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00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包括冷米仓、进料器、冷风机、喷气管、搅拌组件、卸料板和回软箱,其中,喷气管包括上层喷气管、中层喷气管和底部喷气管;进料器设置于冷米仓顶部,冷米仓内部设置多层喷气管和多个搅拌组件;上层喷气管包括多根出气管,出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出气管上都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喷气头;出气管的进气口与冷风机的出气口连通,冷风机安装于冷米仓的外侧;冷米仓顶部设置排气管,冷米仓下方设置回软箱,冷米仓、回软箱之间设置卸料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不会对大米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米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
技术介绍
在粮食加工厂中,大米加工一般须经碾米、冷米、抛光等工序;经过碾米后的大米温度较高,如果将其急速冷却,则会使大米在后续抛光后的米质变脆,从而增大了米的破碎率,直接影响着米的品质;因此,粮食加工厂普遍采用冷米仓储存的方法,将碾过后的大米贮存在冷米仓内经过自然冷却,然后才能进入抛光工序;此种方法冷米周期长,效率低,因此急需在不会影响大米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大米的冷却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高,大米不会被损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包括冷米仓、进料器、冷风机、喷气管、搅拌组件、卸料板和回软箱,其中,喷气管包括上层喷气管、中层喷气管和底部喷气管;进料器设置于冷米仓顶部,冷米仓内部设置多层喷气管和多个搅拌组件;上层喷气管位于冷米仓内部上方,中层喷气管位于冷米仓中部,底部喷气管位于冷米仓底部;上层喷气管包括多根出气管,出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出气管上都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喷气头;其中,出气管的进气口与冷风机的出气口连通,冷风机安装于冷米仓的外侧;中层喷气管、底部喷气管与上层喷气管结构相同;搅拌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层喷气管上方、上层喷气管与中层喷气管之间,以及底部喷气管与上层喷气管之间;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在搅拌叶上设置有弧形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转动方向;冷米仓顶部设置排气管,冷米仓下方设置回软箱,冷米仓、回软箱之间设置卸料板。优选的,底部喷气管位于卸料板上。优选的,上层喷气管、中层喷气管与冷米仓内壁卡接固定。优选的,出气管内部设置过滤滤芯。优选的,喷气头之间间距相等。优选的,喷气头内部设置过滤滤芯。优选的,搅拌组件的转动方向不统一。优选的,搅拌组件的转速为4-8秒/圈。本专利技术中,大米由进料器进入冷米仓内部,大米在冷米仓内积压,位于冷米仓底部的大米中的热量无法散出;此时,打开冷风机,冷风由上层喷气管、中层喷气管、底部喷气管不断喷出,加强冷米仓内部的空气流通,带走大量的热,其中,喷气管的分层设置保证了散热效果;同时,搅拌组件对大米进行搅拌,一方面可以使大米之间产生松动进而使得热量向上散发,另一方面增加大米与冷风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保证散热效果;大米在风冷的状态下快速散热后,打开卸料板,大米进入回软箱内,进行软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冷米机高效冷却仓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包括冷米仓1、进料器2、冷风机3、喷气管、搅拌组件6、卸料板7和回软箱9,其中,喷气管包括上层喷气管41、中层喷气管42和底部喷气管43;进料器2设置于冷米仓1顶部,冷米仓1内部设置多层喷气管和多个搅拌组件;上层喷气管41位于冷米仓1内部上方,中层喷气管42位于冷米仓1中部,底部喷气管43位于冷米仓1底部;上层喷气管41包括多根出气管,出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出气管上都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喷气头5;其中,出气管的进气口与冷风机3的出气口连通,冷风机3安装于冷米仓1的外侧;中层喷气管42、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结构相同;搅拌组件6分别设置在上层喷气管41上方、上层喷气管41与中层喷气管42之间,以及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之间;搅拌组件6包括搅拌轴63和搅拌叶61,在搅拌叶61上设置有弧形的凹槽62,凹槽62的开口朝向转动方向;冷米仓1顶部设置排气管8,冷米仓1下方设置回软箱9,冷米仓1、回软箱9之间设置卸料板7。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大米由进料器2进入冷米仓1内部,大米在冷米仓内1积压,位于冷米仓1底部的大米中的热量无法散出;此时,打开冷风机3,冷风由上层喷气管41、中层喷气管42、底部喷气管43不断喷出,加强冷米仓1内部的空气流通,带走大量的热,其中,喷气管的分层设置保证了散热效果;同时,搅拌组件6对大米进行搅拌,一方面可以让大米之间产生松动进而使得热量向上散发,另一方面增加大米与冷风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保证散热效果;大米在风冷的状态下快速散热后,打开卸料板7,大米进入回软箱9内,进行软化。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喷气管43位于卸料板7上,保证位于最底层的大米能够受与冷风发生热交换。进一步的,上层喷气管41、中层喷气管42与冷米仓1内壁卡接固定,方便更换,易于拆卸。进一步的,出气管内部设置过滤滤芯,防止大米进入,保证使用安全。进一步的,喷气头5之间间距相等,保证热交换均匀。进一步的,喷气头5内部设置过滤滤芯,防止大米进入,保证使用安全。进一步的,搅拌组件6的转动方向不统一,大米运动方向不一致,增加了大米之间的缝隙,利于热量散发。进一步的,搅拌组件6的转速为4-8秒/圈,防止转速过快对大米造成破坏,以及转速太小散热效率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米仓(1)、进料器(2)、冷风机(3)、喷气管、搅拌组件(6)、卸料板(7)和回软箱(9),其中,喷气管包括上层喷气管(41)、中层喷气管(42)和底部喷气管(43);进料器(2)设置于冷米仓(1)顶部,冷米仓(1)内部设置多层喷气管和多个搅拌组件;上层喷气管(41)位于冷米仓(1)内部上方,中层喷气管(42)位于冷米仓(1)中部,底部喷气管(43)位于冷米仓(1)底部;上层喷气管(41)包括多根出气管,出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出气管上都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喷气头(5);其中,出气管的进气口与冷风机(3)的出气口连通,冷风机(3)安装于冷米仓(1)的外侧;中层喷气管(42)、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结构相同;搅拌组件(6)分别设置在上层喷气管(41)上方、上层喷气管(41)与中层喷气管(42)之间,以及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之间;搅拌组件(6)包括搅拌轴(63)和搅拌叶(61),在搅拌叶(61)上设置有弧形的凹槽(62),凹槽(62)的开口朝向转动方向;冷米仓(1)顶部设置排气管(8),冷米仓(1)下方设置回软箱(9),冷米仓(1)、回软箱(9)之间设置卸料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米机高效冷却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米仓(1)、进料器(2)、冷风机(3)、喷气管、搅拌组件(6)、卸料板(7)和回软箱(9),其中,喷气管包括上层喷气管(41)、中层喷气管(42)和底部喷气管(43);进料器(2)设置于冷米仓(1)顶部,冷米仓(1)内部设置多层喷气管和多个搅拌组件;上层喷气管(41)位于冷米仓(1)内部上方,中层喷气管(42)位于冷米仓(1)中部,底部喷气管(43)位于冷米仓(1)底部;上层喷气管(41)包括多根出气管,出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出气管上都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喷气头(5);其中,出气管的进气口与冷风机(3)的出气口连通,冷风机(3)安装于冷米仓(1)的外侧;中层喷气管(42)、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结构相同;搅拌组件(6)分别设置在上层喷气管(41)上方、上层喷气管(41)与中层喷气管(42)之间,以及底部喷气管(43)与上层喷气管(41)之间;搅拌组件(6)包括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良
申请(专利权)人:定远县冶溪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