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泻下作用的量效评价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80357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取番泻叶饮片,加水,加水量12~18倍,保持温度下常压动态循环提取,提取0.5~1.5h,滤过;提取液在真空度0.06~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75~95℃,制成干浸膏粉;按比例加入辅料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即得番泻叶配方颗粒成品,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含量可达到25mg/g以上。另外,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黄配方颗粒的泻下作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大黄配方颗粒的泻下作用,对有效剂量进行探索以提供最佳的临床给药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泻下作用的量效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颗粒制备

技术介绍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叶。传统中医认为,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能。番泻叶主要含有蒽醌类和黄酮类成分,蒽醌类成分是其主要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而番泻叶的致泻作用是通过番泻叶在体内转变成有效活性成分,且番泻叶苷A、B转化的途径各不相同。番泻叶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药理实验证明,本品具有抗菌、泻下、止血、肌肉松驰、解痉及抗胃粘膜损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与胆结石、便秘等疾病。中药配方颗粒是参照传统汤剂,以经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剂。它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具有服用方便、服用量少、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番泻叶的重要功效在于其泻下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番泻苷A和番泻苷B,二者均为热不稳定成分,受热易分解。若按照传统汤剂的制备方法进行水煎煮提取,高温会对药效成分产生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药效。若采用打粉工艺,则难以溶解,且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中药煎剂的不足,也不采用现有打粉工艺,提供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提高提取效率,改善泻下效果,同时降低制备的能源消耗,简化操作,提高可控,便于推广量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取番泻叶饮片,加水,加水量12~18倍,保持70~80℃温度下常压动态循环提取,提取0.5~1.5h,滤过;提取液在真空度0.06~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75~95℃,制成干浸膏粉;按比例加入辅料混匀;干法制粒或湿法制粒,整粒,即得番泻叶配方颗粒成品,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含量(质量百分比)在2.5%以上。本专利技术番泻叶配方颗粒每克相当于番泻叶饮片3克。本专利技术以番泻叶传统汤剂为物质基础,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2009)”制备番泻叶后下汤剂,测得煎煮液得率为31%,番泻苷A和番泻苷B总转移率为50%-60%,且优选在55%-60%可以是个范围,含量为1.60-3.2%,且优选在3.0-3.2%范围内可以是个范围。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水量、饮片粒度、投料温度共5个因素对番泻叶的提取得率及番泻苷A和番泻苷B总转移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1-5:表1提取温度对番泻叶提取得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表2提取时间对番泻叶提取得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表3加水量对番泻叶提取得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表4饮片粒度对番泻叶提取得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表5提取温度对番泻叶提取得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据此,对番泻叶配方颗粒制备方法设计出最优的方案:取番泻叶饮片,加入70~80℃热水,加水量为15倍,保持80℃下动态循环提取,提取时间0.5h;过滤;提取液在真空度0.06~0.09Mpa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不得超过60℃。然后对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设置进风温度为165~185℃,出风温度75~95℃,制成干浸膏粉;加入一定比例辅料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即得番泻叶配方颗粒成品,番泻苷A和番泻苷B总含量在2.5%以上。依据上述方法制得的番泻叶配方颗粒,通过药理实验验证其泻下作用,结果如下:(1.)对小鼠粪便的影响:采用粪便观察法对给药后4h内小鼠粪便进行观察,0.4~3.2g/kg剂量的番泻叶配方颗粒均促进小鼠排便,当给药剂量不低于0.8g/kg,相当于临床约5g/人,小鼠出现泻下反应且呈量效关系;(2.)对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采用小肠推进法对给药0.5h后小鼠的小肠推进率进行测定,0.4~3.2g/kg剂量的番泻叶配方颗粒均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率且呈量效关系。本申请另外提供一种对番泻叶配方颗粒泻下作用的量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但不限于本申请)番泻叶配方颗粒的泻下作用,对有效剂量进行探索以提供最佳的临床给药方式。(一)、预实验不同种属动物的消化系统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到胃肠动力药及消化系统药的起效与吸收。故以番泻叶粉为样品,设计预实验对有效剂量进行探索,以确定正式实验中的给药剂量。