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82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中构造有供墙体纵向钢筋置入的空腔。在预制墙体的制造过程中,只要将墙体内穿入的纵向钢筋置入到露筋槽模具的空腔中,就可以将纵向钢筋被空腔包裹的部分与外部的混凝土隔离,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露筋槽模具撤出,就在墙体内留下了容纳纵向钢筋的露筋槽,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体的露筋槽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墙体中通常包裹有横纵交错的钢筋。以预制墙体为例,在施工之前,先在工厂中用常规的墙体模具浇筑成单片墙体,在现场施工时,将多片墙体横向、纵向拼接后进行现场浇筑,拼装成完整的墙面。相邻墙体在连接时,钢筋从墙体伸出后进行绑扎,构成现浇区域,但是这样两面墙体相互分离,在浇筑后,形成的墙面整体性较差,强度较低。目前有一种带露筋槽的墙体结构,其基本构思是在墙体与中部现浇区域的接触面上设置多个露筋槽。这样纵向钢筋可以暴露在露筋槽中,用于和相邻的下方墙体顶端的纵向露出钢筋搭接,两面墙体在浇筑过程中连为一体,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露筋槽的设计虽然提高了墙体连接时的整体性,但是也增加了墙体结构的复杂度,因此如何能够在不改变预制墙体原有模具的条件下,较为快速地构造出露筋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可将墙体的纵向钢筋置入,以在浇筑完成并将模具抽出后,形成露筋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构造有供墙体纵向钢筋置入的空腔。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自主体端部连通至所述空腔的连通槽;所述主体具有弹性且所述连通槽纵向贯通所述主体,使得所述连通槽的两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彼此远离以增大连通槽的宽度,以供纵向钢筋通过所述连通槽置入所述空腔。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与所述连通槽相对的一侧面上构造有纵向贯通所述主体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被施加使所述连通槽的两侧彼此远离的外力时,在所述第一凹槽处产生弯折。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自所述主体的侧面至主体内侧逐渐变小。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V型凹槽。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沿着背离开设所述连通槽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宽。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供所述墙体横向钢筋穿过的第二凹槽。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用于形成混凝土抗剪槽的第三凹槽。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由橡胶材料制成。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墙体中露筋槽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墙体的纵向钢筋置入上述的模具的所述空腔中;(2)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墙体;(3)混凝土凝固后撤出所述模具,即形成露筋槽。本技术提供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在预制墙体的制造过程中,露筋槽模具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节使用,不用改变墙体整体模具的其他结构,只要将墙体内穿入的纵向钢筋置入到露筋槽模具的空腔中,就可以将纵向钢筋被空腔包裹的部分与外部的混凝土隔离,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露筋槽模具撤出,就在墙体内留下了容纳纵向钢筋的露筋槽,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露筋槽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主体2.空腔3.连通槽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墙体8.墙体9.露筋槽10.纵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技术,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的下文叙述中,以图1为基准来定义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下文的描述中,如涉及“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两侧”等方位词,均是以图1为基准定义的。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墙体的预制过程中,在墙体内部构造出露筋槽。当纵向钢筋暴露在露筋槽内后,方便和下方墙体顶端的纵向露出钢筋搭接,提高墙体连接后的整体性。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涉及对墙体整体外形模具的改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赘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露筋槽模具,包括主体1,主体1的形状大体上呈长条形,主体1的外轮廓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梯形,也可以是半圆形等。在主体1内部构造有一个空腔2,该空腔2用于置入墙体的纵向钢筋。空腔2大体位于主体1的中部,并在主体1的纵向上贯通以供钢筋置入(本实施例中所称主体的纵向与纵向钢筋中所述的纵向一致)。钢筋的形状大多为圆柱形,因此空腔2的截面也可以大体上呈圆形以和钢筋适配。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置入纵向钢筋并不一定是将纵向钢筋整条置入,而是至少将其用于和下层墙体伸出的纵向钢筋连接的部分置入。纵向钢筋在置入空腔2后,在墙体浇筑过程中,可以借助主体1和外部的混凝土材料隔开。在外部的墙体浇筑成型后,将主体1从混凝土材料中抽出,就可以在墙体内部形成一个槽体,槽体的外形为主体外轮廓构造出的形状,槽体的内部容纳了此前被置入的纵向钢筋,该槽体即为前述的露筋槽。纵向钢筋在置入空腔2的过程中,如果是直接穿入空腔2,可能不易对准,还可能因空腔孔径较小,与钢筋直径相近导致不易穿入的问题。为此,在空腔2的底部开设了一连通槽3,连通槽3在长度方向上沿着主体1的纵向贯通,在高度方向上自主体1的底部向主体1内部延伸,直至和空腔2导通。主体1整体上具有一定弹性,当对连通槽3的两侧的主体部分施加外掰的扭力时,连通槽3的两侧主体相互远离,连通槽3的槽口部分张开,当槽口张开的宽度大于待置入纵向钢筋的直径时,可以将纵向钢筋沿着连通槽置入到空腔2内。由于槽口张开的宽度可以变大,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纵向钢筋在置入过程中不会存在因开口口径过小造成的困难。主体1为了确保弹性,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弹性材料。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主体1上和连通槽3相对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也在长度方向上纵向贯通主体1。在对连通槽3两侧的主体部分施加外掰的扭力时,会在第一凹槽4处发生弯折,弯折的产生会减小外掰两侧主体时产生的阻力,使连通槽3构成的开口快速张开到适于纵向钢筋置入的尺寸。第一凹槽4的宽度优选为从主体1表面向主体1内部逐渐变窄,这样有利于在第一凹槽4的底部发生弯折以降低施加外掰扭力时的阻力。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截面为V字型的第一凹槽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主体1沿着背离开设所述连通槽3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宽,大体上呈梯形,相较于上下等宽的主体外形,这种构造可以使施工人员用拇指按住主体1上较宽的一面,从连通槽3所在的较窄的一面施加向外侧的掰力时更加省力。在墙体中除了纵向钢筋外,还包裹有横向钢筋,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主体1上构造有供所述墙体横向钢筋穿过的第二凹槽5。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凹槽5位于主体1的底部,和第一凹槽4所在面相对,沿着横向贯通主体1。将露筋槽模具置入墙体整体模具后,横向钢筋可以从第二凹槽5穿过而不会受到主体1的阻碍。第二凹槽5的数量可以根据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在主体1底面,具体根据实际穿过主体1的横向钢筋数量而定。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主体1上构造有用于形成混凝土抗剪槽的第三凹槽6。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6位于主体1的两侧,凹槽的面积相较于平面更大,增加了混凝土结合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墙体的露筋槽模具

【技术保护点】
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中构造有供墙体纵向钢筋置入的空腔(2)。

【技术特征摘要】
1.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中构造有供墙体纵向钢筋置入的空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构造有自主体(1)端部连通至所述空腔(2)的连通槽(3);所述主体(1)具有弹性且所述连通槽(3)纵向贯通所述主体(1),使得所述连通槽(3)的两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彼此远离以增大连通槽(3)的宽度,以供纵向钢筋通过所述连通槽(3)置入所述空腔(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与所述连通槽(3)相对的一侧面上构造有纵向贯通所述主体的第一凹槽(4),所述主体(1)被施加使所述连通槽(3)的两侧彼此远离的外力时,在所述第一凹槽(4)处产生弯折。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