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668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尿管,包括膀胱端密闭顶部、水囊、尿液引流管道、冲洗管道、水囊注水管道、导尿管尾端、环形冲洗结构及设在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连接头和漏斗状接口,导尿管上的各管道均互不相通且各自设有出入口。环形冲洗结构将导尿管分为了两种直径大小的管体,使导尿管与和尿道之间形成一间隙,可以有效引流及冲洗尿道手术后分泌物;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设有与平行于导尿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微孔,可减少尿道缝合处的进一步损伤;连接口和漏斗状接口为可拆卸结构,无需冲洗时可将连接头和漏斗状接口拆卸下来,减轻病人负担;各管道的接口为错位状布局,减少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尿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道手术后分泌物的引流冲洗用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医疗操作之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导尿管常用于收集尿液及引流尿液,尤其在泌尿外科于尿道术后,应用广泛。尿道术后病人常需保留导尿管3周左右,而在这期间也是术后尿道壁分泌物产生积聚的阶段。专利技术专利(CN103263719A)公开了一种可尿道冲洗导尿管,其结构内部设有引流腔道,导尿管上设有球囊,其导尿管直径与尿道内径相当,尿道内分泌液不易流动,若分泌液较粘稠,则更易停滞堆积。分泌液中的酶类会进一步破外组织,产生损伤,同时容易引起感染,感染进一步扩散,可引起逆行性尿路感染。若分泌物堆积过多,导管与尿道间压力增加,可能导致导尿管压迫性闭塞,从而引起尿潴留,后果严重。虽然上述专利技术在导尿管中部的管壁上设有冲洗微孔,但冲洗时垂直于尿道管壁进行冲洗,当冲洗压力过大时,容易对刚经过手术的尿道缝合口造成损伤,此外垂直冲洗无法控制尿道分泌物的流出方向,反而有可能引起分泌物向尿道深处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尿管,创新采用了管道变径设计、非垂直冲洗的微孔,分别达到了尿道分泌物冲洗充分、无损伤的效果。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尿管,包括膀胱端密闭顶部、水囊、尿液引流管道、冲洗管道、水囊注水管道、导尿管尾端,所述导尿管上的各管道均互不相通且各自设有出入口,其中尿液引流管道入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下方的侧壁上,出口位于导尿管尾端处,冲洗管道的出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下方的侧壁上,水囊位于冲洗管道出口和尿液引流管道入口的下方,水通过设置在导尿管外壁的水囊注水入口连通水囊注水管道注入水囊中,在水囊下方设有环形冲洗结构及设在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该环形冲洗结构将导尿管分为了两种直径大小的管体,其中靠近膀胱端的直径大于尿道管内的直径;环形冲洗结构与冲洗管道连通,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与平行于导尿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进一步的,导尿管尾端包括可拆的连接头和漏斗状接口,连接头为一空心管道,一端与尿液引流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漏斗状接口连通;漏斗状接口包括内层接口和外层接口、尿液引流出口和冲洗液入口,具体的,尿液引流出口通过连接头与尿液引流管道连通,冲洗液入口与冲洗管道连通,连接头与漏斗状接口中的内层接口连通,冲洗管道与外层接口连通。进一步的,水囊注水入口和/或冲洗液入口设有两片单项活瓣。进一步的,连接头为一梭型空心管道。进一步的,尿液引流管道的入口设在距离膀胱端密闭顶部1.5-2.5mm处。进一步的,冲洗管道的出口设在距离膀胱端密闭顶部4.5-5.5mm处。进一步的,水囊设在距离膀胱端密闭顶部7.5-8.5mm处。进一步的,环形冲洗结构设在距离膀胱端密闭顶部14.5-15.5mm处。进一步的,膀胱端密闭顶部为半圆形、椭圆形。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尿管管体采用变径设计,插入膀胱部分的管径大,插入尿道内的管径小,使导尿管管体与尿道壁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2.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孔,且与平行于导尿管管体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一方面可使药液从尿道最深处向尿道外口方向环形冲洗,防止分泌物向尿道深处堆积,另一方面环形斜角冲洗方向拉长了冲洗距离,可以避免因垂直冲洗压力过大造成尿道缝合口损伤。3.本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进行膀胱冲洗与尿道冲洗。本专利技术中膀胱冲洗通道与尿道冲洗通道为同一条通道,在行膀胱冲洗时,只有当冲洗压力很大时,冲洗液在经过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冲出减压后,剩下的冲洗液在压力变小的情况下还能继续进行膀胱冲洗操作。此时,从尿道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冲出的冲洗液压力较大,直接冲向修复的尿道壁会对造成修复部位尿道造成进一步损伤,本专利技术采用斜面冲洗的方法来降低对尿道的冲洗压力,从而避免直接冲洗带来的不良后果。4.本专利技术采用连接头和双层漏斗状接口设计,可在不影响尿液引流的情况下,进行尿道冲洗操作,连接装置可有效封闭同心圆双腔,将内外腔隔开,进而行使各自功能;在不需要药液冲洗的时候,可以方便的将连接头和漏斗状接口拆卸下来,减少了病人身体负担。5.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的各管道接口采用错位的方式布局,减少了因传统导尿管采用并排三叉、四叉口带来的医疗操作失误。