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76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正极采用极片中间1/2处的铝集流体上布置极耳,负极采用在极片两端未涂活性材料的铜集流体上布置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布置在距极片卷芯内侧1/2处;所述负极极耳布置在极片卷芯首尾两端处。有益效果:通过正极采用距极片卷芯内侧1/2处布置单极耳,负极采用于极片卷芯两端布置双极耳,在尽可能地减少占用活性物质的体积,最大化电池的容量的同时,既提高了正负极的引流效果,降低了电池大电流放电下的极化效应,改善了正负极片上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减小了集流体上的欧姆阻抗,降低了充放电时集流体上的欧姆产热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新能源电动车的主要动力源。18650电池是当下广泛使用的一种卷绕式动力锂离子电池,工艺成熟、一致性较高,其特点是极片沿卷绕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在如此长的极片上,若使用大电流充放电的话,极片上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大大增加。在这类电池设计中,极耳结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方面。合理的极耳结构设计一方面能改善电池电极的引流效果,降低电流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而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显著降低集流体上的欧姆内阻,大大减少了高倍率放电时正负集流体上的欧姆产热量,降低电池的温升。目前18650电池的极耳结构,数量上多采用单极耳设计,目的是使用较少的极耳个数,避免占用活性材料的体积,以及增加额外部件的质量,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单体电芯的能量密度;位置上则各有所不同,正极耳有布置于和极片端部(卷芯内侧)、距卷芯内侧1/3处,距卷芯内侧1/2处等;负极耳大多布置于极片端部(卷芯外侧),这是因为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采用极片中间1/2处的铝集流体上布置正极极耳(1),所述正极极耳(1)布置在距极片卷芯内侧1/2处,负极采用在极片两端未涂活性材料的铜集流体上布置负极极耳(2),所述负极极耳(2)布置在极片卷芯首尾两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采用极片中间1/2处的铝集流体上布置正极极耳(1),所述正极极耳(1)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安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长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