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99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属于机械产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锁紧螺母、螺栓、车轮外盖、外轮幅挡圈、外轮幅、车轮外胎、螺栓、车轮内胎、压力传输器、传输器限位环、轮辋、压力反馈装置、内轮辐、内轮辐挡圈、螺母、车轮内盖、车轮轴、连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造价成本低;可通过车轮内部的压力反馈装置来感知车轮的受力情况,来控制自平衡车内部的电机使自平衡车达到平衡的效果,并且可调节性强,零部件更换方便,适用范围广。

A balanced wheel with automatic force measure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lancing wheel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measuring for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products.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locking nut, a bolt, an outer cover of a wheel, a outer ring, a outer ring, a wheel tire, a bolt, a wheel inner tube, a pressure transmitter, a conveyor limit ring, a wheel rim, a pressure feedback device, a wheel spoke, a wheel hub, a nut, a wheel inner cover, a wheel axle, and a connect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low cost, and can perceive the force situation of the wheel through the pressure feedback device inside the wheel to control the balance effect of the self balancing motor in the self balancing vehicle, and it has a strong adjustment, and the parts are replaced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
本技术涉及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属于机械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绿色环保的代步交通工具,而平衡车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代步工具,平衡车不仅携带方便,适用于广大的人群;但现阶段下平衡车的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也就是车辆本身的自动平衡能力。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Solid-StateGyroscopes)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但是由于自平衡车都是建立在精密固态陀螺仪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平衡的效果,所以研发一种可以通过检测车轮上力分布情况来判断车身所处姿态的自平衡车轮,来解决只能依靠精密固态陀螺仪来使自平衡车达到平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以解决当前的平衡车只能使用精密固态陀螺仪,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单一性问题,本技术能测量车轮受力分布情况,根据受力分布来驱动马达转动最终实现平衡车的平衡。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包括锁紧螺母1、螺栓2、车轮外盖3、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车轮外胎6、螺栓7、车轮内胎8、压力传输器9、传输器限位环10、轮辋11、压力反馈装置12、内轮辐13、内轮辐挡圈14、螺母15、车轮内盖16、车轮轴17、连轴器18、电机、微处理器;所述连轴器18一端与外接变速箱中的变速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轴17相连接,车轮轴17一端与内轮辐挡圈14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内轮辐挡圈14与内轮辐13通过内轮辐挡圈1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压力反馈装置12分别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中,传输器限位环10安装在轮辋11内部并使传输器限位环10的数据线孔与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都在同一条轴线上,压力传输器9安装在传输器限位环10内部,车轮内胎8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凹槽内,外轮幅挡圈4与外轮幅5通过外轮幅挡圈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连接好的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和连接好的连轴器18、车轮轴17、内轮辐挡圈14、内轮辐13通过螺栓7和螺母15穿过外轮幅挡圈4、内轮辐挡圈14、轮辋11上的通孔固定在轮辋11的内部两侧,车轮内盖16通过强力粘胶固定在内轮辐挡圈14外侧,车轮外盖3通过螺栓2与外轮幅挡圈4连接,锁紧螺母1与车轮轴凸出端相连接,车轮外胎6安装在已安装好的车轮内胎8外侧,压力反馈装置12与压力传输器9相连,压力传输器9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压力传输器9内部安装有信号传输装置。所述压力传输器9内部安装有小型蓄电池为压力反馈装置12和信号传输装置提供电源。所述压力反馈装置12包括下部外壳19、弹簧20、数据线21、检压装置22、上部外壳23;下部外壳19、上部外壳23之间设置有弹簧20、检压装置22,下部外壳19、弹簧20、检压装置22、上部外壳23依次连接,数据线21与检压装置22连接,数据线21再穿出下部外壳19与压力传输器9相连。