附图说明图1:为尿道手术术后尿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安装在尿道手术后尿道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环形冲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管体后段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管体后段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环形冲洗结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管体中段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漏斗状接口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管体后段、连接头及漏斗状接口连接后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膀胱端密闭顶部;2-水囊;3-尿液引流管道;4-冲洗管道;5-水囊注水管道;6-导尿管尾端;7-环形冲洗结构;8-微孔;9-连接头;10-漏斗状接口;11-内层接口;12-外层接口;13-尿液引流出口;14-冲洗液入口;15-水囊注水入口具体实施方法参考图1到图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导尿管,包括膀胱端密闭顶部1、水囊2、尿液引流管道3、冲洗管道4、水囊注水管道5、导尿管尾端6,导尿管上的各管道均互不相通且各自设有出入口,其中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出口位于导尿管尾端6处,冲洗管道4的出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水囊2位于冲洗管道4出口和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的下方,水通过设置在导尿管外壁的水囊注水入口15连通水囊注水管道5注入水囊2中,在水囊2下方设有环形冲洗结构7及设在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8,该环形冲洗结构7将导尿管分为了两种直径大小的管体,其中靠近膀胱端的直径大于尿道管内的直径,环形冲洗结构7与冲洗管道4连通;采用变径的设计可以使导尿管管体与尿道壁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的环形冲洗结构7侧壁上的微孔8与平行于导尿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一方面可使药液从尿道最深处向尿道外口方向环形冲洗,防止分泌物向尿道深处堆积,另一方面环形斜角冲洗方向拉长了冲洗距离,可以避免因垂直冲洗压力过大造成尿道缝合口损伤。本专利技术导尿管尾端6包括可拆的连接头9和漏斗状接口10,连接头9为一空心管道,一端与尿液引流管道3连通,另一端与漏斗状接口10连通;漏斗状接口10包括内层接口11和外层接口12、尿液引流出口13和冲洗液入口14,尿液引流出口13通过连接头9与尿液引流管道3连通,冲洗液入口14与冲洗管道4连通,连接头9与漏斗状接口10中的内层接口11连通,冲洗管道4与外层接口12连通。采用连接头和双层漏斗状接口设计,可在不影响尿液引流的情况下,进行尿道冲洗操作,连接装置可有效封闭同心圆双腔,将内外腔隔开,进而行使各自功能;在不需要药液冲洗的时候,可以方便的将连接头和漏斗状接口拆卸下来,减少了病人身体负担。本专利技术的导尿管外壁上设有水囊注水入口15,位于导尿管尾端6上方,漏斗状接口10上分别设有尿液引流出口13和冲洗液入口14,各管道接口采用错开布局,可减少了因传统导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尿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尿管,包括膀胱端密闭顶部(1)、水囊(2)、尿液引流管道(3)、冲洗管道(4)、水囊注水管道(5)、导尿管尾端(6),所述导尿管上的各管道均互不相通且各自设有出入口,其中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出口位于导尿管尾端(6)处,冲洗管道(4)的出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水囊(2)位于冲洗管道(4)出口和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的下方,水通过设置在导尿管外壁的水囊注水入口(15)连通水囊注水管道(5)注入水囊(2)中,其特征在于:在水囊(2)下方设有环形冲洗结构(7)及设在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8),该环形冲洗结构(7)将导尿管分为了两种直径大小的管体,其中靠近膀胱端的直径大于尿道管内的直径;所述环形冲洗结构(7)与冲洗管道(4)连通,环形冲洗结构(7)侧壁上的微孔(8)与平行于导尿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尿管,包括膀胱端密闭顶部(1)、水囊(2)、尿液引流管道(3)、冲洗管道(4)、水囊注水管道(5)、导尿管尾端(6),所述导尿管上的各管道均互不相通且各自设有出入口,其中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出口位于导尿管尾端(6)处,冲洗管道(4)的出口位于膀胱端密闭顶部(1)下方的侧壁上,水囊(2)位于冲洗管道(4)出口和尿液引流管道(3)入口的下方,水通过设置在导尿管外壁的水囊注水入口(15)连通水囊注水管道(5)注入水囊(2)中,其特征在于:在水囊(2)下方设有环形冲洗结构(7)及设在环形冲洗结构侧壁上的微孔(8),该环形冲洗结构(7)将导尿管分为了两种直径大小的管体,其中靠近膀胱端的直径大于尿道管内的直径;所述环形冲洗结构(7)与冲洗管道(4)连通,环形冲洗结构(7)侧壁上的微孔(8)与平行于导尿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尾端(6)包括可拆的连接头(9)和漏斗状接口(10),所述连接头(9)为一空心管道,一端与尿液引流管道(3)连通,另一端与漏斗状接口(10)连通;所述漏斗状接口(10),包括内层接口(11)和外层接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王仪春王增军宋宁宏蔡金原杨韬樾徐铧杰汤子洋岳德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