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113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上端管口、管体下部引流口,管体内部中空;引流口为多个、均匀交错分布在管体下段管壁上,管体中部包饶有充气球囊,管体上端管口连接管盖塞;管盖塞整体呈蘑菇形,管盖塞的内部设置充气室,充气室底部至管盖塞底部之间的部分为单向阀结构,单向阀结构的中部为充气接口,充气接口与充气室相通;充气球囊与管盖塞内的充气室之间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一端连接在充气球囊上、另一端经过管盖塞内部与充气室连通,充气管走行于管壁内,管体上段管壁外表面包饶有硅胶薄膜,硅胶薄膜同时将充气管包饶于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留置引流管的临床安全性,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难度。

An anti stripping drainag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stripping drainage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 upper end of the pipe body and a lower drainage por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ube body. The tube body is hollow inside, and the drainage mouth is multiple, evenly and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tube wall of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tube body. The tube body is wrapped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in the middle of the tube body, and the pipe body is connected to Gasser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tube; and the tube Gasser is in a mushroom shape as a whole. The inner part of the pipe plug is set up, the part of the bottom of the air charging chamber to the bottom of the pipe plug is a one-way valve structur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nidirectional valve structure is an inflatable interface, the inflatable interface connects with the inflatable chamber, the inflatable ball and Ban Guy Sene's inflatable chamber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inflatable tube, one end of the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inflatable balloon, and the other is connected to the inflatable balloon.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flatable chamber through the inside of the pipe plug, and the inflatable tube travels inside the tube wall,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ube wall is wrapped with silica gel film, and the silica gel film simultaneously packages the inflatable tube insi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afety of the indwelling drainage tube, increase the comfort degree of the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in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式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专科手术用品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脱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腹部手术患者通常需要留置盆腹腔引流管,引流管因为重力作用,常发生引流管外移,达不到充分引流的目的。临床传统固定引流管的缺点:①用缝合腹壁戳口的缝合线打结后再系住引流管,系松了引流管易脱落,系紧了影响引流甚至引流管断裂;②有创操作,增加感染及出血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引流管留置并固定在盆腹腔内的防脱式引流管;本技术能够提高留置引流管的临床安全性,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上端的管口、管体下部的引流口,所述管体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为多个、均匀交错分布在管体下段的管壁上,管体中部包饶有充气球囊,管体上端管口连接有管盖塞;所述管盖塞整体呈蘑菇形,管盖塞的内部设置有充气室,管盖塞的下部与管体相连接处的外径与管体内径相对应,所述充气室底部至管盖塞底部之间的部分为单向阀结构,单向阀结构的中部为充气接口,充气接口与充气室相通;所述充气球囊与管盖塞内的充气室之间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管的一端连接在充气球囊上、另一端经过管盖塞内部与充气室连通,充气管走行于管壁内,管体的上段管壁外表面包饶有一层硅胶薄膜,硅胶薄膜同时将充气管包饶于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整体由乳胶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的底部为凹形。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薄膜始于充气球囊上部、终于管体上端的管口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球囊上部的管壁上设置有一条卡槽,所述卡槽的末端至管口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管通过卡槽走行于管壁内;同时可以将所述的充气管从卡槽内拽出,游离于管体外。