临床番泻叶的常用剂量为2-6克,按人均体重60kg计,以该临床常用剂量为基础换算为实验小鼠的对应剂量范围0.3-0.9g/kg,以饮片计,将预实验中小鼠的给药剂量分别设置为若干组变化剂量,其中低剂量为0.3g/kg,高剂量为3g/kg,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试验时间段内小鼠的粪便的泻下情况,根据实验小鼠排便情况中的致泄作用对应的剂量确定正式实验中的低剂量和试验观察时间。具体地,预实验中小鼠的给药剂量分别设置为0.3g/kg、0.6g/kg、0.8g/kg、1.0g/kg、1.2g/kg、1.5g/kg、3g/kg,试验结果见下表,从排便情况看,当番泻叶粉的给药剂量不低于0.8g/kg时,各组小鼠均表现出了强烈的泻下作用,将0.8g/kg,相当于临床5g/人,设为正式实验中的番泻叶粉的给药最低剂量,粪便观察时间定为4h。预实验不同剂量番泻叶粉对小鼠排便的影响(n=10)(二)、泻下作用量效关系的正式实验(2.1)基于排便观测的量效关系试验实验(昆明种)小鼠,22-26g,随机分组,预饲养三天,禁食(4h)后分组给药,设置番泻叶配方颗粒N组剂量,N为自然整数,记录为KL1、KL2、KL3、~KLN;番泻叶粉组;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小鼠粪便的泻下情况:不同时间段内的泻下个数、排便量、粪便性状。通过绘制番泻叶配方颗粒、番泻叶粉组、空白组三组的量-效-时曲线,如图1、图2所示,从而确定番泻叶配方颗粒与番泻叶粉等效时的换算比例,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对比,为番泻叶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例如设置番泻叶配方颗粒组为4组,KL1给药剂量为饮片0.4g/kg、KL2给药剂量为饮片0.8g/kg、KL3给药剂量为饮片1.6g/kg、KL4给药剂量为饮片3.2g/kg;番泻叶粉组给药剂量为饮片0.8g/kg。不同时间段内小鼠的排便情况见表1。表1番泻叶配方颗粒对小鼠排便的影响(n=10)基于上述试验组数据的试验结果:各剂量组的番泻叶配方颗粒均促进小鼠排便,当给药剂量不低于0.8g/kg,相当于临床约5g/人,小鼠出现泻下反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出现泻下反应的时间缩短,给药时间相同时,小鼠的泻下程度及排便重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剂量范围内和给药时间条件下,番泻叶配方颗粒对小鼠的促排便作用呈量效关系。另外,番泻叶配方颗粒KL3剂量组与番泻叶粉组的时-效曲线较一致,因此本番泻叶配方颗粒与番泻叶粉等效时的换算比例约为2:1,作为番泻叶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2.2)基于小肠推进的量效关系试验实验(昆明种)小鼠,24-26g,随机分组,预饲养三天,禁食(4h)后分组给药,设置番泻叶配方颗粒N组剂量,N为自然整数,记录为KL1、KL2、KL3、~KLN;番泻叶粉组;空白组给予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泻下作用的量效评价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番泻叶饮片,加水,加水量12~18倍,保持一定温度下常压动态循环提取,提取0.5~1.5h,滤过;提取液在真空度0.06~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75~95℃,制成干浸膏粉;按比例加入辅料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即得番泻叶配方颗粒成品,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含量可达到25mg/g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番泻叶饮片,加水,加水量12~18倍,保持一定温度下常压动态循环提取,提取0.5~1.5h,滤过;提取液在真空度0.06~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75~95℃,制成干浸膏粉;按比例加入辅料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即得番泻叶配方颗粒成品,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含量可达到25mg/g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番泻叶饮片的提取热水的温度为70~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提取的温度为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浓缩的温度不超过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泻叶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该方法制得的番泻叶配方颗粒,通过药理实验验证其泻下作用,结果如下:(1.)对小鼠粪便的影响:采用粪便观察法对给药后4h内小鼠粪便进行观察,0.4~3.2g/kg剂量的番泻叶配方颗粒均促进小鼠排便,当给药剂量不低于0.8g/kg,相当于临床约5g/人,小鼠出现泻下反应且呈量效关系;(2.)对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采用小肠推进法对给药0.5h后小鼠的小肠推进率进行测定,0.4~3.2g/kg剂量的番泻叶配方颗粒均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率且呈量效关系。6.一种番泻叶配方颗粒泻下作用的量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预实验临床番泻叶的常用剂量为2-6克,按人均体重60kg计,以该临床常用剂量为基础换算为实验小鼠的对应剂量范围0.3-0.9g/kg,以饮片计,将预实验中小鼠的给药剂量分别设置为若干组变化剂量,其中低剂量为0.3g/kg,高剂量为3g/kg,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试验时间段内小鼠的粪便的泻下情况,根据实验小鼠排便情况中的致泄作用对应的剂量确定正式实验中的低剂量和试验观察时间;(二)、泻下作用量效关系的正式实验(2.1)基于排便观测的量效关系试验实验(昆明种)小鼠,22-26g,随机分组,预饲养三天,禁食后分组给药,设置番泻叶配方颗粒N组剂量,N为自然整数,记录为KL1、KL2、KL3、~KLN;番泻叶粉组;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小鼠粪便的泻下情况:不同时间段内的泻下个数、排便量、粪便性状;通过绘制番泻叶配方颗粒、番泻叶粉组、空白组三组的量-效-时曲线,从而确定番泻叶配方颗粒与番泻叶粉等效时的换算比例,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对比,为番泻叶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2.2)基于小肠推进的量效关系试验实验(昆明种)小鼠,24-26g,随机分组,预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盛君于燕王书源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