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组装方便;2、通过检测力的分布情况来达到平衡,解决了只能用陀螺仪来达到平衡的问题;3、可调节性强,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最终安装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轮辋11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力反馈装置12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压力反馈装置12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中各标号为:1-锁紧螺母、2-螺栓、3-车轮外盖、4-外轮幅挡圈、5-外轮幅、6-车轮外胎、7-螺栓、8-车轮内胎、9-压力传输器、10-传输器限位环、11-轮辋、12-压力反馈装置、13-内轮辐、14-内轮辐挡圈、15-螺母、16-车轮内盖、17-车轮轴、18-连轴器、19-下部外壳、20-弹簧、21-数据线、22-检压装置、23-上部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包括锁紧螺母1、螺栓2、车轮外盖3、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车轮外胎6、螺栓7、车轮内胎8、压力传输器9、传输器限位环10、轮辋11、压力反馈装置12、内轮辐13、内轮辐挡圈14、螺母15、车轮内盖16、车轮轴17、连轴器18、电机、微处理器;所述连轴器18一端与外接变速箱中的变速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轴17相连接,车轮轴17一端与内轮辐挡圈14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内轮辐挡圈14与内轮辐13通过内轮辐挡圈1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压力反馈装置12分别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中,传输器限位环10安装在轮辋11内部并使传输器限位环10的数据线孔与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都在同一条轴线上,压力传输器9安装在传输器限位环10内部,车轮内胎8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凹槽内,外轮幅挡圈4与外轮幅5通过外轮幅挡圈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连接好的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和连接好的连轴器18、车轮轴17、内轮辐挡圈14、内轮辐13通过螺栓7和螺母15穿过外轮幅挡圈4、内轮辐挡圈14、轮辋11上的通孔固定在轮辋11的内部两侧,车轮内盖16通过强力粘胶固定在内轮辐挡圈14外侧,车轮外盖3通过螺栓2与外轮幅挡圈4连接,锁紧螺母1与车轮轴凸出端相连接,车轮外胎6安装在已安装好的车轮内胎8外侧,压力反馈装置12与压力传输器9相连,压力传输器9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输器9内部安装有信号传输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输器9内部安装有小型蓄电池为压力反馈装置12和信号传输装置提供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反馈装置12包括下部外壳19、弹簧20、数据线21、检压装置22、上部外壳23;下部外壳19、上部外壳23之间设置有弹簧20、检压装置22,下部外壳19、弹簧20、检压装置22、上部外壳23依次连接,数据线21与检压装置22连接,数据线21再穿出下部外壳19与压力传输器9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平衡车在地面上行驶的时候,通过车轮外胎6与地面的接触,所产生的压力作用在车轮外胎6上,之后在通过车轮外胎6作用在车轮内胎8上,然后通车轮内胎8将力分别作用在每一个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中的压力反馈装置12上,然后再通过各个压力反馈装置12内部的检压装置22检测出车轮上每个部位的受力数据后通过数据线21传输到压力传输器9,并由压力传输器9内部的信号传输装置发出信号给底座内部的精密且高速的微处理器,驱动电机马达转动,最终实现平衡车的平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螺母(1)、螺栓(2)、车轮外盖(3)、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车轮外胎(6)、螺栓(7)、车轮内胎(8)、压力传输器(9)、传输器限位环(10)、轮辋(11)、压力反馈装置(12)、内轮辐(13)、内轮辐挡圈(14)、螺母(15)、车轮内盖(16)、车轮轴(17)、连轴器(18)、电机、微处理器;所述连轴器(18)一端与外接变速箱中的变速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轴(17)相连接,车轮轴(17)一端与内轮辐挡圈(14)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内轮辐挡圈(14)与内轮辐(13)通过内轮辐挡圈(1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压力反馈装置(12)分别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中,传输器限位环(10)安装在轮辋(11)内部并使传输器限位环(10)的数据线孔与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都在同一条轴线上,压力传输器(9)安装在传输器限位环(10)内部,车轮内胎(8)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凹槽内,外轮幅挡圈(4)与外轮幅(5)通过外轮幅挡圈(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连接好的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和连接好的内轮辐挡圈(14)、内轮辐(13)通过螺栓(7)、螺母(15)穿过轮辋(11)上的通孔固定在轮辋(11)的内部两侧,车轮内盖(16)通过强力粘胶固定在内轮辐挡圈(14)外侧,车轮外盖(3)通过螺栓(2)与外轮幅挡圈(4)连接,锁紧螺母(1)与车轮轴凸出端相连接,车轮外胎(6)安装在已安装好的车轮内胎(8)外侧,压力反馈装置(12)与压力传输器(9)相连,压力传输器(9)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测力的平衡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螺母(1)、螺栓(2)、车轮外盖(3)、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车轮外胎(6)、螺栓(7)、车轮内胎(8)、压力传输器(9)、传输器限位环(10)、轮辋(11)、压力反馈装置(12)、内轮辐(13)、内轮辐挡圈(14)、螺母(15)、车轮内盖(16)、车轮轴(17)、连轴器(18)、电机、微处理器;所述连轴器(18)一端与外接变速箱中的变速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轴(17)相连接,车轮轴(17)一端与内轮辐挡圈(14)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内轮辐挡圈(14)与内轮辐(13)通过内轮辐挡圈(1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压力反馈装置(12)分别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中,传输器限位环(10)安装在轮辋(11)内部并使传输器限位环(10)的数据线孔与轮辋(11)外侧的限位孔都在同一条轴线上,压力传输器(9)安装在传输器限位环(10)内部,车轮内胎(8)安装在轮辋(11)外侧的凹槽内,外轮幅挡圈(4)与外轮幅(5)通过外轮幅挡圈(4)上的限位槽相连接,连接好的外轮幅挡圈(4)、外轮幅(5)和连接好的内轮辐挡圈(14)、内轮辐(13)通过螺栓(7)、螺母(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雨枫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