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3155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系统,包括N组图像采集模块和N个转发节点,每组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节点,图像采集节点包括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转发节点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器、网卡接口模块和串口模块;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单片机、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锂电池连接,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网卡接口模块、串口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观实时的掌握到被监测图像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一种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典型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称作传输系统)可通过电缆、光纤、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视频监控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系统中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这将彻底打破“经典闭路电视系统是以摄像机成像技术为中心”的结构,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信息流的数字化、编码压缩、开放式的协议,使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含义。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将以这系统的结构将由集成式向集散式系统过渡,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技术的事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抢先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集散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统化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安全,容错可靠等功能。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布控区域和设备扩展的地域和数量界限。系统网络化将使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以及任务和负载的共享,这就是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概念。闭路监控系统能在人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适时、图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闭路监控系统已成为广大用户,在现代化管理中监控的最为有效的观察工具。在控制中心,只要一个工作人员的操作,就能够观察多个被控区域,以及远距离区域的监控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自动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从而达到了管理方便、节省人力的效果。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监测点比较分散,位于偏远的、环境恶劣的地区,例如:用来监测空气湿度、温度的监测点。由于监测点比较分散、位置偏僻,不能集中管理,因此需要利用人力去管理这些监测点。而利用人力去管理这些监测点,则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同时工作效率还很低下。而现有技术中,网络节点的电池容量有限,系统不够稳定,并且传输通道上可能占用了较多的系统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监测系统,本技术可直观实时的掌握到被监测图像信息,能方便的控制分散的终端设备。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监测系统,包括N组图像采集模块和N个转发节点,每组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节点,第i组图像采集模块中的图像采集节点分别和第i个转发节点连接,0<i<N+1,图像采集节点包括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转发节点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器、网卡接口模块和串口模块;其中,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单片机、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锂电池连接,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网卡接口模块、串口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监测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控制器、第一光耦合器、第二光耦合器和收发器;其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电阻、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光耦合器的电源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收发器的数据发送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的电压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电源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出端、收发器的接收端分别连接,收发器的清零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收发器的接地端、地分别连接,收发器的电源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源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收发器的高电平输出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收发器的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监测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摄像模块采用CMOS摄像头。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监测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的型号均为STM32ZET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监测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存储器为SDRAM存储器。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可直观实时的掌握到被监测图像信息,能方便的控制分散的终端设备;(2)本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电力、机房等开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监测系统,包括N组图像采集模块和N个转发节点,每组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节点,第i组图像采集模块中的图像采集节点分别和第i个转发节点连接,0<i<N+1,图像采集节点包括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转发节点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器、网卡接口模块和串口模块;其中,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单片机、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锂电池连接,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网卡接口模块、串口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连接。当需要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时,监控端发出监控信号传输到各个转发节点,转发节点收到信息以后,将监控指令转发到各个图像采集节点;启动摄像模块,将拍摄到的图片信息经缓冲存储器送至第一单片机,再通过第一单片机经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转发节点,转发节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暂存在存储器中,再通过第二单片机经网卡接口模块或串口模块传回至监控端;无线充电模块为锂电池充电,而锂电池为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供电。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控制器、第一光耦合器、第二光耦合器和收发器;其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电阻、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光耦合器的电源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收发器的数据发送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一光耦合器的电压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电源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出端、收发器的接收端分别连接,收发器的清零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收发器的接地端、地分别连接,收发器的电源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源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收发器的高电平输出端、第五电阻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监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组图像采集模块和N个转发节点,每组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节点,第i组图像采集模块中的图像采集节点分别和第i个转发节点连接,0<i<N+1,图像采集节点包括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转发节点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器、网卡接口模块和串口模块;其中,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单片机、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锂电池连接,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网卡接口模块、串口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组图像采集模块和N个转发节点,每组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节点,第i组图像采集模块中的图像采集节点分别和第i个转发节点连接,0<i<N+1,图像采集节点包括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转发节点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器、网卡接口模块和串口模块;其中,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单片机、存储器依次顺序连接,摄像模块、缓冲存储器、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锂电池连接,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网卡接口模块、串口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控制器、第一光耦合器、第二光耦合器和收发器;其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电阻、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光耦合器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王升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七百二十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