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6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电池结构,其包括一电池外盖、一电池内盖、一电芯、一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设置有一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贴片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而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固定连接后共同容置且固定于所述电池内盖内,所述电池内盖上还对应所述充电电极开设有一孔位,所述充电电极贯穿所述孔位外置,所述孔位与所述充电电极间为密封装配,所述电池外盖盖合所述电池内盖并密封连接在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具有防水、防尘、防摔的三防电子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而电池作为三防电子产品的一个独立构件,也必须要具备独立的三防功能才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在现有的防水电池结构中,充电电极防水结构通常包括一电池外壳、一电池内壳、一充电极片、一防水件及一电芯组件,将所述充电极片采用模内注塑成型从而与所述电池内壳连接为一体结构以实现密封组装,所述电芯组件位于所述电池内壳内并与所述充电极片连接,所述防水件位于所述电池外壳与所述电池内壳间,所述电池外壳与所述电池内壳锁合时挤压所述防水件产生形变而实现防水。由以上现有技术可知,充电极片采用模内注塑成型从而与所述电池内壳连接的方式存在模具结构复杂,费用高,电池内壳的成型时间长等问题;而充电电极为了满足模内注塑成型的要求,需要进行独立的结构设计,同时也需要独立开模进行生产,存在产品成本增加,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此外,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发热,导致所述充电极片反复多次热胀冷缩,同时考虑到所述电池内壳为硬性塑胶材质,因此存在所述电池内壳与所述充电极片分离而产生间隙的风险而防水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电池结构,所述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极片采用模内注塑成型从而与所述电池内壳连接存在的产品及模具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以及充电电极为了满足模内注塑成型条件存在的结构复杂、需独立开模、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的问题;以及电池充电发热使得所述充电极片热胀冷缩而导致的电池内壳与充电极片分离而防水失效的问题。一种防水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电池结构包括一电池外盖、一电池内盖、一电芯、一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设置有一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贴片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而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固定连接后共同容置且固定于所述电池内盖内,所述电池内盖上还对应所述充电电极开设有一孔位,所述充电电极贯穿所述孔位外置,所述孔位与所述充电电极间为密封装配,所述电池外盖盖合所述电池内盖并密封连接在为一体。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内盖包括一容置仓,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容置仓内,所述防水电池结构还包括一泡棉,所述泡棉环绕所述充电电极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池内盖与所述电池保护板之间,且所述电池内盖与所述电池保护板共同挤压所述泡棉产生过盈形变。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外盖与所述电池内盖采用超声方式连接为一体密封结构,所述孔位内设置有点胶密封。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电池结构还包括一充电电极盖,所述充电电极盖上设置有一电极孔,所述电池内盖还包括一外表面,所述孔位位于所述外表面上,所述外表面还环绕所述孔位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充电电极盖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低于所述外表面0.05~0.1mm,所述充电电极贯穿所述电极孔且低于所述外表面0.1~0.5mm。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极与所述孔位间形成一圈凹孔,所述凹孔内整圈设置有点胶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容置仓底面上还环绕所述孔位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泡棉上则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泡棉黏贴于所述凸起顶面上,所述定位孔则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组装在一起。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将所述充电电极直接贴片于所述电池保护板进而连接为一体结构,从而所述电池内盖与所述充电电极都无需为模内注塑成型而额外设置对应的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模内注塑成型的需要而存在的所述电池内盖产品及模具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以及所述充电电极需独立设计且结构复杂、需独立开模、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采用点胶的方式将所述充电电极需外置处与所述电池内壳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而点胶胶水与所述充电电极及所述电池内壳间的结合紧密性较优良,同时点胶胶水为软胶,弹性形变大,即使电池充电发热也不会存在所述充电极片与所述电池内壳间出现分离而导致防水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水电池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泡棉立体图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充电电极盖立体图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电池内盖立体图一。图5是本技术电池内盖立体图二。图6是本技术防水电池结构组装图。图7是本技术防水电池结构组装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防水电池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6,其中图1为本申请防水电池结构的爆炸图,图6为其组装图。所述防水电池结构包括一电池外盖1、一电芯2、一电池保护板3、一电池内盖5及一充电电极盖6;所述电池保护板3上设置有一充电电极31,所述充电电极31以贴片方式位于所述电池保护板3上而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3与所述电芯2则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后共同容置且固定于所述电池内盖5内,所述电池内盖5上还对应所述充电电极31开设有一孔位51,所述充电电极31贯穿所述孔位51外置以实现充电功能,所述孔位51与所述充电电极31间为密封装配,所述电池外盖1盖合所述电池内盖5并密封连接为一体。在本申请所述防水电池结构中,包括两处防水为,第一处为所述充电电极31外置处的防水位,第二处为所述电池外盖1与所述电池内盖2之间的盖合位的防水;对于第一处防水位,本申请中的密封装配采用的是点胶方式实现;对于第二处防水位,则采用超声方式连接为一体密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充电电极31在结构上无需额外进行独立设计及开模生产,在组装上仅仅作为一个元器件在所述电池保护板3贴片时直接贴片完成组装,既节省了产品的开发时间,又降低了产品的开发成本。以下将对本申请的具体元件结构特征及装配关系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申请防水电池结构具体结构特征图示。所述电池内盖包括一外表面52及一容置仓53,所述孔位51开设于所述外表面52上,所述外表面52上还环绕所述孔位51设置有一凹槽521,所述容置仓53的底面上还环绕所述孔位51设置有一圈凸起531,所述凸起53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5311;所述充电电极盖6上设置有一电极孔61。请参照图1、图6及图7,为本申请防水电池结构的组装关系示意图。所述防水电池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3与所述电芯2焊接为一体后容置且固定于所述容置仓53内;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本申请还包括一泡棉4,所述泡棉4环绕所述充电电极31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池内盖5与所述电池保护板3之间,且所述电池内盖5与所述电池保护板3共同挤压所述泡棉产生过盈形变,从而有效隔绝所述充电电极31与所述孔位51间实现密封组装操作时经由所述孔位51对所述电池保护板3产生影响;所述充电电极盖6位于所述凹槽521内盖合所述孔位51且低于所述外表面52为0.05~0.1mm为佳,本实施例为0.05mm,所述充电电极31贯穿孔位51及所述电极孔61而外置于所述外表面52处,且低于所述外表面52为0.1~0.5mm,本实施例为0.4mm;所述电池外盖1与所述电池内盖5采用超声方式连接为一体密封结构,进而组装为一防水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电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电池结构包括一电池外盖、一电池内盖、一电芯、一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设置有一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贴片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而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固定连接后共同容置且固定于所述电池内盖内,所述电池内盖上还对应所述充电电极开设有一孔位,所述充电电极贯穿所述孔位外置,所述孔位与所述充电电极间为密封装配,所述电池外盖盖合所述电池内盖并密封连接在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电池结构包括一电池外盖、一电池内盖、一电芯、一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设置有一充电电极,所述充电电极贴片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上而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固定连接后共同容置且固定于所述电池内盖内,所述电池内盖上还对应所述充电电极开设有一孔位,所述充电电极贯穿所述孔位外置,所述孔位与所述充电电极间为密封装配,所述电池外盖盖合所述电池内盖并密封连接在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内盖包括一容置仓,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容置仓内,所述防水电池结构还包括一泡棉,所述泡棉环绕所述充电电极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池内盖与所述电池保护板之间,且所述电池内盖与所述电池保护板共同挤压所述泡棉产生过盈形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电芯焊接为一体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明熊斌仇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