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的长度为30~50c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整体的高度为1.2cm,所述管盖塞顶部至管口的距离为1c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室底部与管盖塞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cm。具体地,所述的管盖塞整体由乳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管盖塞的底部为凹形,所述管盖塞的底部设置成凹形,是为了与注射器头部的外形相匹配;通过注射器头部插入单向阀结构中部的充气接口到达充气室内即可注入气体,来充满充气球囊;注射器拔出来时,凭借乳胶材质管盖塞的单向阀结构弹性自动闭合,不漏气。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优点:(1).减少有创操作,使用简单;(2).固定彻底,不易滑脱;(3).避免因系线过紧导致的引流管不同或断裂等风险。2、本技术所提供的防脱型引流管套,在充气球囊充气固定后,通过调整外固定硅胶薄膜的位置,对不同腹壁厚度的患者均能有效的固定引流管。3、本技术所述的管盖塞整体呈蘑菇形,易于通过引流口,既防止缝合过松导致引流液外渗,又防止缝合过紧导致引流管闭塞,引流不畅。4、免缝合固定,减少有创操作,减少出血及感染的风险。5、操作简单,留置时,用注射器插入管盖塞的单向阀结构中部的充气接口,即可通过充气管使充气球囊鼓起;拔出时,仅需使用注射器再次插入管盖塞的单向阀结构中部的充气接口内抽气,使充气球囊缩小紧贴于管壁即可拔除引流管。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的整体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的上部结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的单向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的拔下管盖塞、充气管从卡槽中拽出游离于管体外以及卷下硅胶薄膜的状态图。图中标记:1为管口、2为引流口、3为管体、4为充气球囊、5为卡槽、6为充气管、7为硅胶薄膜、8为管盖塞、9为充气室、10为充气接口、11为单向阀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所示,本技术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包括管体3、管体3上端的管口1、管体3下部的引流口2,所述管体3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2为多个、均匀交错分布在管体3下段的管壁上,管体3中部包饶有充气球囊4,管体3上端管口连接有管盖塞8;所述管盖塞8整体呈蘑菇形,管盖塞8的内部设置有充气室9,管盖塞8的下部与管体3相连接处的外径与管体3内径相对应,所述充气室9底部至管盖塞8底部之间的部分为单向阀结构11,单向阀结构11的中部为充气接口10,充气接口10与充气室9相通;所述充气球囊4与管盖塞8内的充气室9之间通过充气管6连接,充气管6的一端连接在充气球囊4上、另一端经过管盖塞8内部与充气室9连通,充气管6走行于管壁内,管体3的上段管壁外表面包饶有一层硅胶薄膜7,硅胶薄膜7同时将充气管6包饶于内。所述的充气室9起到缓冲、储存注射器所注入的气体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8整体由乳胶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8的底部为凹形。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薄膜7始于充气球囊4上部、终于管体3上端的管口1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球囊4上部的管壁上设置有一条卡槽5,所述卡槽5的末端至管口1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管6通过卡槽5走行于管壁内;同时可以将所述的充气管6从卡槽5内拽出,游离于管体3外。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3的长度为30~50c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盖塞8整体的高度为1.2cm,所述管盖塞8顶部至管口1的距离为1c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室9底部与管盖塞8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cm。具体地,所述的管盖塞8整体由乳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管盖塞8的底部为凹形,所述管盖塞8的底部设置成凹形,是为了与注射器头部的外形相匹配;通过注射器头部插入单向阀结构11中部的充气接口10到达充气室9内即可注气体,来充满充气球囊4;注射器拔出来时,凭借乳胶材质管盖塞8的单向阀结构11弹性自动闭合,不漏气。本技术在管体3中段外周的充气球囊4通过充气管6与管盖塞8内部的充气室9连接,在使用前充气管6藏于管体3的卡槽5内,引流管穿过腹壁后,通过管盖塞8的单向阀结构11向充气球囊4充气,外拉引流管,使充气球囊4位于腹壁内侧引流口,充气后的充气球囊4起内固定作用,向下卷硅胶薄膜7至腹壁外侧引流口,起外固定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脱式引流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包括管体(3)、管体(3)上端的管口(1)、管体(3)下部的引流口(2),所述管体(3)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2)为多个、均匀交错分布在管体(3)下段的管壁上,管体(3)中部包饶有充气球囊(4),管体(3)上端管口连接有管盖塞(8);所述管盖塞(8)整体呈蘑菇形,管盖塞(8)的内部设置有充气室(9),管盖塞(8)的下部与管体(3)相连接处的外径与管体(3)内径相对应,所述充气室(9)底部至管盖塞(8)底部之间的部分为单向阀结构(11),单向阀结构(11)的中部为充气接口(10),充气接口(10)与充气室(9)相通;所述充气球囊(4)与管盖塞(8)内的充气室(9)之间通过充气管(6)连接,充气管(6)的一端连接在充气球囊(4)上、另一端经过管盖塞(8)内部与充气室(9)连通,充气管(6)走行于管壁内,管体(3)的上段管壁外表面包饶有一层硅胶薄膜(7),硅胶薄膜(7)同时将充气管(6)包饶于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式引流管,包括管体(3)、管体(3)上端的管口(1)、管体(3)下部的引流口(2),所述管体(3)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2)为多个、均匀交错分布在管体(3)下段的管壁上,管体(3)中部包饶有充气球囊(4),管体(3)上端管口连接有管盖塞(8);所述管盖塞(8)整体呈蘑菇形,管盖塞(8)的内部设置有充气室(9),管盖塞(8)的下部与管体(3)相连接处的外径与管体(3)内径相对应,所述充气室(9)底部至管盖塞(8)底部之间的部分为单向阀结构(11),单向阀结构(11)的中部为充气接口(10),充气接口(10)与充气室(9)相通;所述充气球囊(4)与管盖塞(8)内的充气室(9)之间通过充气管(6)连接,充气管(6)的一端连接在充气球囊(4)上、另一端经过管盖塞(8)内部与充气室(9)连通,充气管(6)走行于管壁内,管体(3)的上段管壁外表面包饶有一层硅胶薄膜(7),硅胶薄膜(7)同时将充气管(6)包饶于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