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46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式换热器,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外螺旋管、设置在外螺旋管中的内螺旋管、第一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第一分配器和第一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管相连,第二分配器和第二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流管相连,第一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外螺旋管上,第二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内螺旋管上。通过内螺旋管可以输送第一种流体,通过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之间的空间可以输送第二种流体,并且第一流管可以与第二种流体热交换,第二流管可以同时与第一种流体以及第二种流体热交换,通过这种分层次地热交换方式,可以提高缠绕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保证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绕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缠绕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缠绕管式换热器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热应力自身消除、紧凑度高,由于自身的特殊构造,使得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尤其特别地,通过设置多股管程,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现有的缠绕式换热器有许多种,例如一种常见的缠绕式换热器是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传热管按螺旋线形状交替缠绕而成,相邻两层螺旋状传热管的螺旋方向相反,并采用一定形状的定距件使之保持一定的间距,其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实现有效地换热,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艺困难,并且螺旋线形状交替使换热无法有效地进行覆盖,即无法全部将热量进行交换,从而易导致换热的过程中能量流失,从而降低热交换效率。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缠绕式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式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缠绕式换热器热交换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缠绕式换热器,所述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外螺旋管、设置在所述外螺旋管中的内螺旋管、第一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一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分配器和所述第二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外螺旋管上,所述第二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内螺旋管上。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螺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槽内。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螺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槽内。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螺旋管和所述内螺旋管之间设置有中间管。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螺旋管的长度、所述内螺旋管的长度以及所述中间管的长度均相等。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流管以螺旋方式相互缠绕。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流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流管以螺旋方式相互缠绕。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管的横截流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管的横截流动面积。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分配器内和所述第二分配器内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上述缠绕式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集器和所述第二收集器内均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式换热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螺旋管可以输送第一种流体,通过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之间的空间可以输送第二种流体,并且位于外螺旋管上的第一流管可以与第二种流体进行热交换,位于内螺旋管上的第二流管可以同时与第一种流体以及第二种流体进行热交换,通过这种分层次地热交换方式,可以提高缠绕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保证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将第一流管设置在第一螺旋槽内可以增大第一流管与外螺旋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同理地,将第二流管设置在第二螺旋槽内可以增大第二流管与内螺旋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中间管可以将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从而使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之间可以输送二种液体,即内螺旋管和中间管之间输送一种液体,中间管和外螺旋管之间输送另一种液体,从而保证本缠绕式换热器可以输送三种液体,并且不会降低热交换效率,即第一流管可以和位于中间管和外螺旋管之间的液体进行热交换,第二流管可以和位于内螺旋管和中间管之间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并且第二流管还可以和内螺旋管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再进一步地,三个第一流管彼此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可以保证第一流管之间的热量不会损失,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效率。同理地,三个第二流管彼此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可以保证第二流管之间的热量不会损失,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效率。又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第一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第一收集器以及第二收集器内的液体温度,从而便于进行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缠绕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螺旋管;2、内螺旋管;3、第一分配器;4、第二分配器;5、第一收集器;6、第二收集器;7、第一流管;8、第二流管;9、中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式换热器,所述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外螺旋管1、设置在所述外螺旋管1中的内螺旋管2、第一分配器3、第二分配器4、第一收集器5和第二收集器6,所述第一分配器3和所述第一收集器5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管7相连,所述第二分配器4和所述第二收集器6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流管8相连,所述第一流管7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外螺旋管1上,所述第二流管8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内螺旋管2上。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分配器3可以将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流管7输送至所述第一收集器5中,所述第二分配器4可以将液体通过所述第二流管8输送至所述第二收集器6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通过内螺旋管2可以输送第一种流体,通过内螺旋管2和外螺旋管1之间的空间可以输送第二种流体,并且位于外螺旋管1上的第一流管7可以与第二种流体进行热交换,位于内螺旋管2上的第二流管8可以同时与第一种流体以及第二种流体进行热交换,通过这种分层次地热交换方式,可以提高缠绕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保证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交换效率。优选地,所述外螺旋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流管7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槽内。其中,所述第一流管7可以正旋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槽内,还可以反旋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槽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所述第一流管7的旋向,只要通过所述第一流管7能够将所述第一分配器3中的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一收集器5内即可。优选地,所述内螺旋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流管8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槽内。其中,所述第二流管8可以正旋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槽内,还可以反旋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槽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所述第二流管8的旋向,只要通过所述第二流管8能够将所述第二分配器4中的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二收集器6内即可。优选地,所述外螺旋管1和所述内螺旋管2之间设置有中间管9。为了保证热交换的顺利进行,并且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效率,可以将所述中间管9通过导热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外螺旋管1的长度、所述内螺旋管2的长度以及所述中间管9的长度均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流管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流管7以螺旋方式相互缠绕。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所述第一流管7的数量设置为其它数量,这种所述第一流管7的数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范围。优选地,所述第二流管8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流管8以螺旋方式相互缠绕。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所述第二流管8的数量设置为其它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缠绕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外螺旋管、设置在所述外螺旋管中的内螺旋管、第一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一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分配器和所述第二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外螺旋管上,所述第二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内螺旋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外螺旋管、设置在所述外螺旋管中的内螺旋管、第一分配器、第二分配器、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一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分配器和所述第二收集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外螺旋管上,所述第二流管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内螺旋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管和所述内螺旋管之间设置有中间管。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业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