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迹折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460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痕迹折弯模,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模板、下脱板、下垫板、下模座、外脱板、外挡块、折弯刀、折弯刀挡块和滚轴,合理在折弯刀的弯角位置设有可以转动的滚轴;折弯时,将钣金件板材放在下脱板上,压力机开动驱动上模组下行,上模板按压在钣金件板材上,压力机继续下行,滚轴受压并在摩擦力作用下开始滚动使钣金件板材更利于被折弯,当压力机下行至最低点时折弯工艺完成,上模组上行滚轴反向滚动,便于钣金件板材脱模,将滑动摩擦改进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摩擦力,整个折弯工作流程动作顺畅,可靠高,进而有效解决了普通模具易出现折弯擦伤的现象,尤其对于有表面要求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成品率,保证产品质量。

No trace bend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 trace bending die,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die seat, an upper cushion plate, an upper die plate, a lower plate, a lower die seat, an outer stripper, an outer block, a bending knife, a bending cutter block and a roller, and a roller that can be rotat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of the bending knife, and the sheet metal plate is placed under the bending. On the board, the press is driven to drive the module down, the upper template is pressed on the sheet metal plate, the press continues down, the roller is pressed and the plate is rolled under the action of friction to make the sheet metal plate more favorable to be bent. When the press is down to the lowest point, the bending process is completed. The upper roll of the upper module is reversed to roll, facilitates the rolling of the roller in the upper module. Sheet metal parts die out, the sliding friction is improved to rolling friction, greatly reducing the friction, the whole bending work flow is smooth and reliable, and the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common mold bending and scraping phenomenon, especially for the products with surface requirements,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 rate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痕迹折弯模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无痕迹折弯模。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五模具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工业钣金件的折弯工艺使用较为频繁,常规模具折弯后,产品表面有摩擦痕迹(俗称擦伤),既影响产品美观,又造成擦伤部分表面容易氧化腐蚀,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有效减少产品表面擦伤的无痕迹折弯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痕迹折弯模,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模板、下脱板、下垫板、下模座、外脱板、外挡块、折弯刀、折弯刀挡块和滚轴,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所述外挡块设置在上模座的一侧位置,所述外脱板通过弹力组件设置在外挡块和上模板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脱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折弯刀挡块设置在下垫板的一侧位置,所述折弯刀位于下脱板和折弯刀挡块之间的位置并正对着所述外脱板,该折弯刀的顶部靠近下脱板的弯角位置用来设置所述滚轴的通槽,所述滚轴位于该通槽内,且该滚轴的外周面一部分从折弯刀的弯角位置露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滚轴为钨钢圆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滚轴的直径为6~8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折弯刀的弯角位置设有可以转动的滚轴;折弯时,将钣金件板材放在下脱板上,压力机开动驱动上模组下行,上模板按压在钣金件板材上,压力机继续下行,滚轴受压并在摩擦力作用下开始滚动使钣金件板材更利于被折弯,当压力机下行至最低点时折弯工艺完成,上模组上行滚轴反向滚动,便于钣金件板材脱模,将滑动摩擦改进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摩擦力,整个折弯工作流程动作顺畅,可靠高,进而有效解决了普通模具易出现折弯擦伤的现象,尤其对于有表面要求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成品率,保证产品质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折弯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痕迹折弯模,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上模板3、下脱板4、下垫板11、下模座5、外脱板6、外挡块7、折弯刀8、折弯刀挡块9和滚轴10,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2和上模板3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所述外挡块7设置在上模座1的一侧位置,所述外脱板6通过弹力组件设置在外挡块7和上模板3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座5、下垫板11和下脱板4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折弯刀挡块9设置在下垫板11的一侧位置,所述折弯刀8位于下脱板4和折弯刀挡块9之间的位置并正对着所述外脱板6,该折弯刀8的顶部靠近下脱板4的弯角位置用来设置所述滚轴10的通槽81,所述滚轴10位于该通槽81内,且该滚轴10的外周面一部分从折弯刀8的弯角位置露出。滚轴10在通槽81内可以自由滚动。折弯刀8的横截面外形轮廓为方形。较佳的,所述滚轴10为直径为6~8毫米的钨钢圆棒,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滚轴10也可以为不锈钢圆棒。折弯时,将钣金件板材12放在下脱板4上,压力机开动驱动上模组下行,上模板3按压在钣金件板材12上,压力机继续下行,滚轴10受压并在摩擦力作用下开始滚动使钣金件板材12更利于被折弯,当压力机下行至最低点时折弯工艺完成,上模组上行滚轴10反向滚动,便于钣金件板材12脱模,将滑动摩擦改进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摩擦力,有效保证产品的表面不被擦伤,而且整个折弯工作流程动作顺畅,工作效率高。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模具,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痕迹折弯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痕迹折弯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模板、下脱板、下垫板、下模座、外脱板、外挡块、折弯刀、折弯刀挡块和滚轴,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所述外挡块设置在上模座的一侧位置,所述外脱板通过弹力组件设置在外挡块和上模板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脱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折弯刀挡块设置在下垫板的一侧位置,所述折弯刀位于下脱板和折弯刀挡块之间的位置并正对着所述外脱板,该折弯刀的顶部靠近下脱板的弯角位置用来设置所述滚轴的通槽,所述滚轴位于该通槽内,且该滚轴的外周面一部分从折弯刀的弯角位置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痕迹折弯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模板、下脱板、下垫板、下模座、外脱板、外挡块、折弯刀、折弯刀挡块和滚轴,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所述外挡块设置在上模座的一侧位置,所述外脱板通过弹力组件设置在外挡块和上模板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脱板按从下至上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折弯刀挡块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茂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