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818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层,每层包括多根;换热管呈螺旋状缠绕,相邻两层换热管的缠绕方向相反,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间衬条,层间衬条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换热管的管径相配合的凹槽,每个凹槽与每个内层换热管的管径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装层间衬条,保证换热管之间具有合适的层间距和管间距,减少了换热管之间的摩擦,具有使用寿命长、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热交换设备,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的缠绕式换热器的管芯采用手工缠绕,每缠绕一层,都作为下一层的缠绕基础,逐层缠绕,所以层与层之间是没有间隙的;采用手工加辅助工装进行缠绕,管间距也难以实现控制,缠绕的管芯管间距小且不规则,缠绕式管芯容易成为一个密度太高的实体,壳程过水量难以控制和计算,壳程冷却水的阻力降太大,无法计算,换热管的下料长度难以统一,怠料太多。没有间隙或间隙较小的层间距和管间距,在换热器运行时由于换热管的抖动,会出现层与层之间换热管的摩擦,同一层换热管管与管之间的摩擦;层间距和管间距太小,不利于壳程内气体或黏稠介质的流通,阻力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通过加装层间衬条,保证换热管之间具有合适的层间距和管间距,减少了换热管之间的摩擦,具有使用寿命长、换热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管程入口、管程入口法兰和管板、管程出口、管程出口法兰,壳体上垂直安装有壳程入口、壳程入口法兰和壳程出口、壳程出口法兰,壳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层,每层包括多根;换热管呈螺旋状缠绕,相邻两层换热管的缠绕方向相反,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间衬条,层间衬条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换热管的管径相配合的凹槽,每个凹槽与每个内层换热管的管径卡合。作为优选,所述每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设置的层间衬条包括4个。层间衬条可以使相邻两层换热管束之间保持一定的层间距,有效防止换热管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同时为介质通提供了流道。作为优选,所述4个层间衬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圆形抱箍固定。圆形抱箍可以起到紧固换热管与层间衬条的作用,避免层间衬条从换热管上脱落。作为优选,所述层间衬条的厚度为3~4毫米。使壳程留有一定的流通路径,此范围的层间距能产生较高的换热效率,也能避免黏稠介质堵塞在换热管束之间,阻力降较小。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弹性缓冲层。凹槽卡合在换热管管径上,直接卡合时,如果卡合不牢,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的抖动,会造成换热管与层间衬条之间的摩擦,通过设置起缓冲作用的弹性缓冲层,一方面可以使凹槽与换热管管径紧密卡合,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换热管和层间衬条之间直接摩擦,造成换热管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表面还设置有消音层。可以减少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抖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加装层间衬条,使换热管保持了一定的层间距,避免了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束层与层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换热管束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2)通过在层间衬条的层面设置凹槽,凹槽与内层换热管的管束卡合,使换热管保持了一定的管间距,避免了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束管与管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换热管束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3)凹槽的表面设置弹性缓冲层,可以使凹槽与换热管管径的连接更为紧密,也能避免换热管直接与层间衬条摩擦。(4)设置消音层,可以减少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抖动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层间衬条的连接结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的层间衬条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壳体,2:管板,3:管程入口,4:管程入口法兰,5:管程出口,6:管程出口法兰,7:壳程入口;8:壳程入口法兰;9:壳程出口;10:壳程出口法兰;11:换热管;12:层间衬条;13:圆形抱箍;14凹槽;15:弹性缓冲层;16:消音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2、管程入口3、管程入口法兰4和管板2、管程出口5、管程出口法兰6,换热器壳体1上垂直安装有壳程入口7、壳程入口法兰8和壳程出口9、壳程出口法兰10,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换热管11,所述换热管11包括多层,每层包括多根;所述换热管11呈螺旋状缠绕,相邻两层换热管11的缠绕方向相反,介质在管束内流动时,提高了湍流效果和换热效率。如图2所示,相邻两层换热管11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间衬条12,使相邻两层换热管11之间保持一定的层间距,避免了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11层与层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换热管11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所述层间衬条1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换热管11的管径相配合的凹槽13,每个凹槽13与每个内层换热管11的管径卡合,使换热管11保持了一定的管间距,避免了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11管与管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换热管11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每相邻两层换热管11之间设置的层间衬条12包括4个,层间衬条12可以使相邻两层换热管11之间保持一定的层间距,有效防止换热管11因抖动摩擦而导致的泄露,同时为介质通提供了流道。4个层间衬条12的两端分别通过圆形抱箍13固定,圆形抱箍13可以起到紧固换热管11与层间衬条12的作用,避免层间衬条12从换热管11上脱落。层间衬条12的厚度为3~4毫米,使壳程留有一定的流通路径,此范围的层间距能产生较高的换热效率,也能避免黏稠介质堵塞在换热管11的管束之间,阻力降较小。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4的表面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5。凹槽14卡合在换热管11的管径上,直接卡合时,如果卡合不牢,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11的抖动,会造成换热管11与层间衬条12之间的摩擦,通过设置起缓冲作用的弹性缓冲层15,一方面可以使凹槽14与换热管11管径紧密卡合,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换热管11和层间衬条12之间直接摩擦,造成换热管11损坏。凹槽14的表面还设置有消音层16,可以减少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11抖动产生的噪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管程入口、管程入口法兰和管板、管程出口、管程出口法兰,壳体上垂直安装有壳程入口、壳程入口法兰和壳程出口、壳程出口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层,每层包括多根;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缠绕,相邻两层换热管的缠绕方向相反,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间衬条,所述层间衬条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换热管的管径相配合的凹槽,每个凹槽与每个内层换热管的管径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管程入口、管程入口法兰和管板、管程出口、管程出口法兰,壳体上垂直安装有壳程入口、壳程入口法兰和壳程出口、壳程出口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层,每层包括多根;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缠绕,相邻两层换热管的缠绕方向相反,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间衬条,所述层间衬条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换热管的管径相配合的凹槽,每个凹槽与每个内层换热管的管径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层间距和管间距的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延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诺为制药流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