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迹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315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迹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模块、控制模块、2个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和监控端;其中,摄像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与监控端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其中,寻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至第五电阻、滑动变阻器和LM393芯片。本系统可进行移动的监控,扩大了监控范围,摄像模块可监控到多个监控点,视野广、角度大、灵活性强,与固定式摄像头相比可减少设备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迹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监控
,特别是一种循迹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视频监控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上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和处理变得比较普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和现场监控都已成为现实,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系统、交通系统、公安系统、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等众多领域。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逐渐成为监控领域的发展方向。模拟监视系统:在黑白摄像机、黑白电视机出现的初期,初期的黑像电视监控系统也诞生了。最早的视频监控系统,也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主要由摄像机、视频矩阵、监视器、录像机等组成,由视频电缆、控制电缆等连接。监视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一般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最简单的是将图像信息直接送入视频传输电缆进行传送。它应用于保安、生产管理等场合。尽管当时图像质量低,控制功能少,但其直观方便,还是被人们所接受,之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提高性能、完善功能,很快地由最初的单点、单线制模式变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监视和多点顺序控制系统。控制部分采用模拟电路与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成的控制器,以直接控制、间接控制、频率分割控制的方法通过手动方式对云台、摄像镜头进行各种控制,此种控制方式功能简单,可靠性差,易受干扰,系统寿命短。但由于投资少,易操作,这种模式的监控系统目前还在个别部门使用着。总的来说,由于中国整体视频监控市场庞大的需求以及不均衡的发展进程,如果没有产生在成本上可以完全替代模拟监控的新技术,模拟监控市场仍将长期存在。数字监控系统: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实现图像的多画面显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这种基于P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称为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模拟式视频监控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法来实现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全数字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基于PC机或嵌入式设备构成监控系统,并进行多媒体处理。这类系统是目前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采用数字监控系统,对目标范围实时监控,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一整套软硬件结合的完整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操作,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同时引入模块化管理,将监控所涉及的视频信息的采集、处理,视\音频切换,云台、摄像镜头控制,报警采集和处理等内容模块化,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现有的视频监控应用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机构、医院、公司乃至个人,都在各自关心的区域布置了大量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对区域进行监控,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乃至报警。但是,传统摄像头大部分都是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譬如:学校教室的墙角处都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对准讲台,公交车角落的摄像头等,这样的摄像头是不能移动的,只能监控看到固定的地方,监控区域有限。若要实现大范围而全面的监控,则需要安装大量摄像头,导致监控系统复杂,耗资巨大。不仅如此,这种提前部署的摄像头也容易被犯罪嫌疑人在犯案前踩点,从而在犯案的时候躲过摄像头的监控,导致监控视频难以捕捉到最为关键的罪犯的近距离画面,这使得监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循迹监控系统,本系统可进行移动的监控,扩大了监控范围,摄像模块可监控到多个监控点,视野广、角度大、灵活性强,与固定式摄像头相比可减少设备投入。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循迹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模块、控制模块、2个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和监控端;其中,摄像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与监控端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其中,寻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至第五电阻、滑动变阻器和LM393芯片,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LM393芯片的电源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红外接收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一端、LM393芯片的接地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的滑动端与LM393芯片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射管的正极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LM393芯片的正输入端、红外接收管的正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LM393的输出端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循迹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控制模块为STC89C52单片机。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循迹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8N芯片。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循迹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通信模块为路由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循迹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监控端为手机。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系统可进行移动的监控,扩大了监控范围,摄像模块可监控到多个监控点,视野广、角度大、灵活性强,与固定式摄像头相比可减少设备投入;(2)通过寻迹模块对轨迹线的分辨,可使控制模块自主完成寻找预定路线并按照其轨迹巡逻,实现循迹巡逻式监控,本技术寻迹避障性能良好;同时亦可监听监控平台的指令控制,实现远程定向控制,使监控更为有效方便;(3)循迹监控系统可防止不良企图之人提前踩点从而在作案时候躲避,提高安全性,可应用于银行、博物馆、大型仓库等重要安防部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循迹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模块、控制模块、2个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和监控端;其中,摄像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与监控端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其中,寻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至第五电阻、滑动变阻器和LM393芯片,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LM393芯片的电源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红外接收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一端、LM393芯片的接地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的滑动端与LM393芯片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射管的正极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LM393芯片的正输入端、红外接收管的正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LM393的输出端连接。采用2个寻迹模块分别设置在系统行走方向的两侧,这样寻迹性能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循迹监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迹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模块、控制模块、2个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和监控端;其中,摄像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与监控端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其中,寻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至第五电阻、滑动变阻器和LM393芯片,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LM393芯片的电源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红外接收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一端、LM393芯片的接地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的滑动端与LM393芯片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射管的正极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LM393芯片的正输入端、红外接收管的正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LM393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迹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模块、控制模块、2个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和监控端;其中,摄像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与监控端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其中,寻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至第五电阻、滑动变阻器和LM393芯片,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LM393芯片的电源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与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红外接收管的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王升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七百二十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