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62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包括既有结构的中支撑体、分别设置在中支撑体两端的顶梁和底梁、在四周组成包围结构的侧墙、底板和顶板,所述中支撑体的外侧壁、侧墙的内侧壁、底板的上表面、顶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上设有增厚浇筑层,所述增厚浇筑层内均匀铺设有若干钢筋。在轨道交通施工无法避让某些重要建构筑物的情况,通过对既有建构筑物的联合加固结构改造,使得轨道交通区间得以通过,同时可以不用拆除既有建构筑物,缩减工期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由于具有运量大、安全舒适、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目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轨道交通路由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既有构筑物。但城市土地价格日益昂贵,而且某些建构筑物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征拆十分困难。在轨道交通上跨既有构筑物的情况下,可酌情保留其一部分作为轨道交通轨道基础,此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固改造以满足轨道交通的要求。当轨道交通路由无法避开既有构筑物时,处理方式一般为拆迁构筑物,或者拆除后和轨道交通结构同时复建。通常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时,一般仅采用单种加固方式。征拆方案时间周期长,实施阻力大,且往往不具有可行性。选择原位结合复建方案,则时间周期也较长,在复建完成之前无法满足相关需求。既有建构筑物的单种加固方案可靠性和冗余度不足,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荷载大、振动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包括既有结构的中支撑体、分别设置在中支撑体两端的顶梁和底梁、在四周组成包围结构的侧墙、底板和顶板,所述中支撑体的外侧壁、侧墙的内侧壁、底板的上表面、顶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上设有增厚浇筑层,所述增厚浇筑层内均匀铺设有若干钢筋。进一步的,所述中支撑体为中柱或中隔墙。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支撑体两侧增厚浇注层内的钢筋与既有结构底板和顶板内包含的主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的外表为凹凸面,凹凸面外设有增厚浇筑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浇筑层上黏贴有钢板或碳纤维布。进一步的,在所述浇注层与钢板黏贴固定后的钢板上设置若干固定用的锚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浇筑层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既有结构中支撑体、顶梁、底梁、侧墙、底板和顶板分别进行凿毛处理增加后续浇筑黏附力,在当中铺设相应规格的钢筋进行强化。可避免对轨道交通路由上既有建构筑物的拆迁,减小轨道交通建设实施难度,节约资金。既有结构承载力有显著提升,满足轨道交通荷载大、振动大的特点,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支撑体;2、顶梁;3、底梁;4、侧墙;5、底板;6、顶板;7、浇筑层;8、凹凸面;9、轨道交通结构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包括既有结构的中支撑体1、分别设置在中支撑体1两端的顶梁2和底梁3、在四周组成包围结构的侧墙4、底板5和顶板6,所述中支撑体1的外侧壁、侧墙4的内侧壁、底板4的上表面、顶板5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上设有增厚浇筑层7,所述增厚浇筑层7内均匀铺设有若干钢筋。进一步的,所述中支撑体1为中柱或中隔墙。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支撑体1两侧增厚浇注层7内的钢筋与既有结构底板5和顶板6内包含的主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梁2与所述底梁的外表为凹凸面,凹凸面外设有增厚浇筑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浇筑层7上黏贴有钢板或碳纤维布。进一步的,在所述浇注层7与钢板上采用若干锚栓固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浇筑层7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包括既有结构的中支撑体、分别设置在中支撑体两端的顶梁和底梁、在四周组成包围结构的侧墙、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体的外侧壁、侧墙的内侧壁、底板的上表面、顶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上设有增厚浇筑层,所述增厚浇筑层内均匀铺设有若干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包括既有结构的中支撑体、分别设置在中支撑体两端的顶梁和底梁、在四周组成包围结构的侧墙、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体的外侧壁、侧墙的内侧壁、底板的上表面、顶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上设有增厚浇筑层,所述增厚浇筑层内均匀铺设有若干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体为中柱或中隔墙。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对既有建筑联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体两侧的增厚浇注层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宪东史海欧刘鑫王建刘欣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