者抱小孩的用户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呈水平状态,以供站立不方便或抱小孩的用户坐,为用户提供方便和保证用户身体的平衡,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机构翻转至呈竖直状态,以便节约轿厢本体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轿厢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轿厢的斜侧视整体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轿厢本体;101、开口;2、后壁板;3、侧壁板;4、扶手;41、横向扶手;42、竖向扶手;421、横杆;422、竖杆;5、支撑机构;51、安装槽;52、承载块;53、凸点;54、凹孔;55、半圆槽;56、拉环;6、踢脚板;7、盲道;8、提示盲道;9、第一按钮;10、第二按钮;11、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一侧开口101的轿厢本体1,轿厢本体1包括:位于开口101相对侧的后壁板2和位于开口101延伸方向两侧的侧壁板3,后壁板2和侧壁板3上均设置有扶手4,在后壁板2上设置有可翻转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的支撑机构5;扶手4用于给进入到轿厢本体1内的用户提供一个受力支撑点,便于用户手扶扶手4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支撑机构5用于当有站立不方便、困难或者抱小孩的用户在时,将支撑机构5翻转呈水平状态,以供站立不方便、困难或抱小孩的用户坐在支撑机构5上,为用户提供方便和保证用户身体的平衡,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机构5翻转至呈竖直状态,以便节约轿厢本体1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5包括:安装槽51和承载块52,安装槽51开设在后壁板2上,承载块52的下端铰接在安装槽51内,承载块52可翻转呈水平状态,以便供用户坐在承载块52上,承载块52可翻转呈竖直状态并容置在安装槽51内,承载块52容置在安装槽51内后,与后壁板2的表面是平齐的,以便节约轿厢本体1内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乘坐电梯。如图1与图2所示,在安装槽51的两竖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点53,在承载块52的两侧上设置有与凸点53配合的凹孔54,通过凸点53与凹孔54配合,以便将承载块52稳定的容置在安装槽51内,在承载块52上背离供用户坐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包括:具有一侧开口(101)的轿厢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轿厢本体(1)包括:位于所述开口(101)相对侧的后壁板(2)和位于所述开口(101)延伸方向两侧的侧壁板(3),所述后壁板(2)和所述侧壁板(3)上均设置有的扶手(4),在所述后壁板(2)上设置有可翻转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的支撑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包括:具有一侧开口(101)的轿厢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轿厢本体(1)包括:位于所述开口(101)相对侧的后壁板(2)和位于所述开口(101)延伸方向两侧的侧壁板(3),所述后壁板(2)和所述侧壁板(3)上均设置有的扶手(4),在所述后壁板(2)上设置有可翻转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的支撑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开设在所述后壁板(2)上的安装槽(51),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51)内的、可翻转呈水平状态的、可供用户坐的承载块(52),所述承载块(52)可翻转呈竖直状态容置在所述安装槽(5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面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51)的两竖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点(53),所述承载块(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点(53)配合的凹孔(54)、以致所述承载块(52)稳定容置在所述安装槽(51)内,所述承载块(52)上背离供用户坐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槽(55),所述半圆槽(55)内铰接有拉环(56)。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常黎洪谷王精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城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