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214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轮边减速器和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或者回收制动能量的轮毂电机;通过驱动机构的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一扭矩流,通过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二扭矩流,第一扭矩流和/或第二扭矩流在车轮上耦合,进而控制车轮转动。驱动机构可以代替机械差速锁,差速范围可调,物料成本低,系统可靠性高,可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所谓高机动性越野汽车是指汽车底盘的最小离地距离高于一般越野车,涉水深度也深于普通越野车,越野行驶的越障能力也强。这种高机动性越野汽车一般在特殊场合使用,例如野外作业,军事活动,抢险救灾等。现有的越野车通过差速锁来实现一个车轮着地时也能行驶或越障的效果。对与现有的带差速锁的车辆而言,具有差速范围不可调的缺点,且在混合动力的越野车上加装差速锁具有一定的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可解决现有的越野车差速范围不可调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轮边减速器和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或者回收制动能量的轮毂电机;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一端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二端与车轮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三端与所述轮毂电机相连;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二扭矩流,所述第一扭矩流和/或所述第二扭矩流在车轮上耦合,进而控制车轮转动。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行星齿轮;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通过半轴与行星齿轮相连,所述行星齿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其中,通过所述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传动轴、轮间差速器、半轴、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轮毂电机、行星齿轮、传动轴、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二扭矩流。可选地,所述行星齿轮包括:行星架、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通过半轴与所述行星架相连,所述行星架还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齿圈和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齿圈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其中,通过所述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传动轴、轮间差速器、半轴、行星架、齿圈、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轮毂电机、太阳轮、行星轮、齿圈、传动轴、轮边减速器和车轮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二扭矩流。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离合器;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通过半轴与离合器相连,所述离合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扭矩流的传递路线依次为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传动轴、轮间差速器、半轴、离合器、轮边减速器;所述第二扭矩流的传递路线依次为轮毂电机、离合器、传动轴、轮边减速器。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控制器、加速踏板信号采集装置、空档位置信号采集装置、离合器踏板信号采集装置、车速信号采集装置、方向盘转角信号采集装置和电量采集装置;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加速踏板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空档位置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离合器踏板信号采集装置、所述车速信号采集装置、所述方向盘转角信号采集装置和所述电量采集装置电连接。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可选地,所述汽车还包括:皮带驱动起动发电机BSG,所述BSG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端相连。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中的轮毂电机的数量为两个或四个。可选地,所述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底盘上。可选地,所述汽车为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油汽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轮毂电机取代差速器锁,当一边车轮打滑时,轮毂电机加载反向力矩,可达到差速锁的效果,即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代替机械差速锁,差速范围可调,物料成本低,系统可靠性高,可节省成本。所述驱动机构结合整车控制策略,只在需要的轮端介入差速控制,且可以以不同控制策略可使差速锁更有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通过轮边减速器带动车轮,可实现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或者车轮反拖轮毂电机发电来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可解决机械差速锁有制动能量难回收的问题。同时,轮边减速器也可接收轮间差速器的半轴驱动,可实现纯机械驱动和与电机共同工作的混合驱动,既解决了其油耗高的问题也同时增加了其驱动力,也即越野能力更强。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的是对轮边减速器的双端并行输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特别符合军事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1、变速器2、轴间差速器3、轮间差速器4、轮边减速器5和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或者回收制动能量的轮毂电机6。其中,所述发动机1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速器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速器2的第二端与所述轴间差速器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轴间差速器3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轮间差速器4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边减速器5第一端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5第二端与车轮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5第三端与所述轮毂电机6相连。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发动机1、变速器2、轴间差速器3、轮间差速器4和轮边减速器5向车轮传递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6、轮边减速器5向车轮传递第二扭矩流,所述第一扭矩流和/或所述第二扭矩流在车轮上耦合,进而控制车轮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中的轮毂电机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轮毂电机6取代差速器锁,当一边车轮打滑时,轮毂电机6加载反向力矩,可达到差速锁的效果,即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代替机械差速锁,差速范围可调,物料成本低,系统可靠性高,可节省成本。所述驱动机构结合整车控制策略,只在需要的轮端介入差速控制,且可以以不同控制策略可使差速锁更有效。同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6通过轮边减速器5带动车轮,可实现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或者车轮反拖轮毂电机6发电来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可解决机械差速锁有制动能量难回收的问题。同时,轮边减速器5也可接收轮间差速器4的半轴驱动,可实现纯机械驱动和与电机共同工作的混合驱动,既解决了其油耗高的问题也同时增加了其驱动力,也即越野能力更强。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的是对轮边减速器5的双端并行输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特别符合军事需求。当需要更大驱动扭矩时,可在上述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增加行星齿轮或离合器。所述轮毂电机6启动,可通过轮边减速器5增大扭矩,再经行星齿轮或离合器将第二扭矩流传递给车轮,这样,由于直接在车轮端介入驱动,控制更敏捷有效,驱动效率更高。为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驱动机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轮边减速器和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或者回收制动能量的轮毂电机;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一端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二端与车轮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三端与所述轮毂电机相连;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二扭矩流,所述第一扭矩流和/或所述第二扭矩流在车轮上耦合,进而控制车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轮边减速器和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或者回收制动能量的轮毂电机;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轴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一端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二端与车轮相连,所述轮边减速器第三端与所述轮毂电机相连;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第二扭矩流,所述第一扭矩流和/或所述第二扭矩流在车轮上耦合,进而控制车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行星齿轮;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通过半轴与行星齿轮相连,所述行星齿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其中,通过所述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传动轴、轮间差速器、半轴、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一扭矩流;通过所述轮毂电机、行星齿轮、传动轴、轮边减速器向车轮传递所述第二扭矩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包括:行星架、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二端通过半轴与所述行星架相连,所述行星架还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齿圈和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齿圈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轮间差速器的第一端相连;其中,通过所述发动机、变速器、轴间差速器、传动轴、轮间差速器、半轴、行星架、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