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8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和与端子连接的外壳,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为弧形弹性件,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弧形弹性件的凸起部朝向端子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使端子通过弹性件自动对位,很容易插入,同时采用该端子结构,使使用者插拔力减小,方便使用,并且对于端子表面的摩擦减少,耗损减少,产品使用寿命加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日益发展,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进而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已趋于用电力取代了传统的燃料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强电线束是汽车电力传输系统的重要部分,强电线束接插件也成为强电线束的重要连接部件,汽车强电线束接插件用来实现电气连接或信号传递,其工作原理是由插座护套(材料为塑料)和插座端子(材料为金属)的组合与插头护套(材料为塑料)和插头端子(材料为金属)的组合插接在一起实现电路的连接。实现电路连接的主要部件是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其中,如图8所示,传统的端子11与外壳12配合方式如图所示,端子11和外壳12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不然端子的位置度难以保证,也即是说端子几乎不会动。如果对手件端子13对插进来的时候,两端子有些偏心,只能迫使端子11歪斜一点,强行插入,这就会使公母端在插拔的时候插拔力很大,很费力,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和与端子连接的外壳,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弹性件为弧形弹性件,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弧形弹性件的凸起部朝向端子表面。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多个弧形弹性件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弧形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端部的距离,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部压缩后连接在所述两个卡槽内。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圆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圆环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圆环设置在凹槽内以实现弧形弹性件与外壳的连接。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方式为:在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设置半圆折弯部,在所述半圆折弯部内套设圆环后将半圆折弯部压紧以实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方式: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螺栓连接在圆环上。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方式: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焊接在圆环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在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使端子通过弹性件自动对位,很容易插入,同时采用该端子结构,使使用者插拔力减小,方便使用,并且对于端子表面的摩擦减少,耗损减少,产品使用寿命加长。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的插接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另一种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端子与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3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1和与端子1连接的外壳2,所述端子1与外壳2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3。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采用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3的弹力将端子保持在中心,以保证端子在外壳里面的尺寸,当端子1(公端子)与对插件端子4(母端子)插入连接时,两者出现偏心,一边出现干涉,端子1就会向偏心的一边平移过去直到公母端子同心,顺利导入,端子不会歪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弹性件3为弧形弹性件31,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33分别连接在外壳2上,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凸起部32朝向端子表面,采用这种方式,多个弧形弹性件能够有效的将端子保持在中心,使公母端子顺利导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与外壳2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外壳2上设置有与多个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两个卡槽21,所述两个卡槽21之间的距离小于弧形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端部的距离,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部压缩后连接在所述两个卡槽21内,采用这种方式,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能够稳定的连接在所述外壳上,并且环绕在端子的外部,端子在拔插过程中不会使弧形弹性件松动,能够有效的将端子保持在中心,使公母端子顺利导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6所示,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与外壳2的连接方式为: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圆环5;所述外壳2上设置有与圆环5相匹配的凹槽22,所述圆环5设置在凹槽22内以实现弧形弹性件31与外壳2的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将圆环5设置在凹槽22内,端子穿过圆环与外壳连接;端子在拔插过程中不会使弧形弹性件松动,能够有效的将端子保持在中心,使公母端子顺利导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7所示,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与圆环5的连接方式为:在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31的两端设置半圆折弯部34,在所述半圆折弯部34内套设圆环后将半圆折弯部34压紧以实现弧形弹性件31与圆环5的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弧形弹性件31与圆环的连接更加稳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方式: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螺栓连接在圆环上。采用这种方式,弧形弹性件31与圆环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方便拆卸更换用于不同大小的端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与圆环的连接方式: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焊接在圆环上。采用这种方式,弧形弹性件31与圆环的连接更加稳定,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和与端子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和与端子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绕端子的多个弹性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件为弧形弹性件,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弧形弹性件的凸起部朝向端子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多个弧形弹性件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弧形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端部的距离,所述弧形弹性件的两端部压缩后连接在所述两个卡槽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导入对位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宾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